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基亞通信老兵:5G時代,開發者認知決定能否定義好世界

從1G到5G,通信行業發生了巨大變化。僅從設備提供商來看,從最初的Ericsson、Nokia、 Alcatel、Lucent、Siemens、Nortel、Motorola、“巨大中華”,到現在的愛立信、諾基亞、華爲和中興(排名不分先後)等,技術和產業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爲有着近20年研發和管理經歷的通信老兵,Nokia固移融合和5G終端事業部軟件負責人解安亮先後參與了無線通信技術GSM/CDMA、4G LTE和5G的無線研發工作,本文梳理了解安亮對5G未來發展及當下熱點問題的看法。

提到諾基亞,不知道會牽動多少人的思緒,畢竟諾基亞手機承載了一代消費者的情懷。這家公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65年,那時的諾基亞還只是芬蘭一家木漿工廠,與通信行業扯不上半點關係。1960年,諾基亞時任總裁Bjorn Westerlund開始專注於電信行業,他認爲未來的電信行業是科技發展的趨勢,於是建立了諾基亞電子部,並專注電信系統方面的工作。電子部當時已在研究無線電傳輸問題,從而奠定了後來諾基亞集團電信的基礎。

從1962年到70年代中期,諾基亞在芬蘭電信市場所佔份額不斷增加。當然,最高峯的時期當屬2G時代,諾基亞主推的GSM通信標準佔據上風。從最初的Ericsson、Nokia、 Alcatel、Lucent、Siemens、Nortel、Motorola、“巨大中華”,到現在的愛立信、諾基亞、華爲和中興(排名不分先後)等,作爲5G時代僅存的幾家設備製造商之一,諾基亞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在近20年的研發和管理經歷中,現任Nokia固移融合和5G終端事業部軟件負責人解安亮自2009開始參與並領導4G LTE的無線研發,從第一塊硬件到第一版軟件,從實驗室研發到產品最終服務千萬用戶,整個團隊和全球其他團隊一道從無到有建立了4G無線系統,並在近兩年逐漸轉向5G研發。本文,InfoQ對解安亮進行了獨家專訪,瞭解他對5G的技術挑戰、應用場景以及熱點話題的看法。

5G技術難點

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或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th-Generation,簡稱5G)是最新一代蜂窩移動通信技術,是4G(LTE、WiMax)、3G(UMTS、CDMA2000/EVDO,TDS-CDMA)和2G(GSM,CDMA)系統後的延伸。從國際電信聯盟(ITU)的定義來看,5G 要達到的基礎技術指標包括:20Gbps 的峯值容量,100Mbps 的用戶體驗速率,1 毫秒的空口時延,高達 100 倍的網絡能耗效率提升以及每平方公里100萬連接數等,部分指標甚至比4G高出十倍以上。

因此,5G面臨的技術挑戰還是很大的,本身的定位也非常宏大。採訪中,解安亮表示,5G要解決的不僅僅是移動高速寬帶等問題, 而是連接整個世界的問題,這裏面複雜多變的需求和多樣場景必然是最大的挑戰之一。另外,由於無線通信本身的限制,當前無線信道容量已接近香農極限,所以要向毫米波演進,毫米波的無線特性還是有很多技術上的挑戰。另外,目前的經濟和政治因素對5G發展也產生了深遠影響,如果因爲科技戰導致5G標準分裂,或者產業鏈的東西方隔離,5G將很難在全球範圍內獲得成功。

衆所周知,ITU 定義的5G三大場景包括 eMBB(增強移動寬帶),mMTC(海量機器類通信)和 uRLLC(超可靠低時延)。在本選題的上一篇文章中,華爲雲 5G+Cloud + X 負責人聶頌認爲,5G對所有場景的影響並不是一致的,重度5G場景可能從中受益最多,比如VR/AR、雲遊戲、高清視頻、視頻 EI、無人機等,而輕度和中度5G 場景,比如電商、社交、傳統遊戲;雲電腦、雲手機和手機視頻等也會有不同程度的改變,比如速度更快、流量成本大幅降低、APP 流化(雲化)、端側計算算力雲化等,但受到的影響沒有重度 5G 場景大。

但是,上述三大場景其實並不是在5G時代首次提出的,之前在4G時代,甚至3G時代就被討論過,比如物聯網的技術。在4G時代, NB-IOT已有一定程度的部署和應用。那麼,爲什麼在5G時代有可能得到很大發展呢?

