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基礎

路由介紹:
什麼是路由:
• 路由就是尋徑,是指路由器在收到IP包後,去查找自已的路由信息進行轉發的過程。
• 路由信息就是去往目的地的一條信息,它指明瞭去往目的地的方向,通常也把路由信息簡稱爲路由。
• 要完成對數據包的傳輸,路由器必須知道並處理哪些信息:
目的地址
相鄰路由器,並且能夠從鄰居處獲得遠程網絡的信息
到遠程網絡的所有可能的路徑
能計算出到達遠程網絡的最佳路徑
要能夠維護並驗證路由信息,在路徑發生改變時,要能很快的知道
什麼是路由表:
• 路由器使用一個路由表來保存去往目的地的路由信息,路由表中的信息描述瞭如何到達遠程網絡。
• 路由器根據路由表中的路由信息來進行數據包的轉發,如果在路由表中找不到去往目的地的路由,數據包將會被丟棄。
• 路由表中默認只有直連路由信息
路由表的基本元素:
目標網絡號
去往目的地的下一跳地址(直連的鄰居地址)
出接口
管理距離
metric值:描述了去往目的地的路線的好壞
管理距離:
當從不同的路由協議學到去往同一目的地路由的時候,用於在路由協議之間進行比較,以確定把從哪一種路由協議學到的路由放入路由表。
路由的學習分兩類:
靜態路由--手工配置的路由
動態路由--由動態路由協議學習到的路由
還有一種默認路由,是路由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指明瞭如果在路由表內找不到去往目的地的路由時,可以將數據從哪個方向轉發出去。
配置靜態路由:
實驗一:在R2和R3上配置靜態路由,實現互訪。

R2(config)#ip route 13.1.1.0 255.255.255.0 12.1.1.1 用下一跳
R3(config)#ip route 12.1.1.0 255.255.255.0 s1/1
ip route 172.16.0.0 255.255.0.0 10.1.1.1 50 修改管理距離
ip route 172.16.0.0 255.255.0.0 10.1.1.1 permanent 默認當一條路由下一跳不可達時。此路由就會從路由表刪除。加了這個參數就是無論下一跳是否可達。都保留在路由表中。(用這個參數時不能寫接口,只能用下一跳)
默認路由:
默認路由是一條特殊的路由,可以用來代表所有的網絡。
通常可以在存根網絡上只配置默認路由:存根網絡是指與外界只有一個輸出連接的網絡。
實驗二:

什麼是路由協議:
路由協議從工作範圍來分類:
1、內部路由協議 IGP--工作在自治系統之內
2、外部路由協議 EGP--工作在自治系統之外
從工作原理分爲:
1、距離矢量協議 例如:RIP 距離矢量協議通過判斷距離查找到達遠程網絡的最佳路徑。數據包每通過一個路由器,稱爲一跳。使用最少跳數到達目的網絡的路由被認爲是最佳路由。
距離矢量路由協議發送完整的路由表到相鄰的路由器,一個傳一個,所以被戲稱爲傳言路由。
2、鏈路狀態協議 例如:OSPF
3、混合型協議 例如:EIGRP
還可分爲:
1、有類協議 RIP-V1、IGRP 通告時不帶掩碼,在主類邊界自動彙總,不以手工彙總
2、無類協議 RIP-V2、EIGRP、OSPF
有類別的路由查找--首先將IP包的目的IP地址與路由表中的主網地址匹配,找到後,然後再匹配主網的子網,如果經過這些步驟找不到匹配的子網路由,數據包將被扔掉,即使路由表中還有默認路由也不會匹配。只有在主網路由也沒有的情況下,纔會去匹配默認路由。
無類別的路由查找--會將IP包的目的地址與路由表中的每一條路由逐位進行最佳匹配,找到最匹配的路由,如果沒有找到相匹配的,那麼也會去匹配默認路由,進行轉發。
對於RIP-V1和IGRP這樣的有類路由協議,也可以通過全局命令ip classless來強制啓用無類路由查找。
配置浮動靜態路由:
這是一種用來進行路由備份的方法,可以在動態路由發生改變,不再可用的情況下去啓用一個備份路徑。
其實就是寫一條靜態路由,但是將它的管理距離設得比動態路由協議要大,這樣平常這條靜態路由就不會起作用,一旦動態路由不可用了,消失了,這條靜態路由就生效了。
實驗三:R1與R2之間有兩條鏈路,在R1與R2的E0/0口之間運行RIP,並且將2.2.2.0宣告進RIP,這樣R1就可以學到2.2.2.0的路由,R1和R2之間還有一條鏈路是用s1/0口相連,現在要求在E0/0口down掉之後,R1還能通過S1/0的接口訪問2.2.2.0網段。

R1(config)#ip route 2.2.2.0 255.255.255.0 s1/0 150 只要在R1上設置這樣一條靜態路由就可以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