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走進苗寨侗寨】

        中國少數民族有五十六個之衆,我知之甚少,僅停留在春晚和教科書水平,超綱與不超綱的一概不知,也沒興趣去了解。隨着旅行經歷的增加,對各地的人文歷史、民族風情的興趣愈加強烈了。這次懷揣夢想,踏上黔東南這片神奇的土地,看看苗族侗族啥樣,長長見識。




  我們先後走進了銀潭侗寨、黃崗侗寨、肇興侗寨、岜沙苗寨、以及西江千戶苗寨。剛進入寨子就被一排排四方的吊腳樓吸引,只有一層,下面是水塘,不像是住人的,水也看着不乾淨。木板外牆上掛着一小木匾,書有“禾倉羣”。導遊解釋這是糧倉,以前苗族侗族一般是建三層的木房子,一樓牲口,二樓住人,三樓存放糧食。在靠天吃飯很難保證溫飽的農業社會,糧食儲藏安全非常重要,一旦發生火災,糧食燒燬了,後果很嚴重,就得捱餓一年。爲此,寨民們就將糧食集中存放在村口或村尾的吊腳樓羣,樓下是水塘。這樣,由於生活不慎造成的火災也不至於危及到糧食。水塘也是爲了應對消防的不時只需。往裏走,路旁是高高的木架子,類似木梯子,只是比梯子寬太多。有些木架子上還掛着玉米。苗侗族人把糧食掛在這些木架上曬乾,曬乾後收入糧倉。木架最低的一根橫木離地很高,有的還在立柱的底部留有圓滑的罈子或者鐵皮,防止牲口、老鼠吃掉糧食。














      寨子裏都是木房子,顯而易見,就地取材。不少是吊腳樓,窗戶陽臺突出來,類似公園的靠椅,被取名爲美人靠。俗語云,美人靠上靠一靠,不美也有三分俏。寨民們看上去十分貧窮,卻又顯得那麼慢悠悠,那麼真實。侗族有鼓樓,苗族沒有,這是侗族苗族的最顯著區別之一。鼓樓下面是一片空地。老頭們聚在鼓樓下空地,或納涼,或觀看鬥牛視頻,並不喧鬧。中年男人扛着農具走過。年輕男人大多騎摩托車從路上經過。女人們則端着洗衣盆或者挑着農作物不肯停留。一侗族女中青年,把三輪農用摩托車停路旁,在賣豬肉。問之價格,要十八元一斤。真沒想到,生活水平如此之低的寨子,肉價那麼貴,寨民如何消費得起呢?也看到幾位婦人與肉攤女子交流着,貌似常客,也許我多慮了。一少年用三角鬥車運水,問之何用,卻道是飲用水。再小一些的孩子,是最無憂無慮的了。孩子的天性,無關民族、無關富窮。小孩子在路邊各種吵鬧嬉戲。他們看到我們走來,圍了上來。散了一些小零食給他們。當他們看到我時,突然大叫起來,“光頭強!光頭強!”,貼上來圍着我,卻又有些怕生,不肯太靠近。我受寵若驚地蹲下來,和他們打個招呼。感謝“熊出沒”、“喜羊羊”,讓全中國的孩子能有共同語言,而不全被西方文化俘虜。




    鼓樓旁邊一小屋,有一老人在給一頭大水牛喂青草。屋子旁邊是一窪水池。這牛的待遇相當不錯,不僅有專人輪流餵養,還有專用降溫泳池。苗族侗族把牛視爲神物,會用來祭祀。牯臧節是他們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每年會隆重舉行。貌似奉爲神物,不意味不可以屠宰和食用,酸湯黃牛肉是這邊必不可少的美味。關於這點,我的膚淺認識是解釋不了的。

    姊妹節是苗侗族節日之一。他們崇尚自由戀愛。男女適齡青年會在這個節日,在風雨橋或等場地交流。合意對眼的則互換信物(現在會不會是互換微信號呢?)。無意則尋找下一機會。在岜沙部落表演中,詳細描述了苗族婚嫁民俗。












      寨子大都隱藏在深山中,被山環繞,傍水而居。爬上週邊的山,就能將全寨子一覽無遺。灰色的瓦,灰褐色的木製房子,鱗次櫛比。吊檐屋頂,很明顯地把這塊區域劃分成一塊一塊,類似豆腐塊。木板牆麪點綴着門框或者窗戶,提示着這是人類的居所。站得更高,就只能看到屋頂,看不見屋檐之下的世界。就好比俯視一片荷塘,只能看清荷葉,卻無法洞察荷葉下的生機勃勃。陽光與雲影交互着點綴寨子和環抱的羣山,時而清晰可見,時而炫目不清,讓這裏更添一絲神祕。顯得與世隔絕,又與世無爭。










l      苗族侗族有語言無文字。他們的服裝被稱爲穿在身上的史書,以布爲紙,以線爲墨。女子服飾上掛滿銀製的小裝飾,銀片、銀鈴,掛得越多,表示其家庭越富足。男子服裝則簡樸些,頭頂上插着錦雞毛,表示打獵戰利品,插得越多表示越勇猛。當然,這些服裝都是大節日或大喜日纔會穿,所以在寨子裏走動,幾乎沒碰到穿盛裝的人。














      苗族貌似比侗族富裕些,可能與開發先後和程度有關。西江千戶苗寨的開發顯然過度了,只剩下商業氣息。肇興侗寨也開發得很足,但至少還沒有到各種酒吧爛大街的程度。苗族人身型更挺拔些,特別是岜沙苗族。在侗寨裏,則能遇到不少佝僂的身影。
















        雖然苗族侗族等民族的祖先可能都來自中原,但與漢族之間的抗爭卻由來已久,不可否認。他們偏安一隅也不可避免地與朝廷中央政府產生衝突。或許就是開發與封閉的矛盾,類似於拆遷。軍屯與典型代表鎮遠重鎮就應運而生。鎮遠古城很不錯,舞陽河從府城和衛城間穿過。大部分都是徽州特色建築。據說是因爲當時屯軍的需求大,很多徽商在此雲集,長年累月,留下巨大的影響。城中釀酒人家宣稱是180年前從江西遷移過來抗苗的,而且鎮遠城大部分漢人都是江西遷入的。難怪這裏看起來,似曾相識。現在的民族衝突沒那麼嚴重,鎮遠的軍事重要性雖然依舊,但旅遊勝地的名片更爲人所知。清澈狹窄的舞陽河,石橋三兩座,迎聖橋、新橋、和青龍橋。酒店臨河而建,推窗即河,朝街面則是自己的餐飲小館。舞陽江渡口衆多,永安,禹門等,很容易腦補出當年秋江晚渡的盛況。登上石屏山頂,整個鎮遠城盡收眼底,舞陽河穿城而過,畫着大S。故而鎮遠又稱爲太極城。這畫面,美不可言!



      想更深入瞭解苗族侗族,區區六天顯然是遠遠不夠的,或許需幾月半載。想要了解所有五十六個民族,就得先祈求餘生夠長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