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的日记

        围绕着整个德卓下了一天队,几乎跑遍了大半个德卓,一天的时间走过加路过我们去了9个村,也终于德卓的14个村都留下了我的足迹。早上从政府出发,从河镇乡去德卓的马路村-胜营村-尖山村-可乐乡-沙泥村-田坝村-中营村-大营村-堰联村-炉元村,然后又返回政府。

        今天最主要的行程和目的就是去尖山动员移民搬迁工作。没出发之前,原本是打算开我家车去尖山的,可阴差阳错车被老公开走了,就只好坐同事的车去。也幸亏没开去,虽有两年多的驾龄,但以我的技术,实在是不敢挑战尖山道路的崎岖不平、蜿蜒陡峭,就连经常东奔西跑、熟悉路况的同事都有走错路和开不动车的时候,更何况是我呢!

        我们经过河镇乡从马路村去尖山,可因中途对路不太熟悉而走错了道,就去了胜营的地盘,又从胜营询问路人一路去了尖山。途中有好几个弯道太急太陡,感觉车上去了又退一下,连车轮子都搓出了焦糊的味道,坐在车上的我们,每一步都感觉胆战心惊。这是我第二次去尖山,与第一次走的路不同,而每一次都见识了尖山传说中的特殊地貌,整个村落都处于深沟高壑之中,组与组之间需翻山越岭才能连通,实在是不适合居住和生存。

        到达目的地后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包保对象,可惜他家只有一位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在家,不过也好,年轻人的思想怎么说也应该比年龄大一点的人开阔,便坐下来与他谈论交流了半天,没想到他的思想同样冥顽不化。他目前将近十八岁,失学在家,也没有外出务工,全家共有5口人,家里父母也才四十左右岁,几乎全家人都是身强体壮的劳动人。可他家宁愿坐在尖山这样山高路远的地质灾害区抱残守缺也不愿意搬迁到县城改变命运,实在是令人有恨铁不成钢的愤怒和惋惜。我们坐下来给他做了好久的思想工作,了解了他家不愿意搬迁的原因和顾虑,也仔细分析了搬与不搬对他一家将来发展的好处和坏处,前前后后把所有想到的、能说的政策都搬了出来,可仍然不见他有一丝丝心动和醒悟,一个劲儿就说:“我们不搬!”后来实在是不知道该出何下策,我们便把电话留给了他家,告诉他最近若有想搬或试住的想法,随时打电话联系我们;同时我也留了他的电话,打算有事没事地打电话过去劝劝他,毕竟看如此年轻的他和搬迁后一定会有好发展的一家就此错过这个难得机会,我都替他们一家难过和惋惜。若不搬,我仿佛已经看到了十年后、二十年后、三十年后这家人的懊悔………

        如此年轻的他,难道就打算在尖山生活一辈子,走他父亲走过的路,要水没水,要车没车,要房没房,要知识没知识,要生活质量没生活质量,一到下雨天就提心吊胆,生怕哪天山坡滑下来把自己葬送,然后他的儿子又走他走过的路,这样一代一代重蹈覆辙,我都不敢想象我们的尖山处于那种地带,群众的生活条件那么差,思想那么落后,不搬迁如何发展,如何进步?走出他家,我的心一直像悬挂在高空的风筝,风一吹就会摇摆不定,不知道如何安放。我担心,可我无力帮他们改变,甚至都改变不了他们固执的思想;我恨铁不成钢,可我更无力将他们带出那深山老林,让他们有所进步、有所发展,去感受生命里不一样的蓝天。他们似乎没有理想,没有追求,似乎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满足于自己的小天地,有饭吃,有酒喝,有猪喂,有肉偿就是富足的生活,不想尝试改变一下世世代代落后的命运,不想儿孙能够出人头地,这种种景象,让人又如何去努力?若真的只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为何会那么揪心?难过?痛恨?又为何会苦口婆心一次又一次去说那么多?

