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毛豆的舊時光

看到微信羣有朋友吃飯時點了鹽水毛豆。有小夥伴說,最近兩年才知道這個毛豆原來就是黃豆。我不禁啞然失笑。

這就是代溝吧,是年齡的代溝,也是城鄉的差距。

我對毛豆的感情比較複雜:

單從吃來說,我非常喜歡毛豆。不管是毛豆米,還是煮毛豆莢,哪怕最後它變成了黃豆,我也會拌點麪粉炒着吃。就拿毛豆米來說,我喜歡吃茭白炒毛豆、鹹秧草炒毛豆、青椒炒毛豆,毛豆燒雞塊、毛豆紅燒魚,毛豆下面條。

從另一方面來說,我對毛豆又愛又恨。剝毛豆留給我的記憶太深刻了,我的青少年時期每個夏天都要剝很多毛豆。

那時候爸媽做蔬菜生意,當地的人們喜歡吃毛豆米。但是喜歡吃毛豆的人多,卻沒多少人愛剝毛豆,所以大多數時候要把豆殼剝掉才能賣出去。

每到夏天,毛豆上市後,媽媽每天都會拉幾大袋毛豆回家。吃飯後,家人會一起剝。媽媽因爲凌晨要去拿菜,睡得比較早。爸爸會跟我們幾個一起剝。我們邊剝,邊看電視,邊聊天。

三伏天比較熱,必須得吹風扇,因爲蚊子多又得點蚊香。風扇把毛豆的毛毛吹得我們臉上、身上都是。出汗的皮膚上沾到毛豆毛,又黏又癢。

我們每天都在蚊香的煙霧裏感受着毛豆的毛毛雨。

爸爸因爲要早早上街,中途會提前睡。我們姊妹幾個要堅持到剝完。剝好後,有人負責裝毛豆,有人負責收拾毛豆殼,打掃衛生。

裝毛豆看起來簡單,但要細心,如果密封不好,經過悶熱的一夜,第二天毛豆會捂壞。大家的辛苦就白費了。小妹對這個比較在行,所以大多數時候都是由她來包裝。也許就是這時候養成的細心,後來才能做醫生更順手吧。

收拾毛豆殼,打掃衛生也不是好活。每次打掃完,身上又多加了一層毛毛。

週末的白天,我們會更忙。週末買菜的人多,我們要上街幫忙,偶爾幫人拿菜,裝袋找錢,大部分時候坐在一邊剝毛豆。這樣讓客人看到是現剝出來的,新鮮,就會好賣一些。

所以基本上,同齡人在看書時,我們要剝毛豆;同齡人在看電視時,我們在剝毛豆,同齡人在玩耍時,我們在剝毛豆;同齡人在睡覺時,我們還在剝毛豆。

剝毛豆不是一個輕鬆的活,夏天過去,我們家人的大拇指指甲都是禿的。指甲會染上毛豆皮的顏色洗也洗不掉。尤其讓人鬱悶的是,指甲跟肉的連接處多多少少會嵌進毛豆毛,很疼。有些能挑出來,有些挑不出,只能等每天洗掉一點,慢慢消失不見。

所以,對於剝毛豆我們談不上愛,但是也沒法去恨。畢竟因爲剝毛豆,我們能幫到父母一點忙,這讓我們覺得學費裏有自己一份努力,會少內疚一些。

因爲愛吃毛豆,我現在會經常去菜場買毛豆。除了繼續用的時候,一般都是買回毛豆莢自己回來剝。畢竟不多,很快就能剝好,既不會損壞指甲,又能回憶起以前的生活。

有些朋友問我,長大了之後,姊妹間關係不會像小時候那麼好了,會有不少矛盾,爲什麼你們幾個關係還是那麼好呢?

我想,一是因爲父母清貧,我們工作、生活、買房等所有事情都是靠自己一點點積累,或者彼此互相支應。

父母年輕時候大部分時間和金錢都花在了我們身上,沒多少積蓄,沒辦法幫我們,當然就談不上給誰多了,給誰少了,產生分配不公的問題。而且,家裏也沒有肉眼可見的遺產供我們“眼饞”。

大多數時候,倒是要暗暗比誰對父母照顧的多。比如誰買了衣服,誰買了吃用,誰又給了多少零花錢。看她買了,另一個就會想辦法在別的地方彌補。

另一方面就歸功於剝毛豆時的閒聊吧。

在無聊枯燥的剝毛豆的時光裏,我們幾乎什麼話題都聊過:談學習,談交友、談喜歡的人,談學校的八卦,談自己的困惑,談自己看過的好書好電影;對未來生活的暢想,談七月的高考,八月的成績和志願。

哎,毛豆。寫到這裏, 好像又回到了讓人無限唏噓又悵惘的少年時代。


(前幾天煮的鹽水毛豆,撒了點椒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