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吃苦本身就是一種成功

本文來源:簡書
本文作者:石巖磊簡書


馬未都可稱得上是當今中國收藏界的“大佬”級人物了,他不僅文物知識豐富,而且見多識廣閱人無數,對人情世故也頗有獨到見解。在一期電視節目中,馬先生曾說:“人們常常看得見別人的成功,卻看不見他人的苦難。”他的話很現實,很有深度。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藝人們在舞臺上或是熒屏裏爲大家呈現了精彩絕倫的表演,贏得衆人掌聲的同時,也吸引來無數豔羨的目光,然而他們的艱辛付出卻鮮有人知,凌晨摸黑一遍遍吊嗓子,練功中手上磨出層層老繭,七八年掃地抹桌子的學徒生涯,遭同行排擠夾着尾巴忍辱負重,所有這些只能說明: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

        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演藝圈,幾乎所有的行業都遵循此理。2000年,網絡寒潮席捲全球,衆多互聯網企業舉步維艱,大批公司倒下了,新浪、網易、搜狐的股價也無一倖免地慘遭腰斬,但他們咬牙挺了過來,最終成了業界翹楚。地產業大亨馮侖感嘆道:“偉大是熬出來的”,這應該是王石、任正非、潘石屹、馬雲等時代驕子的共同心聲。

        爲什麼人們對名人的功成名就津津樂道,而對他們的辛勞付出熟視無睹呢?大概是因爲,大家都希望自己能順順利利地大功告成,夢想着一夜走紅家喻戶曉,妄想着手裏的股票連續漲停天降橫財,期盼着有貴人相助飛黃騰達,但又吃不了起早貪黑練功之苦,沒有百折不撓屢敗屢戰的毅力,更忍受不了臥薪嚐膽的艱難。

        只想享其福,不想吃其苦的事,簡直就是在癡人說夢了。一些人將“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奉爲信條,但現實更有其殘酷的一面,不是所有的汗水都能澆灌出豔麗的花朵,於是人們愈加渴望能繞開十八盤的攀爬而一步登上玉皇頂,但遐想終歸只是一張餐巾紙,在狂風暴雨中很快會化作稀爛的紙漿。

        或許肯吃苦本身就是一種成功,它不僅是克服畏難情緒的勝利,也是樂觀向上心態的展現,甚至比一時一地的榮耀更值得慶賀,因爲能夠一口一口慢慢咀嚼苦澀時,人們的眼睛就不會像馬未都所說的只盯着鮮花與掌聲,而更多的是懂得了珍惜每次邁步向前的體驗,也便多了一份從容與堅毅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