垃圾分類可能並沒有那麼簡單

“就先扔到這吧,反正大家好像都沒有分”

一個人如果什麼活兒都不幹,那他還會有什麼產出嗎?有的,那就是垃圾。

2019年1月31日,上海市十五屆人大第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並將於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簡單來說,如果對你要扔的垃圾沒有在對應的時間對號入座到該存放的位置,是有可能要被罰款的。

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還是有點震驚的,想起了小時候用攢了很久的塑料瓶和廢舊書換到零花錢之後的開心,大學畢業的時候用一摞摞的課本換來的冰棍錢,雖然費了很大力氣搬到回收站,雖然沒有很多很多的錢,但那時候是真的很快樂。

再後來,生活一天天變好了,每天都有可以攢起來的塑料瓶,隔幾天就有快遞可以收,看起來好像更容易攢起來賣冰棍錢了,但好像再也沒有像小時候那樣的習慣了,也沒有人告訴你哪裏可以去換冰棍錢了。

說到垃圾分類,其實並不是個新鮮事,到處可見的分類垃圾桶,有的甚至還塗上了鮮豔的顏色,但我每次扔垃圾的時候,好像並沒有去按標籤分開它們,反正我大部分都是隻要看着桶沒有滿,就抱着 “就先扔到這吧,反正大家好像都沒有分”的心態扔進去了,也曾經看到過別的城市有更多顏色的分類垃圾桶,看起來分類很嚴格的樣子,但走近才發現裏面的垃圾也根本沒有被分類,有時候也實在因爲不懂每個分類標籤上的含義,索性還是隨便找一個扔了。

慢慢地,我發現,這好像已經是周圍大部分人的習慣了,也許是生活忙碌,也許是因爲麻木,沒有人去指責,沒有人去討論。

實際上,我國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已有10多年時間。

2000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8個城市作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拉開了我國垃圾分類收集的序幕。這些年來,我們取得了一定成效,垃圾分類意識有所增強,分類垃圾桶、垃圾處理設備等硬件設施得到提高。但從整體效果來看,垃圾分類工作推進緩慢,分類推廣仍然未能真正深入百姓生活。

分類了,然後呢

想必大部分人都和我一樣,聽到垃圾分類法設立的時候,是即忐忑又興奮的吧,雖然可能會被罰款,但如果能換來藍天白雲聽着也不錯,但是如果你看了相關的報道,知乎的討論,誰也不會想到才短短兩個月的實施,非但沒有得到改善,城市的垃圾更像是一夜回到解放前的狀態。

垃圾必須定點定時投放,撤掉所有垃圾桶。

上海新實行的分類法中,溼垃圾每天的投放時間是有限制的,如果你經常早出晚歸,恰好趕不上扔垃圾的時間,那估計你要忍受好一段時間的垃圾味兒了。

“我們那個老小區分溼垃圾、幹垃圾、可回收三類,溼垃圾要倒出來,然後垃圾袋扔幹垃圾裏面,溼垃圾一般都是廚房垃圾、隔天的剩菜剩飯這種,你試試就知道多噁心了”

“本來裝1個塑料袋的垃圾,現在要裝4個塑料袋了,真的更加環保了!”

“本來很乾淨的小區,因爲從6.3開始要全面實行垃圾定時分類投放,所以把每棟樓的垃圾筒都收走了之後就變成了下圖這個樣子”

其實我想說,也許定時扔垃圾真的是個垃圾的想法,也許你看的全世界都在抱怨,也許環境會被這個分類法搞的更糟,也有可能幾年後環境確實好了很多,我只是想說,一個政策的好壞是需要時間來證明的,現在評論它的好與壞可能還不是時候,但有一點是最重要的,我們要知道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地球是我們的,而且只有一個,我們應該知道哪些東西扔在哪裏是對我們有好處的,哪些是有害處的。這樣,至少在否定一個方法論的時候,也曾經付出實踐過。

垃圾都去哪兒了

我偶爾會從公司回去的很晚,九點多開始,西安的西三環輔路上基本都是排着隊的大型卡車,一開始還好奇,有什麼東西需要這樣每天成羣結隊地被運輸,後來才知道,是垃圾。

垃圾處理的主要過程包括收集、運輸和處理三個環節,每個城市一般總會設立環衛部門專門負責,首先要做的是收集垃圾,環衛工人每天要在大街小巷、居民小區、建築物外等公共場所清理和收集垃圾,其次居民們則把各自的垃圾放在各個垃圾收集點,這些垃圾會被先送到一個集中地點,而後由分類機初步進行處理分類,有機物和無機物,可利用的和不可利用的垃圾被分揀後,再分別運往不同的地方進行處理,一般有回收處理、循環利用、焚燒發電、填埋、生化處理幾種方式。

