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軟件開發工程師之路到底在何方?

在近期的一次會議上,有高層談到之前在中國覺得自個做得很牛,但與美國同行觸摸後卻發現與人家存在很大的距離,這一點我在外企作業時也有過相同的領會。真正與外國同行觸摸後纔會曉得啥是距離,在這篇文章中我從軟件開發工程師的視點以“痛點”的方式來談一談我所認爲的距離。


技術之痛

適當數量的軟件開發工程師(後邊簡稱爲工程師)認爲除了與編碼有關的內容外,其他技術都不重要。在這種認識的引導下,很簡略呈現的一個遍及表象是技術才幹不錯,但開發才幹卻不可。這種表象的另一種體現是:單作能夠,協作不可。


技術才幹是指個別對某些技術常識把握的深度和廣度,而開發才幹除了包括技術才幹外,還包括個別在項目運作過程中所需把握的其他才幹。


高效的團隊必定離不開經過常識辦理將個別所把握的常識經過共享而沉積下來。共享路徑無外乎經過必定方式的文字和(或)圖,這就需求工程師把握運用象Word、PowerPoint、Excel、Visio(和UML)這類東西的底子才幹,並具有傑出的寫作與表達才幹。外表看來這種才幹與編碼才幹無關,因而也得不到工程師的遍及注重,也因而成了一個痛點。其實,寫作與表達才幹與編程水平息息有關,由於它們都在檢測咱們的邏輯思維和概念才幹。無視把握必要東西軟件的工程師莫非認爲編程言語是常識共享的全能東西?


個別具有傑出的交流才幹是項目順暢運作的柱石。不良交流體現爲:工程師在團隊協作中更多選用被迫問詢而非自動報告、不會爭辯、關於別人指出的過錯體現得“自負”和狡賴而非謝謝或供認、關於被約請的各類檢查活動(如描繪檢查、代碼檢查、文檔檢查)不是積極響應而需別人敦促。在團隊中,若是技術辦理者不能極好地引導,個別交流才幹的缺少很簡略在團隊中引發“一言堂”或“無政府主義”疑問,作業功率低下則是必定。


專業精神之痛

不少工程師關於自個的作業缺少精神上的尋求,作業起來不求專業,只求“代碼能作業就行”。這類工程師簡略將經歷與資格同等,認爲作業年份越長就越有經歷,實則否則。作業年份越長資格是越老,但若是專業水準沒有在過程中不斷提高的話,所取得的經歷很可能趨零。


啥是專業?專業是指咱們應以業界所廣泛到達的一致去從事軟件開發活動。這裏的“業界”並非只指“國內的”,而是指“世界的”;“專業”也並非單指技術內容(比方,編程言語、算法等),還包括軟件項目運作中的其他各個方面(比方,開發辦法、建模東西、流程、質量保證手法等)。要做到專業幹事必定離不開不斷地學習,只要這樣才幹知道作業的意向。


軟件作業儘管沒有“銀彈”,但仍存在不少有用改進開發質量與功率的辦法。只要抱着專業幹事的情緒去作業,咱們纔有可能去實習這些辦法,並在實習過程中考慮這些辦法的內在與缺少,進而爲自個的作業因地制宜。千萬不要認爲“橫豎業界沒有銀彈,我要去學那麼多辦法幹啥?”


着重專業幹事的底子目的,是使咱們的幹事辦法更科學。與我所知道的美國、俄羅斯這些國家的工程師比較,中國工程師的專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速度之痛