解安亮認爲,這主要是兩方面的驅動力: 一是需求,社會和發展的需求,不管是工業4.0,產業互聯網,或者工業製造2050, 都對通信和底層技術提出了全方面需求;其二是技術的發展,多年來,4G以及新興的以雲計算,AI爲代表的數字技術的發展,需要5G這種使能技術覆蓋更多場景,而不僅僅是無線寬帶接入。

具體來看,這三大場景其實有很多應用。國家工信部、各大運營商以及大型廠商均聯合組織了產業聯盟和孵化平臺,發現並孵化各類應用,發佈各種白皮書,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典型的比如工業機器人、車聯網、AR/VR、智慧醫療等。不過,最先落地的場景目前來看eMBB可能性更大,比如AR/VR,4K/8K等,這些技術相對更早成熟。

對於開發者而言,這些應用場景的誕生既是挑戰也是機會。如今,互聯網已經到了新的階段,可以理解爲是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正如騰訊CEO馬化騰所言,現在已經進入互聯網的下半場。開發者和創業者應該已經明顯感覺到挑戰,比如流量難以獲取,且成本高昂;即使可以獲取流量,變現也是巨大的挑戰;競爭日趨激烈,中小互聯網公司必須尋找新的藍海等。有句話叫做尋找風口,其實就是尋找新的趨勢,未來的發展現在當然不可能看的很清楚,但趨勢卻是越來越清晰:以5G和其他數字技術引導的新的數字經濟社會,這會給開發者和創業者提供全新的機會,願意學習且擁抱變化的開發者更容易獲得成功。

如果細化到開發工具鏈,暫時不會發生本質變化。但是,解安亮表示,開發工作會越來越複雜,因爲在未來的場景下,要服務的產業和場景會比現在更加複雜多變,對開發者的要求也會更高,開發者需要了解應用場景、客戶、需求並熟悉相關產業。

5G的未來將是用軟件來重新定義世界的過程,開發者對世界、產業和行業的認知決定了能否定義好這個世界。最重要的是,開發者要保持不斷的學習、成長和進化,固步自封、自以爲是將會被淘汰。——解安亮

簡單來說,4G解決的是人與人互聯的問題,是用軟件定義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信息傳遞,所以成就了一批互聯網公司;5G解決的是人與物,物與物互聯以及智慧演化的問題,5G與其他數字技術會把世界帶入數字經濟時代,這是繼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互聯網社會(信息社會)後的新時代。

5G應用

雖然,5G超高帶寬和低時延的優點足以讓衆多應用場景從中受益,但現實是4G已經給某些應用提供了足夠的速率支持,而且4G也在發展,現在已經出現4.5G、4.9G,這對於只要高帶寬的時延不敏感型應用來說已經足夠。因此,5G應用的價值在哪呢?

採訪中,解安亮表示,5G要解決的是與上述通信技術不同的場景,甚至可能是一些現在還想不到的場景,5G時代的終端應用與當前的4G也會有很大不同,人們不能被當前認知限制住。但是,在整體方向上,5G要解決的是萬物互聯的問題,把天、地、人、物都用軟件重新定義,使其智能化、智慧化,這個願景比現在的4G要宏大、深入的多。

當然,5G要想全面應用也需要解決一些現實問題,比如目前探討較多的獨立組網(Standalone,簡稱 SA)和非獨立組網(Non-Standalone,簡稱 NSA)問題。NSA 架構的 5G 載波僅承載用戶數據,其控制信令仍通過 4G 網絡傳輸,其部署可被視爲在現有 4G 網絡上增加新型載波進行擴容,而 SA 架構是採用全新設計思路的架構,在引入全新網元與接口的同時,大規模採用網絡虛擬化、軟件定義網絡等新技術,與全新的 5G NR 空口技術結合,其協議開發、網絡規劃部署及互通互操作所面臨的技術挑戰將超越 3G 和 4G 系統。

在近期召開的 2019 世界移動大會(MWC)上,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均宣佈 5G 網絡將以採用獨立組網爲目標架構。解安亮認爲,關於這個話題的討論,甚至說爭論一直都存在。NSA比較容易起步,初始階段投資較少,因此更容易成爲運營商最初的選擇。但是,很多5G新應用確實需要SA架構支持,SA的問題就是投資相對較大,對運營商的技術挑戰也很大。總體上,中國正在往SA的方向推進,如果大膽預估下,2020年可能會進行小範圍試點,2021年有望實現規模化。

