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你到底想鬧成哪樣?

       今日隨着海龍大廈停業的通知,標誌着中關村電子賣場時代的徹底終結。聽聞此消息,不禁有些感傷,近幾年真的很少去了,有些懷念在中關村村逛電子商城的感覺。

     我九十年代末上大學時中關村對我來講那就是IT業的聖殿,十分嚮往,中關村那是IT業的搖籃,沒到北京前,我覺得能在那裏上班簡直就是一種享受;2004年我來了北京,一到中關村,立馬把我腦海中聖殿景象打亂,還沒走近賣場,就過來個大媽小聲的說:買碟嗎?一進賣場,迎面過來的都是,哥們買電腦嗎?輕易你都不敢駐足在一家,就差直接拉你進店了。後來工作後,因爲工作原因經常跑中關村,那時的中關村著名的幾個地方海龍、鼎好、中發常去,有時公司缺個設備憑着離的近直接公交3站地過去就到了,當時也結識不少固定的賣家。說實話,這裏水很深,一般想找到一個信譽可靠、誠信賣家很不容易。後來熟悉了,一個電話直接送貨上門了。

        2006年左右隨着電商的興起,中關村也在改革,在規劃,賣場已不那麼凌亂,但此時還沒有遇到危機已悄悄到來,其實那是電子產品的透明度還沒有那麼多高,很多產品的進貨渠道、品質區別很大,所以消費者選擇往往很隨性,價格也不透明,商家的利潤率還不錯,成本主要在攤位租金,但有些已經賺夠錢的商家已悄悄離開,剩下的是一些大廠家在做品牌在做推廣。隨着07年京東逐漸在人們視野裏出現,消費者發現,價格透明瞭,往往拿着京東的價格去海龍買商品,這是商家發現已勢頭漸漸不好。以至於後續惡性競爭嚴重,導致虛假、詐騙等負面信息的頻頻暴露,中關村的口碑已日益衰落,後來竟然演變爲進去就要挨宰的勢頭。究其原因:價格透明,顧客不好騙了。


聽說最近要把中關村變成孵化器,連老牌賣場“海龍大廈”也要變,其實發展變化是任何事物的必然規律,不變則退,但能否留一塊地給賣場,要不整個電子博物館,或者在留些實體店體驗店。(當然大中、蘇寧這些電也有電子設備,但對於電子發燒友來講,逛中關村電子賣場,和商家交流產品,那是不一樣的感覺。

中關村,你到底路在何方?我相信歷史的必然規律,總有一天,中關村的電子賣場還會回來,電商是方便,但體驗是用戶的需求,總有一天它會找到用戶的體驗痛點,那時,它就回像一隻蝴蝶飛回來。

微信號:ithelpyou

wKiom1d-e4axx3FyAACaabycW1c133.jpg-wh_5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