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inx變量

相關說明解釋

 1.$remote_addr 與$http_x_forwarded_for 用以記錄客戶端的ip地址;

 2.$remote_user :用來記錄客戶端用戶名稱.已經經過Auth Basic Module驗證的用戶名。;

 3.$time_local : 用來記錄訪問時間與時區;

 4.$request : 用來記錄請求的url與http協議,通常是HTTP/1.0或HTTP/1.1;

 5.$status : 用來記錄請求狀態;成功是200,

 6.$body_bytes_sent :記錄發送給客戶端文件主體內容大小;

 7.$http_referer :用來記錄從那個頁面鏈接訪問過來的;

 8.$http_user_agent :記錄客戶端瀏覽器的相關信息;

 9.$request_time :官網描述:request processing time in seconds with amilliseconds resolution; time elapsed between the first bytes were read fromthe client and the log write after the last bytes were sent to the client 。

                 指的就是從接受用戶請求的第一個字節到發送完響應數據的時間,即包括接收請求數據時間、程序響應時間、輸出響應數據時間。

 

 10.$upstream_response_time:官網描述:keeps times of responses obtained fromupstream servers; times are kept in seconds with a milliseconds resolution.Several response times are separated by commas and colons like addresses in the$upstream_addr variable

  是指從Nginx向後端(php-cgi)建立連接開始到接受完數據然後關閉連接爲止的時間。

 11.$http_cookie#客戶端cookie信息

 12.$host#請求主機頭字段,否則爲服務器名稱。

 13.$hostname#Set to the machine’s hostname asreturned by gethostname

 14.$limit_rate#這個變量可以限制連接速率。

 15.$request_method#客戶端請求的動作,通常爲GET或POST。

 16.$request_filename#當前請求的文件路徑,由root或alias指令與URI請求生成。

 17.$request_uri#包含請求參數的原始URI,不包含主機名,如:”/foo/bar.php?arg=baz”。不能修改。

 18.$scheme#HTTP方法(如http,https)。

19.$server_protocol#請求使用的協議,通常是HTTP/1.0或HTTP/1.1。

20.$server_addr#服務器地址,在完成一次系統調用後可以確定這個值。

21.$server_name#服務器名稱。

22.$server_port#請求到達服務器的端口號。

23.$uri#不帶請求參數的當前URI,$uri不包含主機名,如”/foo/bar.html”。該值有可能和$request_uri 不一致。$request_uri是瀏覽器發過來的值。該值是rewrite後的值。例如做了internal redirects後。

24.$args    #這個變量等於請求行中(GET請求)的參數,例如foo=123&bar=blahblah;

25.$query_string#與$args相同。

26.$request_body_file#客戶端請求主體信息的臨時文件名。

27. $sent_http_x_cache : 如果架構中有varnish緩存的話,通過這個字段可以看出請求是否命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