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研究】漫談傳統IT基礎設施01-綜述

萬丈高樓從地起,萬變卻不離其宗

無論金融、鐵路、通信等傳統業務,還是電商、外賣、直播等新興互聯網業務,除卻上層的應用軟件與業務平臺(軟件),底層都離不開IT基礎設施(硬件)的支持。

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從Unix到Linux,物理機到虛擬化,到雲計算、Openstack,至目前最熱門最火熱的大數據、docker、kurbernets,科技在不斷的創新着,各種概念與技術層出不窮。

有些技術可能還未普及,或者工程師們還未來得及去掌握,就已經日落黃昏。(如幾年前很火的openstack,現在已經因爲docker與kurbernets的流行,而日落西山了)

但除卻走在科技前沿的互聯網企業、通信企業(這個主要是因爲壟斷有錢),大部分傳統行業的企業,還停留在傳統的IT基礎設施的階段,並且在其上實施了計算資源的虛擬化,就已經足夠應付日常大部分的生產任務了。

無論是構建openstack,還是構建kurbernets,都離不開底層傳統IT基礎實施的支撐,因此,時至今日,瞭解傳統IT基礎實施,依然是每一名IT工程師的必修課。


傳統IT基礎實施

無論什麼類型的應用,都離不開IT基礎架構的支持,那麼到底什麼是IT基礎設施呢?其實主要就是三塊內容:網絡、計算、存儲

IT基礎架構.jpg


網絡層面 ,主要指傳統的路由器、交換機、負載均衡,外加一些網絡安全設備,如防火牆、IPS/IDS等;

計算層面 ,其實說的就是服務器,主要指x86服務器,以往很多企業(包括銀行現在還有)還有很多小型機、大型機,性能優秀、運行穩定,但是貴。但是隨着x86服務器越來越便宜,性能越來越高,穩定性越來越好,而且各種虛擬化、負載均衡、分佈式計算等技術的發展,使得可以通過多臺x86服務器分佈式部署應用,性能無限橫向擴展,一臺故障立刻更換新機,業務不中斷服務,而且價格便宜,因此大部分企業都不再使用昂貴的小型機、大型機了。

存儲層面,主要指的是磁盤陣列與備份存儲(磁帶庫、虛擬帶庫、磁帶機),以及構建存儲網絡的設備(如光纖交換機);

其他,差缺補漏,其實在這3個層面之下,還有最底層風火水電土構建出來的數據中心(機房),但是一般數據中心(機房)都會分專業有專人進行設計、建設與維護,並不是每個IT工程師都需要掌握,後面有機會再展開論述。另外在計算(服務器)之上,操作系統也是每個工程師的必修課,linux與windows上面構建各種服務以及日常的操作命令,簡單的批處理或shell腳本編寫,也是必須掌握的。


更多的學習資料

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海量的學習資料唾手可得,但正因爲資料海量,往往卻令人無從入手。

網絡方面,CISCO系列的教程與實驗,會是非常好的入門工具。Packet tracer模擬器+一套CCNA實驗手冊,可以很好的掌握網絡的入門基礎知識。

存儲方面,一本冬瓜哥驚爲天人的《大話存儲》(建議使用第一版的,入門不要使用第二版的,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礎上追加了很多非入門的內容,讀起來沒有第一版的那麼行雲流水,如果只是瞭解/入門的目的,建議優先閱讀第一版)

計算方面,反而沒有什麼書籍/教程是專門講服務器的。反而一本講Linux操作系統的,卻也把服務器與Linux同時講得非常透徹、清晰。推薦大名鼎鼎《鳥哥的Linux私房菜》,能夠很好地帶你瞭解服務器與操作系統。


下一篇我們再對服務器、存儲、網絡分開詳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