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方支付ddd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

近段時間關於支付的話題一直很熱,這個領域默默無聞的開展了十來年,爲什麼到了今天大家關注起來了呢?非常簡單的道理:

銀聯總經理在公司成立12週年的講話非常直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銀聯就應當成爲所有交易的後臺。在電商形態的商業運營-交易場景-支付完成的鏈條中,千千萬萬的互聯網電商無力也無需在支付環節進行投入和維護,……所有商務應用都可以開放接入銀聯平臺,由銀聯來實現業務鏈條閉環的最終構造。這場爭鬥無論是冠以安全還是創新,無論是冠以傳統金融與新興互聯網金融,怎麼定性都不重要,重要的是,

1、這場羣毆一定還會打下去,因爲蛋糕實在太誘人;

2、行業不會開倒車,而是會在曲折中向市場選擇的方向前進。這個正如小馬哥據說在內部會議上對移動支付未來發展的看法:貓總是追着老鼠,歷史一直是這樣的,喊停、整改、妥協、再試點、大爆發互聯網讓世界變得扁平而透明。其實無須深入分析,只要把各國經濟發展史簡單掃描一下就不難得出結論:經濟發展沒有美國模式,沒有歐洲模式,自然也沒有所謂的中國模式。如果說真有一個模式,那就是市場模式,同時政府必須要適當的管理和引導,營造一個更公平平等有序的競爭環境。

社會討論了N期移動支付主要是第三方支付的機會,最後發現一個問題:很多人是就概念炒概念,並不太明瞭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功能及盈利模式區別。編者專門梳理一下不同種類第三方牌照各自的功能以及商業模式。尤其是在央行最近加強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監管力度的大背景下,梳理清楚每種支付牌照所對應的功能邊界,既能瞭解清楚相關行業各投資標的的價值所在,也有助於規避一些政策風險。

下面逐一解釋每種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功能與盈利模式

網絡支付牌照。

關於支付寶和財付通擁有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區別,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考慮過。

支付寶公司擁有三張第三方支付牌照,分別是:網絡支付牌照、銀行卡收單牌照和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僅限於線上實名支付賬戶充值)。也就是說支付寶公司擁有支付三張牌中的兩張半。爲什麼說兩張半,因爲支付寶的預付卡牌照只限於網絡而不能延伸到線下。缺失的這半張牌照對於一家互聯網公司來說似乎不是什麼問題,可是直到去年,當電商的戰爭從線上打到線下的時候,這半張牌的短板纔開始暴露出來。

再說騰訊的財付通,財付通公司只有兩張支付牌照:網絡支付牌照和銀行卡收單牌照。以財付通現在所經營的業務和他持有的兩張牌照來看,其實有個比較嚴重的缺陷。使用過財付通的朋友都知道,和支付寶一樣財付通的用戶向財付通賬戶中充值,等到需要消費的時候在通過財付通賬戶向商家支付。這樣財付通的賬戶上通常會沉澱一些沒有使用的資金。但是請注意,財付通持有的兩張支付牌照是沒有辦法支持資金沉澱的!不論是線上支付還是POS機收單,資金只能是從付款方賬戶到收款方賬戶,而不能停留在支付服務商的賬戶上面。三種支付牌照中能夠支持資金沉澱的只有預付卡牌照,而這張牌照恰恰是騰訊缺失的。隨着網絡支付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央行已經表明態度要明確支付三張牌各自的功能界限,不能通過一張網絡支付牌照就把另外兩張牌的功能都繞開了,這也是央行最近規範第三方支付的一個動機(如果央行這個精神得到嚴格執行,市場很多人期待的騰訊收購中國創新支付就真有可能成真)。另外還想要澄清一點,很多人認爲支付寶賬戶上的沉澱資金可以拿來放貸款。其實是不可以的,這已經是銀行牌照經營範圍,所以這些沉澱資金通過協議存款的方式放在銀行。阿里和騰訊如果想打這些沉澱資金的注意,就要拿到銀行牌照才行。但是拿銀行牌照,就意味着要接受更嚴格的監管,而且利益方的阻力也非常大。所以他們想了個聰明的辦法,讓這些沉澱資金去買基金。但是這是靠基金代銷牌照做到的,已經不屬於支付牌照的範圍。