除非你徹底認可中國近些年以GDP爲導向的經濟開展戰略,否則很可能得反思一下軟件作業所宣揚的“唯快不破”戰略,尤其是互聯網範疇。


在商業環境中,“快”能取得許多競賽優勢,這毋庸置疑。工程師的價值雖得(結尾)體現在商業商品上,但千萬不要忘掉了咱們一直是一名工程師,在完結商業價值的路途上不斷提高自個的專業水準無論如何都不該被忘掉。工程師一直要理解,公司的開展與本身的作業開展並非徹底一致。若是在公司的開展過程中咱們的專業水準並沒有“水漲船高”,那除了闡明咱們在吃老本外,還標明咱們很可能是在“拖後腿”。在這種景象下,即便公司欣欣向榮地給咱們發薪水,但從個別作業開展的視點說來,公司開展其實與咱們“一毛錢聯絡都沒有”。我想不致於有人認爲自個今後只會在這一家公司幹吧!若是真是那樣想,你能保公司幾十年存在?到時萬一得無法地脫離公司,單薄的專業水準又如安在人才市場與別人競賽?


對“唯快不破”的誤解所帶來的不良後果是,有些工程師爲了疾速完結軟件功用而疏忽了專業精神。他們一味地爲了速度而築下高額的“技術債”,乃至在“速度”的幌子下過得心安理得。


若是將“唯快不破”改爲“唯功率與質量不破”或許更不簡略構成誤解。一說到“快”,給人的感受往往是投入更多的時辰就能到達目的,簡略讓人無視幹事的辦法與功率。與之不一樣的是,着重功率需求咱們考量投入時辰的產出比,且暗示幹事的辦法只要對路才幹取得功率;着重質量則提示咱們儘量別做“豆腐渣”之事,而這隱含的內容是咱們有必要專業幹事,即便欠下了“技術債”它也時辰提示着咱們那是必定要還的。


軟件作業的長時間被迫加班成爲了速度之痛的一個縮影,它讓不少工程師過着有作業沒日子的日子。軟件作業要防止偶然、短期的加班是不可能的,但長時間的被迫加班肯定是個疑問。不注重功率與質量的“勤勞”除了是在糟蹋外,更是一種透支將來的短視行動。


視界之痛

視界之痛體現在工程師在從事技術作業時,無視知道國外的開展情況。他們由於不曉得同質開源項目的存在而走上“從頭創造輪子”的路途,乃至創造出“三角形的輪子”;也由於對英文材料缺少閱覽的耐性而不去知道有關世界標準、訂閱開源項目的mailing list和專業網站的newsletters等。


狹隘的視界很簡略讓人自滿,認爲軟件開發即是那麼簡略,結尾致使生長慢、認識與技術“不入流”。


以我的經歷來看,工程師若是不能極好地閱覽英文材料則要到達高技術水平真實很難,視界狹隘也恐成必定。別的,編程活動中的命名環節其實對咱們的英語水準提出了必定的需求,否則很簡略動名詞不分而寫出只要自個簡略讀懂的程序,或常呈現命名時找不到適宜的單詞去準確表達程序目的。


繼續開展之痛

以上各痛點的結尾成果又給咱們帶來了繼續開展之痛。其體現爲:少有人會在項目中經過文檔晉升開發功率;鮮有人會繼續改進軟件的描繪質量;大多數人只重視短期完結作業,而無視短期行動所帶來的高額隱性本錢。


繼續開展之痛使得工程師很難輕裝上陣,作業精力過多花費在重複、初級的小事上,而非用於學習和考慮。結尾成果是將作業變成了“芳華飯”,辛苦但卻看不到夸姣的將來。


一切痛點能夠歸結爲認識的陳腐,或雖有認識卻無力於將其轉變爲才幹!(注:認識是一種行動,而非才幹)


當然,這些“痛”與中國的社會大環境有着嚴密的聯絡。但無論是如何的環境,總有人做得超卓,或許他們身上有咱們所沒有的內容。是啥?只要自個去想、去悟,生長之痛! 即便大環境好了、我們都很“專業”,職場的“金字塔”總是擺在那的。誰能向上走?走多遠?全賴自己,沒有shortcut!只不過每自己都平等地具有向上走的機會與權利!


這篇文章出自 “至簡李雲” 博客,請必須保存此出處http://yunli.blog.51cto.com/831344/1254944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