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家的“別人家的孩子”

姐姐的女兒中考以440分(滿分460分)的好成績奪取全校第一名,如願考上深圳NO.1的高中。整個家族得到這個喜訊,熱血沸騰,喜上眉梢,爲她的爭氣,爲她的超常發揮。

爲什麼考的這麼好?羣裏熱火朝天,有的說因爲姐姐中考那天穿了雙紅皮鞋,奶奶說,因爲求了個好籤,姐夫說,因爲他給孩子的一封信,姐姐說,是孩子自己的努力。

是呀,其他說法都是笑談,她自己的努力纔是重點。姐姐的女兒從小就好學,很省心,姐姐姐夫都沒大學畢業,都上班,還常出差,孩子全靠自覺,小學從來不補習,也不愛看課外書,成績一直很穩,性格特別安靜,幾分傲氣。

姐姐的女兒真的是個奇蹟,推翻了教育專家的理論。姐姐姐夫幾乎從來不看書,姐姐愛逛街,姐夫愛喝酒,兩人時常愛拌嘴,因爲姐夫愛喝點小酒常晚歸,極少陪娃。就這樣的成長環境,孩子的成績一路所向披靡,步步高昇,最後來個穩中取勝,拔得頭籌,力壓羣雄,真正的巾幗不讓鬚眉。

姐姐的女兒如此優秀,琴棋書畫也是了得,讓我無地自容,甚至懷疑人生。我與先生皆高學歷,相濡以沫,書香家庭,高質量陪娃,孩子的成績卻中游居多,所以我從來不信教育專家的話,言傳身教只能影響他的人格品質,與學生成績沒有半毛錢關係。不是極端砸專家的臺,而是用事實說話。

讀書靠的是天分,與父母關係真不大。

也許姐姐的孩子是特例,孩子格外聰明。可是怎麼看怎麼比較我的孩子也聰明,反應快,怎麼就學習不上道呢?確實值得深挖。

看《少年派》錢三一有好的基因,穩穩的狀元,清華北大的料,妙妙有普通的父母,還貪玩,最後上本地的大學。這樣的劇情讓人舒服,因爲貼近現實。

所以我爲姐姐的女兒振奮,確實是個奇才,她顛覆了好學生出自優秀的家庭,證實了普通的父母也能生出優秀的娃。同時她讓那些自以爲優秀的父母卻娃不優秀的父母欲哭無淚。

我曾經一度焦慮,懷疑人生。直到我與鄰居閒聊,名牌大學畢業的她,女兒英語徘徊在及格線,她也曾焦慮,現終於放下,認了。我發現我們有個共同點,孩子從小就放養,給他快樂的童年,總覺得孩子資質在那裏,中學再發力也不晚。孩子沒有養成好的習慣了,上進心欠缺,但過得很快樂,等我們急時,他已經吃不了學習的苦,散養慣了。加上父母從小灌輸會玩的孩子很重要,爸爸媽媽以前太好學沒玩到,你好好享受童年。而我姐的教育觀剛好相反,從小就嚴抓,把自己沒上大學的夢壓在孩子身上,大了定型了,就不用管了,孩子已經走上好學之路了。這道理就如同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弄明白了,終於釋懷了。

學習確實需要天分的,也需要動力。

孩子沒有找到路子時,不知如何學,不知爲何學,父母的焦慮只會起反作用。尤其是貪玩的男孩!

都說親友中有學霸娃,其他普通孩子就難免遭怏,無情的比較,影響了孩子間的感情。所以交流起來要格外小心,聚會最好不聊成績,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是明智之舉。

當把這個喜訊告訴大寶時,他驚呆了。他曾經大放厥詞,誰誰誰優秀,因爲人家父母是誰誰誰。我藉機告訴他,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裏,和父母關係不大,何況你的父母也不差,你至少超越我們吧。小子剛纔還偷拿武俠小說,像極了《少年派》的妙妙,見機就玩,耍嘴皮子一流,學習勁頭卻嚴重不足,作業一多喊苦,作業少成了好消息,恨不能向全世界宣佈,哎!皇帝不急太監急!你急,他說,這不是有弟弟嘛,你們好好培養他吧,氣得老孃欲揮拳頭,他卻笑,媽,消氣,生氣不美喲。偏偏朋友們都喜歡他,陽光,帥氣,活潑,禮貌,紳士,友好,可是我要的是成績拔尖,拔尖,拔尖,突然間覺得《少年派》的閆妮附體了。

一旁的婆婆不緊不慢說,風水輪流轉,我小時候就不愛學習,卻生出二個優秀兒子。媽呀,一語驚醒夢中人,原來孩子是隔代遺傳,隨奶奶呀。照這個理推,我的孫輩應該會優秀,隔代遺傳!心裏貌似平衡了,也踏實了!只是爲什麼不可以代代相傳呢?我要的是眼下,眼下,眼下。

轉念尋思着,小寶該有學習的天分吧。昨天一聽姐姐的喜訊,頭一回聽網課認真做筆記,孺子可教也。正得意,小傢伙一手拿着iPad上着網課,一手拿着樂高走進來,我立馬彈起:“去去去,一邊做筆記,一邊聽課。"尼瑪,不會又是一個演技派吧?

別人家的孩子,是來拉仇恨的,偏偏是姐姐家的孩子,看我用如來神功,如何把壓力轉換成動力,也創一個奇蹟。

夢想要有,萬一實現了呢?

育兒路上,路漫漫其修遠兮,娃無全娃,多盯孩子的優點,知足些,舒心些,長壽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