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尊重保險,才能用好保險!

提到保險,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

疾病、意外、風險、保障、理財、養老、忽悠、騙人、理賠難、不斷招人、送東西……

莎士比亞說:一千個觀衆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中國有句古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每個人的個體差異不同,那麼對同一事物的認知也是有着千差萬別。造成這種認知差別的原因,涉及年齡、學歷、閱歷等等多種複雜的因素。

對於保險也是,一千個人,對於保險的認知可能也有一千種想法。然而,每個人的認知又決定了是否能把保險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有人買保險、信保險,日子過得風平浪靜。

有人買保險、信保險,在遇到財務風險的時候受了保險的益。

有人不買保險、不信保險,依然活得瀟瀟灑灑。

也有人不買保險、不信保險,活得悽風苦雨。

人生,誰會遇到什麼事,說不清,道不明。有時候似乎是要看命運的,但冥冥中,自己的安排又十分重要。

未雨綢繆、居安思危自古有之。

當你認真對待一件事情的時候,必然也會有着不同的結果。

今天,我想說一個概念,就是尊重保險。

保險需要尊重嗎?當然!

可是,保險作爲一個客觀存在的事物,要怎麼樣纔算尊重呢?

首先,我覺得要尊重"保險"這個事物。再具體一點說,就是尊重專業。

在你心裏,保險是什麼樣子呢?

有人覺得,保險業務員很煩,雖然保險是個好東西,但是也不敢問啊,萬一被纏上了怎麼辦?於是對保險敬而遠之。

不得不承認,以前的保險業發展簡單粗暴,確實口碑不好,可時代在進步,社會也在發展,國家對於商業保險的大力提倡也證明了保險是維護家庭穩定的重要工具。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放下成見,好好的瞭解一下呢?

也有人覺得,保險,在哪兒上不一樣啊,X某是我親戚/朋友/同學,X某說他不掙我錢,把佣金全給我了,我就在那他上一個得了。

我們保險經紀人,喜歡把買保險當作診斷式諮詢服務。什麼叫診斷式諮詢服務呢?就是根據客戶的家庭人員結構、身體健康狀況、收入、支出、負債等等因素來綜合評估客戶的風險缺口,並給出解決方案。

這就像去你醫院看病,醫生一般不會直接開藥,而是先問下哪裏不舒服,時間多久了等等,有必要的話再輔助一些檢查,最終確診了才能對症下藥。

看病,藥對症即可,未必貴的藥就對症。

保險亦是如此,可以解決問題即可,貴的未必能解決問題。

醫生的醫術有高有低,從鄉村赤腳醫生到大醫院的主任專家,再到全國知名專家教授等等,醫術專業水平天壤之別。不過醫生的專業度比較好判斷,直接看他哪上班,工作經歷就好了。

其實保險也是一樣的,水平從村醫到知名專家不等,可是,我們買保險的時候,好像更多的是看重人情、信任、返傭、送禮等等與保險本身無關的因素,真正的保障與專業往往被忽略了。於是出現了各種銷售誤導、理賠困難、收益與預期不符等報道。

如果哪天你買保險,關注的是自身需求、風險缺口,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執業素養、從業經驗,那麼,離買到適合自己的好保險就不遠了。

2017年底,保險營銷人員一度突破800萬大關,雖然2018年略有下滑,但是保守估計800萬還是有的。同樣,保險行業的脫落率也是有目共睹的,高達70%,這就意味着大量的人情單最後爲你服務的可能不是當初賣你保險的那個人。

在這800萬大軍之中,誰專業、誰忽悠,就需要作爲消費者的您擦亮慧眼了!

還有人認爲,保險很有用,我需要好好研究一下,找專業人士進行諮詢,再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障方案投保。

這樣的客戶很好打交道,知道保險的功用,並且懂得尊重專業。他們諮詢保險的時候,多數會去知乎看看大咖們的回答,然後自己學習一下保險基本知識,再去找人諮詢,並且懂得爲專業付費。

這樣買下來的保險,對於客戶來說,可能只花一二百塊錢的諮詢費,但是同樣的保障,全家每年的保費卻可以節省幾千塊錢,可以說是物有所值了。

在我看來,其實是人人都需要保險的。原因很簡單,突如其來的意外或疾病是我們無法預測的,幾十上百萬的高額醫療費用也不是普通家庭可以承擔的

解決這個矛盾的唯一辦法,就是利用保險的高槓杆功能,給自己的家庭一層堅實的保障。

同樣,尊重保險、尊重專業,也是人人都需要的。

只有尊重保險,認真瞭解規則,尊重專業,找到真正能爲自己服務的人,你的保險才真的"保險"。

我是浮生君,一個客觀、專業、有溫度、有態度的保險自媒體人。請關注我的公衆號今日說保(id:todaybao),讓我把專業帶給你!如果覺得本文對你有幫助,歡迎轉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