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你永遠不知道他將來會變成什麼樣

最近,張扣扣事件在國內形成了熱議。正反兩方面的態度都存在,不管怎麼說,也不管最終的判決是不是真的合理或者存在不合理,都已經讓很多人陷入了一些困惑。

對於張扣扣來說,對與錯已經沒有什麼意義,甚至對於張王兩家來說,也沒什麼意義,但是對於我們這些旁觀者來說,還需要從此次事件當中認識到一些東西。

其中之一,就是要重視兒童、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健康問題。每個人在成長髮展過程都會有不同的經歷:有的人學習、工作、生活、婚姻都相對順利,有的人在這些方面存在一些不順,但仍有順利的地方,還有一些人發展得很差,學習、工作、生活、婚姻等都不順利,就如同張扣扣這樣,三十多歲了還一事無成。在這種情況下、在這個年齡段,他如果看不到了人生的希望,他就會對社會和人生產生恨意。當然,在這個情況下和這個年齡段,他也具備了反思人生的能力,也一定會去反思自己的人生,去反思自己的心路歷程,更會反思自己如此不如意的原因。他會反思,這些原因可能是不努力、不上進、太內向等,也可能是缺少人生指導、缺少愛、缺少關懷、缺少信心等。但是如果再進一步去分析這些原因所產生的原因,那就只能再往根子上找。

什麼是根子上的原因呢?是家庭教育,或者說是父母的心理教育。我們都有這樣一個感受,也聽到了無數的故事和傳說,我們的三觀以及學習和工作的態度和習慣等,往往是來自於父母(當然也有老師及其他對自己有影響力的人),當我們取得成就的時候,我們心裏會是知道,這些成就包括自己的信心、努力、樂觀、溫暖等各種促成成就的原因,都是父母所給的,絕對不是純自己的,我們首先想感謝的人也一定是父母。那麼反過來,假設我們是三十多歲的人,我們一無所長、一無所成、一無所有,我們在學習、工作、朋友、婚姻愛情等各個方面遇到的全是挫折和失敗,我們也一定會尋找失敗的根子上原因,這個原因還是父母的教育。一個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是能夠學會做事、做人的道理的,是能夠正確面對學習、工作以及社會的各類問題的,而不好的教育或者缺少教育才是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源。你們是否有發現過,父母親曾經的一些教育給自己的人生髮展帶來過很大的阻礙和困難。如果沒有,那恭喜你。如果有,說明你現在不順心。對於張扣扣而言,他的人生經歷是不愉快的,是一路充滿挫折和失敗的,他也會像其他人一樣往根子上找原因的,找自己失敗的原因,結果肯定是覺得父母沒有帶給他適當的教育。很顯然,他的父母教育是缺失的,至少大多數人都有的母親的教育是缺失的,而造成這個缺失的原因在他看來就是母親的死亡,可是母親的死亡又是張家人造成的(不管什麼原因也是張家人打死的)。

最終,他把自己對社會的恨、對自己的恨、對所有他感覺不公平的恨,都先歸因於他母親的死亡,又最終歸因於張家人了。 或許,做一個假設,他後來活得很好,那這些恨可能也就沒有了,也就不會有後來的慘案,可惜發生的事情不能假設,唯一能做的是汲取教訓而已。

誰會知道一個孩子將來長大會變成什麼樣呢? 生下一個孩子,並不只是把他養大的事,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即便他早已成年,甚至三十歲了。你們認爲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