最後要講的支付牌照類型就是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

預付卡支付除了可以收到與網上支付和收單業務同樣的支付手續費以外,最大的不同就是預付卡可以實現資金沉澱。資金沉澱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預付卡發行商可以賺到沉澱資金的利息,按現在的協議存款水平大概是45個百分點。預付卡上的沉澱資金能有多少?對一個運營平穩的預付卡公司來講,資金沉澱大概是當年髮卡金額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比如一家預付卡公司一年的髮卡量是100億,那麼沉澱資金就是80億左右,按照4.5%的協議存款利率理論就是3.6億的淨收入100億的基金都消費掉收到的交易手續費按照0.78%來計算(可以參照《特約商戶手續費慣例表》生活中常見消費的手續費率都是0.78%),只有7800萬元。可見如果是同樣的交易額,預付卡的利潤要遠遠高於其他兩種支付牌照除此之外,預付卡還要一個比較隱祕的收入來源,那就是死卡率。死卡就是在預付卡規定的有效消費期裏面還沒有被使用的剩餘金額,這些金額會變成預付卡公司的收入。北京是死卡率最高的地區,大概有5%的水平。上海深圳這樣的城市大概有2-3%。北京的死卡率最高是因爲北京是預付卡發行最多的城市,好多人卡多得最後忘了用了(原因你懂的)。如果加上死卡的收入,預付卡的利潤率其實是驚人的高。但是預付卡牌照之前一直都是最不被市場重視的,因爲預付卡業務相關的交易額在三種第三方支付牌照中佔比最小。根據賽迪顧問的統計數據,在201315萬億第三方支付金額當中,收單業務的佔比最大,佔到56%;之後是線上支付業務,站到42.6%;預付卡業務的交易金額不足1.5%。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上面所講的本屬於預付卡經營範圍的業務被網絡支付牌照繞開了。相信隨着第三方支付行業監管的加強,預付卡牌照在第三方支付中的作用會越來越重要。最後想強調一點,雖然預付卡牌照已經發放了接近200張,佔到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三分之二,但是其中有六張預付卡牌照是最有價值的,因爲這六張預付卡牌照是可以在全國範圍內發行預付卡。而其他的預付卡限制在某個區域內,可以是幾個省,一個省或者是一個市。這六張全國性的預付卡分別在以下六家公司手裏,大家需要特別關注:北京商服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開聯通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裕福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渤海易生商務有限公司(現已改名爲:易生支付有限公司)、海南新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深圳壹卡會科技服務有限公司。這六張全國性的預付卡都是在20115月第一批支付牌照發放,以後就再也沒有發放過全國性的預付卡牌照。因此這一批六張預付卡牌照也就成了珍貴的絕版資源。

說明: http://essay.b0.upaiyun.com/866/440248/4.jpg

關於移動四輪之一中國支付通的一些補充

對於奧思知集團(已改名爲中國支付通集團)的一些證據鏈尋找和補全。本期做一些補充。奧思知的故事就與上面所說的六張全國性支付卡牌照相關奧思知集團的業務主要是在泰國爲銀聯經營收單業務。被中國支付通集團借殼之後由張化橋出任公司董事長,並且於2014328日正式更名爲中國支付通集團。更名後的中國支付通集團未來最大的想象力則來自於公司即將收購擁有全國性預付卡牌照和網絡支付牌照的開聯通網絡技術有限公司90%的股權。中國支付通集團選擇奧思知集團作借殼是因爲奧思知本來也是從事支付相關業務,港交所支持相關業務公司的重組。另外是因爲奧思知集團本身沒有任何負債。根據201311月的公告,中國支付通集團將通過VIE結構協議控制深圳快易捷,並由快易捷收購開聯通公司30%股權,耗資1.56億人民幣。通過VIE結構協議控制的原因是因爲央行對外資控股公司申請第三方支付牌照有比較嚴格的限制,因此外資公司獲得支付牌照基本都是靠協議控制(比如騰訊與財付通公司)。開聯通公司的董事長印甫盛曾任×××國家清算總中心主任,創辦開聯通公司時已經年逾六十。如今董事長年事已高才有意出售手中的牌照。最新的市場消息是中國支付通集團計劃一次性收購開聯通90%的股權,耗資4.7億人民幣。公司於3月末完成一次配股,目的是讓奧思知老股東退出,並籌集資金收購開聯通股份。其中老股東退出的舊股爲9千萬股,另外增發1.44億股新股,配股價在1.5港元左右。據悉配股已於327日完成。公司一旦配股完成,下一步的大方向就是收購開聯通90%股權。配股完成對公司而言是前進了一大步,但下一步的收購這個事情還存在不確定性需要緊密跟蹤:畢竟任何收購在沒有完成前都是未知數。

