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LS簡介和實驗

1 產生背景    

    MPLS (Multi 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多協議標籤交換,最早由思科公司設計,目的爲了解決路由器的轉發效率。因爲早期沒有硬件轉發技術。它是在二層和三層頭之間插入一個標籤,利用標籤在路由器上轉發IP包,相比傳統路由轉發,少了查看3層IP包過程,減少硬件開銷,提高了轉發效率。

2 MPLS的運作過程  

    1、在MPLS區域中,每一臺LSR首先要運行路由協議,形成路由表

    2、接着運行LDP,之後LSR會爲路由表中的每一個目的地分配一個標籤,這些標籤只有本地意義,並被存在LIB庫中。

    3、接着每一個LSR會向其鄰接對等體通告自已的標籤。

    4、每一個LSR根據收到的標籤(出標籤)與自已發出的標籤(出標籤)關聯起來,構成LFIB

    5、收到的標籤還會被插入FIB表,與目的網絡關聯起來。

注意:MPLS只爲IGP路由分標籤,不爲BGP路由分標籤,BGP路由使用下一跳地址的IGP標籤來傳遞數據。


3 配置MPLS的幾個步驟

1、啓用CEF

2、指定使用的標籤分發協議    (可選)

3、MPLS LDP router-id lo0  (可選)

4、MPLS label range 200 299  (可選)

5、運行LDP

6、修改MTU值   (可選)


基本命令:

ip cef

int s0/0

  mpls ip               //在接口下啓用MPLS


擴展命令:

rouer(config)#mpls label protocol ldp  //指定起用LDP(國際標準)


rouer(config)#mpls ldp router-id lo0


rouer(config)#mpls label range 200 299  //指定路由器分配標籤的範圍,需要重新建立TCP連接


int s1/1

  mpls ldp discovery transport-address interface //指定用自已接口IP做transport-address,這個地址是用來和鄰居建鄰居關係的地址,也可以指定用別的接口,默認每個接口會使用router-id的接口IP去做transport-address,來建鄰居關係。



查詢命令

show mpls interfaces       //查看啓用MPLS的接口


show mpls ldp neighbor     //查看LDP的鄰居表


show mpls ldp bindings     //查看LIB表,LIB(TIB) 這裏的TIB是cisco自已的叫法,其實就是LIB


show mpls forwarding-table    //查看標籤轉發表LFIB(TFIB)


注意:LFIB表中第二列顯示POP tag表示只彈出頂層標籤, untagged 表示彈出所有標籤

                     

只會顯示最優下一跳路由器分配的標籤



show mpls ip binding       //可以直接看到一條路由的入標籤和出標籤

show ip cef                //查看FIB表

show ip cef 2.2.2.0        //查看FIB表中一條明細

show ip cef detail         //查看詳細信息

show adjacency             

show adjacency detail

show mpls ldp discovery detail      //可看到transport-address

show mpls forwarding-talbe labels 304 detail


show mpls ldp parameters           //查看LDP的配置參數


show tag-switching tdp neighbor  原來在TDP中使用的命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