至於5G是否會受到通信技術大小代問題的影響,解安亮認爲,通信技術大小代可以認爲是個偶然,畢竟通信技術發展到現在也才五代,可取樣本較少,不可輕易推斷。此外,5G與3G存在諸多不同,兩種技術出現的社會技術背景,要解決的問題,甚至期望都不同。因此,解安亮認爲大小代的事情完全不用在意,5G和3G也沒有多少可比性。至於5G的生命週期,很難簡單的判斷,本身通信技術的發展就是一個長期過程。即使在5G時代,2G GSM在中國和全球還處於發展中,現在還有專門的團隊做GSM的事情。5G現在還處於非常早期的發展階段,個人相信5G會是一個相當長期的過程,從開始、發展、成熟到進一步深化,週期至少以十年爲計

5G焦點話題

翻看最近的諸多新聞,不難發現5G的推進過程存在諸多爭議和衝突,比如5G基站的耗電量、5G與其他通信技術的關係、5G手機與SA架構的關係等,雖然各方觀點不盡統一,但解安亮還是對這些問題作出了迴應。

關於基站耗電量,解安亮表示可能要從兩個層次理解。同樣的數據下載量,5G基站耗電量其實會比4G大幅下降,因爲採用了更先進的技術。但是,5G本身可能由於運算和數據量的大幅上升,而導致耗電量增加,這個也很容易理解,畢竟能量守恆。

至於5G與其他通信技術的存在形式,明確的說,5G不會取代WIFI,WIFI會有自己的應用場景,比如家庭和小型居所,作爲一個低廉、方便的無線方案是無法替代的。另外,過去有人提WIFI是否可以替代4G或者5G,現在已經很少有人這麼說了。

同時,4G和5G會共存很長一段時間,就像即使在4G時代,2G、3G也會和4G共存一樣。 通信網絡是一個浩大的系統,不是單一App或者設備。通信系統影響巨大,往往是共存、演化、成熟的發展過程。

關於此,貝爾實驗室無線研究部副總裁西奧多·賽澤曾表示,5G並不會完全替代4G、WIFI ,而是將4G、WIFI等網絡融入其中,爲用戶帶來更爲豐富的體驗。通過將4G、WIFI等整合進5G,用戶不用關心自己所處的網絡,不用再通過手動連接到WiFi網絡等,系統會自動根據現場網絡質量情況連接到體驗最佳的網絡之中,真正實現無縫切換。

如上文所言,SA目前是三大運營商推薦的方向,支持SA的5G手機是整個5G戰略的一部分。對用戶而言,一方面等待時間會長些,畢竟支持SA的5G手機要比支持NSA的需要更多時間完善,但支持SA的5G手機會有更多5G應用。解安亮補充道,更重要的一點是,5G手機可能不會成爲5G時代的唯一終端形態,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多樣的終端,比如AR/VR眼鏡,物聯網終端等。

對於普通大衆來說,最早且最快可以感受到的就是eMBB場景,大抵上說1G峯值,100M正常下載速率已經近似家庭光纖接入。在家庭場景中,5G在某些情況下會替代傳統寬帶,比如已經有些國外客戶光纖接入不方便,直接通過5G CPE終端進行寬帶接入。由於中國目前的光纖分佈較好,運營商推出的“雙千M”活動落實較好,因此5G在國內目前不會替代家庭寬帶。 

結束語

2018年6月13日,3GPP 5G NR標準 SA(Standalone,獨立組網)方案在3GPP第80次TSG RAN全會正式完成併發布,這標誌着首個真正完整意義的國際5G標準正式出爐。

2018年6月14日,3GPP全會(TSG#80)批准了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標準(5G NR)獨立組網功能凍結。加之2017年12月完成的非獨立組網NR標準,5G已經完成第一階段全功能標準化工作,進入了產業全面衝刺新階段。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中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

從標準制定到5G商用牌照正式發放,中國僅僅經歷了一年時間。通信這二十多年的發展是飛快的,但是也走過很多彎路,直到 4G 時代還是有三項標準存在,增大了運營商的成本,也增加了消費者的支出,所以世界才追求統一的標準來降低成本、提高速度,爲消費者更好地提供服務。顯然,5G 目前已經形成統一標準,這是全球數十萬科學家、工程師通過十多年努力才形成的。

嘉賓介紹

解安亮,TGO鯤鵬會會員,目前擔任Nokia固移融合和5G終端事業部軟件負責人,該事業部是Nokia建立的全新業務事業部,參與負責軟件研發隊伍建立和新產品開發。其本人也是ICT界的一名老兵,從2000年加入Bell Labs, 先後參與無線通信技術GSM/CDMA, 4G LTE, 5G 的無線研發領導工作,至今有近20年的研發和管理經歷,曾經獲得Nokia全球質量大獎Top 1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