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走进苗寨侗寨】

        中国少数民族有五十六个之众,我知之甚少,仅停留在春晚和教科书水平,超纲与不超纲的一概不知,也没兴趣去了解。随着旅行经历的增加,对各地的人文历史、民族风情的兴趣愈加强烈了。这次怀揣梦想,踏上黔东南这片神奇的土地,看看苗族侗族啥样,长长见识。




  我们先后走进了银潭侗寨、黄岗侗寨、肇兴侗寨、岜沙苗寨、以及西江千户苗寨。刚进入寨子就被一排排四方的吊脚楼吸引,只有一层,下面是水塘,不像是住人的,水也看着不干净。木板外墙上挂着一小木匾,书有“禾仓群”。导游解释这是粮仓,以前苗族侗族一般是建三层的木房子,一楼牲口,二楼住人,三楼存放粮食。在靠天吃饭很难保证温饱的农业社会,粮食储藏安全非常重要,一旦发生火灾,粮食烧毁了,后果很严重,就得挨饿一年。为此,寨民们就将粮食集中存放在村口或村尾的吊脚楼群,楼下是水塘。这样,由于生活不慎造成的火灾也不至于危及到粮食。水塘也是为了应对消防的不时只需。往里走,路旁是高高的木架子,类似木梯子,只是比梯子宽太多。有些木架子上还挂着玉米。苗侗族人把粮食挂在这些木架上晒干,晒干后收入粮仓。木架最低的一根横木离地很高,有的还在立柱的底部留有圆滑的坛子或者铁皮,防止牲口、老鼠吃掉粮食。














      寨子里都是木房子,显而易见,就地取材。不少是吊脚楼,窗户阳台突出来,类似公园的靠椅,被取名为美人靠。俗语云,美人靠上靠一靠,不美也有三分俏。寨民们看上去十分贫穷,却又显得那么慢悠悠,那么真实。侗族有鼓楼,苗族没有,这是侗族苗族的最显著区别之一。鼓楼下面是一片空地。老头们聚在鼓楼下空地,或纳凉,或观看斗牛视频,并不喧闹。中年男人扛着农具走过。年轻男人大多骑摩托车从路上经过。女人们则端着洗衣盆或者挑着农作物不肯停留。一侗族女中青年,把三轮农用摩托车停路旁,在卖猪肉。问之价格,要十八元一斤。真没想到,生活水平如此之低的寨子,肉价那么贵,寨民如何消费得起呢?也看到几位妇人与肉摊女子交流着,貌似常客,也许我多虑了。一少年用三角斗车运水,问之何用,却道是饮用水。再小一些的孩子,是最无忧无虑的了。孩子的天性,无关民族、无关富穷。小孩子在路边各种吵闹嬉戏。他们看到我们走来,围了上来。散了一些小零食给他们。当他们看到我时,突然大叫起来,“光头强!光头强!”,贴上来围着我,却又有些怕生,不肯太靠近。我受宠若惊地蹲下来,和他们打个招呼。感谢“熊出没”、“喜羊羊”,让全中国的孩子能有共同语言,而不全被西方文化俘虏。




    鼓楼旁边一小屋,有一老人在给一头大水牛喂青草。屋子旁边是一洼水池。这牛的待遇相当不错,不仅有专人轮流喂养,还有专用降温泳池。苗族侗族把牛视为神物,会用来祭祀。牯臧节是他们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每年会隆重举行。貌似奉为神物,不意味不可以屠宰和食用,酸汤黄牛肉是这边必不可少的美味。关于这点,我的肤浅认识是解释不了的。

    姊妹节是苗侗族节日之一。他们崇尚自由恋爱。男女适龄青年会在这个节日,在风雨桥或等场地交流。合意对眼的则互换信物(现在会不会是互换微信号呢?)。无意则寻找下一机会。在岜沙部落表演中,详细描述了苗族婚嫁民俗。












      寨子大都隐藏在深山中,被山环绕,傍水而居。爬上周边的山,就能将全寨子一览无遗。灰色的瓦,灰褐色的木制房子,鳞次栉比。吊檐屋顶,很明显地把这块区域划分成一块一块,类似豆腐块。木板墙面点缀着门框或者窗户,提示着这是人类的居所。站得更高,就只能看到屋顶,看不见屋檐之下的世界。就好比俯视一片荷塘,只能看清荷叶,却无法洞察荷叶下的生机勃勃。阳光与云影交互着点缀寨子和环抱的群山,时而清晰可见,时而炫目不清,让这里更添一丝神秘。显得与世隔绝,又与世无争。










l      苗族侗族有语言无文字。他们的服装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以布为纸,以线为墨。女子服饰上挂满银制的小装饰,银片、银铃,挂得越多,表示其家庭越富足。男子服装则简朴些,头顶上插着锦鸡毛,表示打猎战利品,插得越多表示越勇猛。当然,这些服装都是大节日或大喜日才会穿,所以在寨子里走动,几乎没碰到穿盛装的人。














      苗族貌似比侗族富裕些,可能与开发先后和程度有关。西江千户苗寨的开发显然过度了,只剩下商业气息。肇兴侗寨也开发得很足,但至少还没有到各种酒吧烂大街的程度。苗族人身型更挺拔些,特别是岜沙苗族。在侗寨里,则能遇到不少佝偻的身影。
















        虽然苗族侗族等民族的祖先可能都来自中原,但与汉族之间的抗争却由来已久,不可否认。他们偏安一隅也不可避免地与朝廷中央政府产生冲突。或许就是开发与封闭的矛盾,类似于拆迁。军屯与典型代表镇远重镇就应运而生。镇远古城很不错,舞阳河从府城和卫城间穿过。大部分都是徽州特色建筑。据说是因为当时屯军的需求大,很多徽商在此云集,长年累月,留下巨大的影响。城中酿酒人家宣称是180年前从江西迁移过来抗苗的,而且镇远城大部分汉人都是江西迁入的。难怪这里看起来,似曾相识。现在的民族冲突没那么严重,镇远的军事重要性虽然依旧,但旅游胜地的名片更为人所知。清澈狭窄的舞阳河,石桥三两座,迎圣桥、新桥、和青龙桥。酒店临河而建,推窗即河,朝街面则是自己的餐饮小馆。舞阳江渡口众多,永安,禹门等,很容易脑补出当年秋江晚渡的盛况。登上石屏山顶,整个镇远城尽收眼底,舞阳河穿城而过,画着大S。故而镇远又称为太极城。这画面,美不可言!



      想更深入了解苗族侗族,区区六天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或许需几月半载。想要了解所有五十六个民族,就得先祈求余生够长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