 

中國支付通拿到預付卡牌照之後,未來有以下幾個幾步值得想象的業務發展方向:

 

1)與大型商超業態,比如萬達集團和凱德集團合作發行預付卡。由於萬達和凱德都是出租業態而不是百貨業態,因此旗下的多種業務的支付想要打通就必須要藉助預付卡牌照。(如果是單一的百貨業態,自己發行預付卡在自己的體系內使用,根據央行的管理辦法是無需預付卡牌照的。)以萬達集團爲例,公司旗下目前擁有83座廣場,50家星級酒店,79×××73家百貨店和133家影城。如果沒有預付卡牌照,這些商鋪之間就無法用統一的會員卡打通支付環節。中國支付通集團與萬達集團將合作發行會員卡。目前萬達集團一年銷售額在1000億以上。如果能與萬達達成合作,半年達成50億的髮卡金額應該問題不大。

2)與相關公司合作智慧城市項目,通過預付卡打通水電煤的支付。

3)與相關方合作發行醫保卡,公司已經在武漢一些醫院做過試點。預付卡作爲醫保卡的支付便捷程度遠高於借記卡。在同一家醫院預付卡形式的醫保卡髮卡量爲80萬張的時候,借記卡的髮卡量只有5萬張。並且預付卡支付速度明顯快於借記卡,有效縮短了排隊時間。

4)與缺乏全國預付卡牌照的保險公司合作發行會員卡,類似於平安藉助壹卡會的支付牌照搭建平安付的平臺,打通旗下保險、銀行及證券業務。

5)、與互聯網公司(比如阿里、攜程、小米)合作發展O2O。之前分析過阿里的預付卡牌照算是隻有半張牌,無法實現支付落地。與中國支付通合作就能更好的打通020業務。攜程和小米都沒有自己的支付牌照,想要涉足支付業務就必須與有支付牌照的公司合作。而開聯通手中的全國性預付卡牌照與網絡支付牌正是這類沒有任何支付牌照的互聯網公司最缺少的資源。

 

中國支付通集團爲了打造一個專業的支付平臺,已經構建了一隻非常專業的管理團隊。除了董事長張化橋之外,公司的CEO馮煒權曾擔任萬事達執行副總裁;公司首席運營官陳列博士曾擔任阿里巴巴產品發展部總監;公司的首席產品官仲躋偉曾擔任招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如果公司可以順利完成重組,理論上其價值不應該低於中國創新支付。因爲無論是從牌照的稀缺性(中國支付通是全國性的預付卡牌照+網絡支付牌照,中國創新支付只有五個省的預付卡牌照),還是從管理團隊的專業程度,還是從後續業務的佈局來看中國支付通集團都是要優於中國創新支付的。

另外編者最看好的就是現在叫渤海易生商務服務有限公司的預付費卡公司,他即將改名爲:易生支付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最大的優勢就是背靠海航集團。海航集團現在除了在航空業上有優秀的表現(國內第四大航空集團,國際第七家五星級航空公司),在金融、旅遊、地產、商業等領域也有多元化發展。其中在第三方支付上的佈局也堪稱完美,就上面提到了最具價值的六張全國性支付牌照中,海航集團就擁有兩張:渤海易生和海南新生(預付費卡和網絡支付),同時還有一家網絡支付牌照:國付寶。而且易生下面還有海華勢科技(擁有全國性收單牌照),天津通匯(全國唯一一塊個人×××兌換牌照)。這樣易生可以在各個支付領域大展身手,彼此聯合,全面做好企業的支付服務。渤海易生也是在全國線下預付費卡布局最完整的公司,在各個省會和發達城市都有分公司,只要他們一直努力堅持不懈,相信會在預付費卡行業得到巨大發展。

總之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發展剛剛開始,還面臨諸多困難,但是從經濟發展的趨勢來看,第三方支付的興起已經不可逆轉,未來的五年內將是支付行業的大洗牌階段,大部分中小型的支付公司將被市場拋棄,大浪淘沙始見金,唯有堅持者纔是最後的贏家。第三方支付公司不能以盈利作爲首要選擇,俗話說得好:越想賺錢越賺不到錢,這句話不僅僅是教育個人的,事情做好了盈利是遲早的事。應該多多研究如何設計核心價值和核心支付體系,確定符合自己支付工具的客戶羣體,不斷建設和完善獨立性的支付場景,探索出有效的推廣模式以獲得市場的接受和認可。

千變萬化,唯有把市場和客戶的利益最大化纔是根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