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经历,就是照见彼此的镜子

据说很多人不喜欢看我的文章,主要原因说我总是讲道理,他们不想听谁讲道理,说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一群可爱的朋友捂住耳朵,叫道:“不听不听,王八念经”。那今天我就来讲故事吧。

小陈交往了一个女生A,两个人关系非常密切,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陈慢慢发现有些不对劲。首先,小陈请A吃饭,A欣然前往;送她礼物,她笑盈盈收到,有时也会回赠一个小礼物,或者回请一顿饭;请她出门游玩,她也很乐意,不过经常要带上几个朋友一路,小陈开始也觉得没啥,人多闹热嘛,A常常这样说。 小陈也觉得有道理。这样相处了几年,始终两个人看起来很是亲密,甚至有些暧昧,但是小陈总感觉A在刻意和他保持距离,比如,小陈要坐在A身边,A总会换一个稍微远一点的座位,这令小陈颇为不悦。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会发现两者的性格差距。小陈应该是比较自卑的讨好型人格,而A应该是自恋型人格。什么意思呢?

小陈从小缺乏父母的认可,批评多,表扬少,导致他在成年后总想寻找别人的认可,因为外部的认可不足,因为认可稀缺,所以他就格外敏感,别人对他稍微有一点好,他就会无限放大,想要继续寻求更多的认可。在关系中表现为他非常珍视这段关系,非常想深入发展关系,但是又发觉对方若即若离。

A从小是掌上明珠,深受父母宠爱,读书时代,鲜花掌声也是司空见惯。所以渐渐形成了自恋型人格。也就是总觉得自己是最高贵的,是最好的,别人都不如她。但是她也非常需要很多的“粉丝”来迎合自己的这种“高价值自我”的需求。这种高价值自我的需求让她非常享受,所以,刻意和他人保持距离也是为了维持高价值感觉的必要手段。所以,小陈无形当中成了她的“粉丝炮灰”。

所以,我们对比可以看出,同样的事,不同的人的感知、感受是有相当大的区别的,甚至是截然不同。小陈认为A对他非常好,很是亲密,其实在A那里,小陈只是一个勉强称得上“朋友”的粉丝,小陈对她的百般讨好,她根本不以为然。因为她早就习惯了被鲜花和掌声围绕的生活了。

小陈后来终于明白了A对他的轻视,便退出了这段不明不白的关系。他在这段关系收获的是,原来自己的好,并不能换来别人的好。反过来,别人对自己的好,并不是真的好。而他最大的发现是一个人外在的表现,很可能并不是如自己所理解的那样。

其实小陈和A两者没有对错,是两者的认知不同而已。但是通过这样一段经历,小陈感觉到了伤害,从伤害当中认识到人和人之间的不同。而A也许还要在生活中继续自恋,也许会后悔忽略了一份真情。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而这些性格有天生的,也有原生家庭造成的,也有后天环境所塑造的。人们总会在生活中受到自己性格的影响,而投射到生活中。有句话说,我们所看到的,往往只是我们想看到的。所以我们在生活中的丰富的经历,会促使我们完善自己的心智,看到事物的复杂性,多面性,会借由彼此的交往,当着彼此的镜子,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全貌,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生活,理解人性。

欢迎关注《知心辉哥》,我是点亮你心灯的好朋友,好兄长。加我微信号:chengyubbs。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