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有敬畏感

《讀者》上看到的一些文字,感覺寫得很有道理。

有敬畏感,意味着人還渴望在精神上有所提升,那麼啓蒙就不成問題; 沒有敬畏感,人的精神指向恰恰是平行或向下的,他想滿足的不過是功利心和低級慾望而已,它只會讓一個人傾向於突破底線。

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在文明的源頭,都預設了一種價值的差等。

“禮不下庶人”,意味着對貴族和老百姓的要求還是不一樣的,對有知識、有身份的人,在價值上的要求更高。這裏並沒有平等主義的設置,而是在社會中確立了一種價值的等級,要處於價值序列高端的一部分人來引領整個社會。

蘇格拉底的觀點和孔子的相差不是很多。如果讓一個無知的人和一個有智慧的人平等,那無知的人就可以藐視了一切智慧。他會傾向於把一個社會的各種美德、各種較高的品質,拉低到適應他們的檔次。

確定一個價值標準,讓處於價值序列高端的人可以垂範、教育、引領一個社會,意味着在人自身之外,是有“他律”的,無論負責他律的是神、天、傳統、有智慧的人,還是別的什麼。正是他律體系的存在讓人心懷敬畏。就像孔子所說的:“君子有三畏一—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