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可怕,這項技術僅通過語音就能勾勒出你的長相

想必很多人都玩過“猜猜我是誰”的遊戲:悄悄的走到朋友身後,讓後趁其不注意矇住他的雙眼,然後模仿比較誇張的聲音讓他猜,有的時候可能猜不中。但如果換成人工智能,它不單單能夠猜出你是誰,還能通過聲音通過算法勾勒出你的長相。

這裏就有人可能覺得不現實,但是人工智能和芯片的發展讓這件事悄悄發生了改變。最近,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研究團隊,開發出了一種新的人工智能系統,它具有之前人們難以想象的“超能力”——只通過分析一個人說話的一小段音頻片段,就能描繪出他們在真實生活中的長相。可以肯定的是,這個系統此前從來沒有見過這個人,它的數據庫裏也沒有保存關於這個人的任何資料。

在最近一個星期,研究團隊在arXiv上發表的一篇論文,描述了他們如何使用一個經過訓練的生成性對抗網絡來分析和匹配說話者的幾種生物特徵。經過他們的努力,通過他們開發出來的speech2face算法,使得聲音和人臉的匹配度變得越來越精確。

雖然這項技術體現了人工智能的卓越能力,但是卻引來更多人的的擔憂,如果這項技術將來得到廣泛應用,是否會衝擊人們的生活習慣?並且隱私問題一直是現代人迫切關注的問題,對於個人的隱私該如何防護?

就像這項技術中描述的一樣,僅僅通過一通電話就能細緻的描繪出對方的五官相貌,是否構成了侵犯對方隱私,我們知道一個人的聲音是無法通過搞怪模仿等手段改變的,在機器的眼裏面每個人的聲紋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也是它判斷的依據。如果這項技術氾濫使用,市面上的一些不法分子就可以改變傳統企業電話機器人好不不好用的問題,將其變成一個“外呼繪描”的機器人,大肆的傳播用戶的個人隱私。

爲了預防這種情況的出現,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也在敦促團隊中的所有成員對這項技術保持謹慎,他們也承認這項技術會引發有關隱私和歧視等令人擔憂的問題。他們在論文中寫道:“儘管這只是一項純粹的學術研究,暫時不會投入實際應用中,但我們認爲,由於面部信息的潛在敏感性,在論文中明確討論一系列倫理因素是非常有必要的。”他們建議,任何進一步的研究都應該把這些因素列入重點考慮範圍中。

確實,人工智能的最終目的還是要服務於人的,再先進的技術,如果不能給人們帶來好處,甚至還會損害人們的利益,這樣的技術終將會被時代所拋棄的。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除了發展技術本身外,還有很多事要做。我們期待,人工智能變得越來越成熟,繼續解放人類的雙手和大腦,給我們帶來更美好的未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