        带着并不成熟圆满的“果实”,我们坐上了离开尖山的车。因为同行开车的同事要去可乐开庭,我们没车,只好跟着他一同去可乐,再联系班车回德卓。到了可乐我们先去吃饭,一起吃饭的还有同事的朋友和他带来的几位美女。看着她们,我好像显得格格不入,那一身时尚的打扮,精致的浓妆,说话的嗲气,敬酒的说辞,喝酒的海量,我没有半点她们的影子,但我不卑微。人不可貌相,虽然从外表看来我与她们根本不是一道人,但每个道上都可以有我们的朋友,说不定我们有缘会成为朋友,又或者以最好的仪态去对待所有人会让自己有所提升呢?便和颜悦色、以茶代酒和她们吃了一顿愉快的饭。期间,同事的朋友(男的)硬要劝我喝酒,说第一次认识,以后也难得他倒的酒喝之类的言辞,但还是被我婉言拒绝了!我就是这样,自己做不到的事从来不喜欢逞强,尤其是喝酒这种事。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友谊是心底的,而不在于一杯喝与不喝的酒上。

        由于时间紧急,吃了饭我和另一个同事就匆匆离开了饭桌,去班车经过的路口等候。也许是运气好,等候的时候就遇到了另一位从赫章来的同事的车,我们便于班车师傅打了招呼就跟着同事一道回来了。后来班车师傅加了我的微信,问我们是不是因为他对客人说话不好才没有上他的车,出于礼貌,我给他解释了一番,说我们还要去中营那边下队,同事的车顺路所以就跟同事走了。不管他是为添加微信找借口还是什么,我做了自己该做的,剩下的可静观其变,不予理睬。

        S打电话说要一起去村里巡查是否有人种大烟,所以我给班车司机说去中营下队并不是空穴来风。跟着同事的车,我们路过了中营和大营,走了刚修好的通组公路,看到了原来没有看到过的风景,很快就到了S的车旁,上车的时候,S看我是女生,急忙伸手把坐垫上的灰尘拍了,还开玩笑说“怕我们的车摸脏了你”,我突然不知道怎么回答,就说了一句“你这样说我就不好意思了哈!”然后就上了他的车一起下村。经过甘河,路依然很陡,但比原来平坦宽敞明亮了许多,毕竟水泥路和泥巴路真的是有天壤之别的。随后我们便到了炉元村公所,那是一个我从未去过的村,也是德卓我最后到的一个村。终于,在今天被S说德卓的村都没有全走过没出息后,今后再不会有人这么说了!

        我最后到的一个村,没想到给我如此完美的落幕。森林覆盖率很高,一路上绿油油的,那绿仿佛接到了天上,和云朵形成美丽的比称;一条条水泥路四通八达,据说可通龙街、云贵;视野开阔,站得高看得远,站在那里可将兔街的景象尽收眼底,瞬间觉得天地是多么浩瀚,自己是多么渺小,很多放不下的心事也就豁达了;土地大多呈阶梯状,被老百姓用灰白色的石头堆砌在土地边缘,看起来整齐有序;成片的烤烟和玉米长势非常可观,是今年我见到过的长得最好的烤烟和玉米,每年都换着播种,所以两样都不落下,透过它们,我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满仓的收获和鼓鼓的钱包。

        完成巡查后,天已经逐渐变暗了,同事提议买个土鸡回单位大吃一顿,可S说我还要去吃酒(同事父亲去世,再怎么说也必须亲自去一趟),就不耽误了,下次有机会再买,我们便匆匆踏上了“回家”的路。

        我说过,我会初步从别人的嘴里去了解一个人,但我不会从别人的嘴里去判定一个人的品行和好坏。人无完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是因人而异,你用什么方式对我,我便用什么方式对你。原来,他在我听到的别人的话语中并不怎么好,但我从来不会盲目相信别人的话语而拒绝去了解一个人,事实证明我是对的!接触之后,他幽默风趣、低调细心、懂得照顾身边的人,并且会考虑身边人的感受,把别人的事看成自己的事。原来别人眼中傲慢、大言不惭的形象在他的行为和笑容里灰飞烟灭,真是“此去应知山水重,情怀都在不言中。”

        这是我写过最长的日记,还有很多去同学家吃酒的感慨没有表达,但此时已是深夜凌晨三点,老公和孩子睡得呼呼作响,我也该就此停笔,和他们一起进入甜美的梦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