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也有不擅長的領域?四大象限圖搞懂 2019 AI

人工智能可以解答所有問題嗎?這個問題十分容易回答,當然是不行。真相是,人工智能只能對符合特定形式的問題提供良好的解答,而且還需要符合特定條件。人工智能適合解決什麼問題?我們可以用兩個軸度,來爲所有可能的決策問題做分類。圖的橫軸表示是否容易爲此問題取得大量數據,也就是樣本數的多寡。因爲機器學習是基於數據,來學習已知與未知,也可以說是觀測與決策之間的關係。因此,歷史數據愈充足,愈有機會萃取出,觀測與決策在各種條件下的關聯性。縱軸表示該問題是否與情境相關。

辨識人臉、診斷病情 ……人工智能都能做
左上角的第二象限是同樣與情境沒有太大關聯,但較難蒐集到大量資料的問題,但因與情境相關性低,基本上人工智能還是多能提供不錯的解答,例如醫療診斷、排程預測、預測性維護等。在醫療診斷應用中,已有太多研究證明,只要給予與病情有相當關聯性的生理訊號,機器學習即可精準地診察眼底視網膜病變、肺結核、心律不整、及多種×××等。雖然醫療診斷的資料量相對較少,也許每種疾病只能蒐集到幾萬或幾千例,但是因爲醫療診斷與情境並不相依,也就是說,生理訊號(例如 X 光片及心電圖)本身就足以準確地判斷病徵,不會受到其他無法觀測的外部因素的干擾;同一張 X 光片,無論是在哪裏拍的、受測者身上穿什麼衣服、受測者當時開不開心、受測當天天氣如何、受測者收入,結果都應該一致。基本上,只要是與情境無關的問題,人工智能通常可以做得不錯,甚至超越人類。例如許多計算機遊戲及牌類、棋類遊戲,人類已無法與人工智能匹敵。

與情境高度相依的問題人工智能難發揮
圖右下角的第四象限指的是有大量資料,但與情境相依程度較高的問題。基本上此象限的問題,仍可由人工智能來提供解決方案,但隨着情境相依度愈高,要得到好解答的困難度也愈高。例如信用卡盜刷、個人化營銷、程序交易、自駕車、對話機器人等,這些問題要做出好的人工智能系統相當有挑戰性,因爲有許多無法觀測到的情境變量,可能影響決策判斷,很難僅僅憑藉我們能觀測到的少部分變量,做出十分準確的預測。例如,對話機器人也是屬於高度與情境相關的問題。主要原因在於,人類的對話相當複雜,有時難以透過表面上的字句得知顧客真正的意圖,此時就會出現針對同樣問話,對話機器人即使做出同樣的反應,每一位顧客感受卻會不同的情況。畢竟每個人有不同的立場、知識及個性,同樣的話,有些人聽完會很滿意,有些人可能會生氣。例如假設有位男性顧客姓王,招呼語稱呼他爲王先生,多數人會覺得很正常,有些政商名流可能會不高興,覺得應該要稱呼他爲王市長、王董等。人工智能在此種情況下,沒有辦法表現得和人類一樣好。

人工智能能預測成功率,但無法預測未來
圖右下角的第三象限,包含的是與情境相依且難以蒐集大量資料的問題,對這些問題來說,人工智能的發揮十分有限,只能有限度地提供輔助。像是新創事業是否會成功、該不該跟某位異性告白、該不該進行某項全新商品的發售、該不該進行某個政治操作等問題。以「新創事業是否會成功」爲例,這涉及到創辦人格局、新創團隊能力、產品技術實力與市場變化、競爭對手策略等,都是難以量化的信息。因此,即便許多創投業者都期待,能預知新創事業的成功機率,但在此條件下,人工智能頂多只能根據片面信息做預測,以僅供參考的方式,輔助降低投資新創事業的風險,並無法做到精準的預測。

總結來說,能夠觀測完整,也就是無法觀測或量化的情境信息少的問題,基本上都適合以人工智能來找解答。但若觀測十分片面或是無法量化,又沒有大量的數據來補助信息的不足,這時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就不用期待人工智能能像先知一樣預知未來。人工智能的極限很明確,原則也易於掌握,千萬不要忽略對這些原則的掌握,貿然在人工智能不擅長之處對它抱有太大期待,免得費時耗力又因爲失敗而對人工智能失去信心。相關信息來源:http://www.ai.org.tw/map.asp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