  • 垃圾填埋
    填埋是一種比較古老而又廣泛被採用的垃圾處理方法。從古希臘時代起迄今世界各國仍在用此方法處置垃圾,它的成本是相對比較低的,但問題也是最突出的,它會消耗大量土地資源,會對土壤,地下水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

  • 焚燒
    焚燒的實質是將有機垃圾在高溫及供氧充足的條件下氧化成惰性氣態物和無機不可燃物,以形成穩定的固態殘渣。首先將垃圾放在焚燒爐中進行燃燒,釋放出熱能,然後餘熱回收可供熱或發電,所以現在大部分都是由市政部門收集送至垃圾焚燒廠,焚燒後發電。

  • 堆肥法
    利用垃圾中存在的微生物,使有機物質發生生物化學反應,生成一種類似腐植質土壤的物質,它既可用作肥料,又可用來改良土壤,垃圾堆肥在中國農村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也是處理垃圾的主要方法之一。

據統計,21世紀初,在中國,城市垃圾中經填埋處理的佔70%,經堆肥處理的佔20%,經焚燒處理的佔5%,經包括露天堆放、回收利用等其他方法處理的佔5%。絕大多數垃圾被填埋處理了,這是因爲垃圾分類工作做得不好,所以只能將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粗粗分揀出來,其餘的便一埋了之。

我們可以開始

“從實踐上來講,一個垃圾是否可回收取決於回收站本身分類處理垃圾的能力和技術。同時越是純粹的東西越容易回收,而越是混合度高、複雜度高(概括地說,就是熵高)的東西,越是難於回收。

可是當我們簡單粗暴地將垃圾分類爲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兩類的時候,問題就來了,很多原本是可回收的垃圾這麼一混合,它就變得不可回收了。比如糞便和衣物都可以回收,而沾了糞便的衣服就很難回收了”。 —引自知乎

垃圾分類標準在初始階段可能真的沒有一個特別正確的指導,可能還需要專業人士進一步的劃分,就像如果哪一天西安實行分類法了,我可能還是不知道吃剩了的帶油的蝦殼屬於哪一種垃圾,但是我們應該知道的是,廢紙廢箱子這類的東西收集起來再次利用是很容易能做到的事情。

個人瞭解到的可回收垃圾,歡迎大家指正。

  • 廢紙:主要包括報紙、期刊、圖書、各種包裝紙等。
  • 塑料:主要包括塑料制桶、制盆、制瓶和塑料衣架等。
  • 玻璃:主要包括各種玻璃瓶、碎玻璃片、鏡子、燈泡、暖瓶等。
  • 金屬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頭盒等。
  • 布料:主要包括廢棄衣服、桌布、洗臉巾、書包、鞋等。

不可回收的垃圾包括

  • 廚餘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廚餘垃圾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果皮、等食品類廢物。
  • 紙巾和廁所紙由於水溶性太強也不可回收。

參考上海發佈的分類方法。

小區裏總能看到一些羣老爺爺老奶奶,在你將一些快遞盒子扔進垃圾桶的時候,像看見獵物一樣地盯着它們,接着就是一掃而光,其實我倒覺得挺好的,既然我們忙,沒有時間,我們不想做的事情,有人可以做的很好,那爲什麼不讓他們去做,碰到他們的時候,主動交給他們好像並沒有那麼難。

中國有數量龐大的拾荒者,對垃圾裏面什麼東西值錢,什麼東西該去哪裏回收價格更好,拾荒者也是一個江湖,每年他們創造的回收價值,遠遠的超出我們的想象”,所以,我們更沒有理由嘲笑他們。

也許垃圾分類真的沒有那麼簡單,不是說頒佈一個分類法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也許需要整個國家做很多很多的努力,但凡事總需要一個開始。

每天喝完飲料的瓶子,拆完快遞的箱子,廢舊的書本,吃完外賣的紙盒.......多看一眼垃圾桶的分類標籤,多找公司的保潔阿姨聊一聊,主動給小區的老奶奶們送上快遞箱子,或許我們頭頂的天可能會更藍一點點。

我是半生不熟,喜歡照自己的怪念頭行事,喜歡一切意外 想把生活過成詩的樣子若哪天有幸相遇,請別詫異,其實我並不是個乖孩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