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研究】漫談雲計算IT基礎設施01-綜述

前面已經探討完了傳統的IT基礎架構服務器部分,今天開始探討一下雲化的IT基礎架構。


關於雲計算與虛擬化的區別,網上找了一下,都只有說虛擬化是雲計算的基礎、核心技術、子集,但是都沒有說清楚怎樣是虛擬化,怎樣纔算雲計算。如何判斷一個企業只是做了虛擬化,還是已經完成雲化,並沒有統一的標準。


因此,根據個人的學習與實踐的經驗,我總結了一下個人的理解。

IT基礎設施需要雲化,首先需要完成硬件部分的虛擬化部分,包括計算、存儲、網絡的虛擬化,而軟件虛擬化部分(包括桌面虛擬化與應用程序虛擬化)不一定需要包含。

然後在虛擬化的基礎上,還要增加一層支撐系統(一層指的是邏輯上的概念,可能包含多種系統,例如自服務平臺、雲管平臺、監控等),然後才能算完成雲化。

001.jpg

上圖的左右兩側,給出了一些典型的對應產品。由於VMware的網上公開資料比較多,產品線比較全,因此大部分以VMware爲例了。


**虛擬化部分**:

**計算(服務器)虛擬化(軟件定義計算)**:微軟Hyper-V,VMware vSphere,Citrix Xen Server,KVM

**網絡虛擬化(軟件定義網絡)**:VMware NSX,Cisco  ACI

**存儲虛擬化(軟件定義存儲)**:這裏包含兩個概念,

1、**存儲虛擬化網關**:早期的存儲虛擬化,是由EMC、IBM等存儲廠商提出的,其推出的硬件產品(VPLEX、SVC,華爲也有VIS 6000系列產品),可以將不同品牌、型號、等級、配置的磁盤陣列劃分的邏輯卷,再進行一層邏輯化,然後再映射給主機。存儲對主機透明化,屏蔽了存儲的品牌,支持異構的存儲。

2、**軟件定義存儲**:現在的存儲虛擬化,指的是VMware VSAN、Ceph、超融合Nutanix、SmartX等的純軟件或軟硬一體的分佈式存儲產品。

**桌面虛擬化**:VMware Horizon,Citrix Xen Desktop

**應用虛擬化**:微軟RDS、Citrix Xen App、VMware Horizon的應用程序池。


構建完虛擬化的系統,還不算雲化,需要再繼續構建其他的支撐系統(但是並不是所有支撐系統都是必須的,但是至少自服務平臺與雲管平臺是必須的,否則我覺得就不算雲化了。)


**支撐系統部分**:

**自服務平臺**:用戶/租戶自己登錄web前臺,按需、按量、按套餐選擇自己需要的資源,付費,系統自動扣分與自動生成相關的資源交付給用戶。

**雲管平臺**:這裏也包含兩個概念:

1、**混合雲(公有云&私有云)**:能夠統一管理公有云與私有云

2、**多虛擬化平臺**:能夠管理2種或多種的虛擬化平臺,包括VMware vSphere、Hpyer-v、Xen Server、KVM、AWS、Azure、阿里雲、騰訊雲。

**監控系統**:VMware vRealize Operation manager。

**日誌分析系統**:VMware Log Insight,智能日誌檢索與分析。

**備份容災系統**:Veeam,賽門鐵克Netbackup,VMware的Data Recovery,Site-Recovery-Management,主要做備份與災難恢復。


由於在虛擬化層面,VMware的市場佔有率最高,易用性最好,而且網上的公開資料最多,因此後續的探討,我們基於VMware的產品入手進行研究,但是並不代表其他廠商的產品不好或者其他產品不能做。


下一節,我們先從計算資源虛擬化入手,去探討雲計算的IT基礎設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