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經歷,就是照見彼此的鏡子

據說很多人不喜歡看我的文章,主要原因說我總是講道理,他們不想聽誰講道理,說到這裏,我彷彿看到一羣可愛的朋友捂住耳朵,叫道:“不聽不聽,王八唸經”。那今天我就來講故事吧。

小陳交往了一個女生A,兩個人關係非常密切,隨着時間的推移,小陳慢慢發現有些不對勁。首先,小陳請A吃飯,A欣然前往;送她禮物,她笑盈盈收到,有時也會回贈一個小禮物,或者回請一頓飯;請她出門遊玩,她也很樂意,不過經常要帶上幾個朋友一路,小陳開始也覺得沒啥,人多鬧熱嘛,A常常這樣說。 小陳也覺得有道理。這樣相處了幾年,始終兩個人看起來很是親密,甚至有些曖昧,但是小陳總感覺A在刻意和他保持距離,比如,小陳要坐在A身邊,A總會換一個稍微遠一點的座位,這令小陳頗爲不悅。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會發現兩者的性格差距。小陳應該是比較自卑的討好型人格,而A應該是自戀型人格。什麼意思呢?

小陳從小缺乏父母的認可,批評多,表揚少,導致他在成年後總想尋找別人的認可,因爲外部的認可不足,因爲認可稀缺,所以他就格外敏感,別人對他稍微有一點好,他就會無限放大,想要繼續尋求更多的認可。在關係中表現爲他非常珍視這段關係,非常想深入發展關係,但是又發覺對方若即若離。

A從小是掌上明珠,深受父母寵愛,讀書時代,鮮花掌聲也是司空見慣。所以漸漸形成了自戀型人格。也就是總覺得自己是最高貴的,是最好的,別人都不如她。但是她也非常需要很多的“粉絲”來迎合自己的這種“高價值自我”的需求。這種高價值自我的需求讓她非常享受,所以,刻意和他人保持距離也是爲了維持高價值感覺的必要手段。所以,小陳無形當中成了她的“粉絲炮灰”。

所以,我們對比可以看出,同樣的事,不同的人的感知、感受是有相當大的區別的,甚至是截然不同。小陳認爲A對他非常好,很是親密,其實在A那裏,小陳只是一個勉強稱得上“朋友”的粉絲,小陳對她的百般討好,她根本不以爲然。因爲她早就習慣了被鮮花和掌聲圍繞的生活了。

小陳後來終於明白了A對他的輕視,便退出了這段不明不白的關係。他在這段關係收穫的是,原來自己的好,並不能換來別人的好。反過來,別人對自己的好,並不是真的好。而他最大的發現是一個人外在的表現,很可能並不是如自己所理解的那樣。

其實小陳和A兩者沒有對錯,是兩者的認知不同而已。但是通過這樣一段經歷,小陳感覺到了傷害,從傷害當中認識到人和人之間的不同。而A也許還要在生活中繼續自戀,也許會後悔忽略了一份真情。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而這些性格有天生的,也有原生家庭造成的,也有後天環境所塑造的。人們總會在生活中受到自己性格的影響,而投射到生活中。有句話說,我們所看到的,往往只是我們想看到的。所以我們在生活中的豐富的經歷,會促使我們完善自己的心智,看到事物的複雜性,多面性,會藉由彼此的交往,當着彼此的鏡子,看到自己和別人的全貌,從而更加深刻的理解生活,理解人性。

歡迎關注《知心輝哥》,我是點亮你心燈的好朋友,好兄長。加我微信號:chengyubbs。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