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有時比真相更有意義

本文來源:簡書原創文章大全
本文作者:石巖磊簡書(主頁選篇)



        我在昨天的短文《肯吃苦本身就是一種成功》裏談到,馮侖、王石、任正非、潘石屹、馬雲等風雲人物的功成名就都不是隨隨便便得來的,全經受過艱難困苦的歷練,有網友留言說:“那些成功大佬說的勵志故事基本不可信”。我對他的觀點不敢苟同。

        現在似乎有種風潮,一旦某人做出不同凡響的成就,不論是電影演員一舉成名,還是科技人員喜獲大獎,或是主播成了網紅,總有一些人熱衷於挖掘其背後的祕聞,好像不找出點毛病或黑幕決不罷手,而爆出的料不外乎某某人的爺爺是誰,某某某曾經被潛規則之類的花邊消息。但吃瓜羣衆看後,大多會如夢方醒般地大呼道:“原來如此呀!”,那些偶像頭上的光環瞬時消散殆盡。

        這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的一件事,大概是讀小學五年級時,縣大禮堂裏召開英模表彰大會,“紅小兵”們也被拉去受教育,其中一個英雄的事蹟是他不顧個人安危勇救落水兒童,有同學竊竊私語地說那人救的是他侄子,馬上有人輕蔑地跟了一句:“這也算英雄呀!”班主任回過頭來厲聲說道:“別吵吵,救家裏人也是好樣的!”

        我當時並不理解班主任的話,後來才慢慢地明白,人和事有時是需要分離的。人無完人,所有人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缺點和不足,但每個人又會有自己的閃光點,尤其是那些驚人之舉值得人們去讚頌,如果非得將人的弱點和他的功績捆綁在一起,那這世上便沒了亮點,缺少了感動,冷漠與狐疑就爬滿了心房,讓人們的眼中充斥着不信和不屑。

        或許表象有時比真相更有意義。世界選美大賽冠軍細膩的皮膚下面也同樣佈滿了縱橫交錯殷紅的血管,用放大鏡觀察稱不上美觀,衆多動人的故事是禁不起仔細推敲的,因爲典型的培樹需要潤色和拔高,但不能因此而丟棄審美,不能因此而放棄崇敬。那些被炒得火熱的內幕,除了奪人眼球之外,更多的是在給自己的頹廢尋求一種安慰罷了,遠不如“表象”能給人帶來昂揚的激情。

        我們也許需要對一些事進行反思:有背景的人多了,爲什麼成績斐然的人少之又少?想被潛規則的人大有人在,因何成名立萬的人鳳毛麟角?如果我們能寬容地對待他人的成就,把表象當成真相來看,如此,我們的眼睛將不再緊盯陰暗的角落不放,而是擡眼仰望廣袤的星空,心胸也便不會逼仄狹隘,而是變得遼闊悠遠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