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名釣譽

這段時間在讀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深深折服於其中的白描敘寫。吳敬梓先生在不動聲色、不加臆斷的描寫中把書中的人物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進而諷刺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書中有兩個人物引起了我極大的關注,一個是蘧公孫,另一個是牛浦郎。這兩人都曾經有過欺世盜名、沽名釣譽等爲人不齒的行爲,只是後來二人的發展趨向有所不同。蘧公孫在歷經世事之後,越來越看淡名利,而牛浦郎在名利之路上越陷越深。

蘧公孫,名來荀,字駪夫,其祖南昌太守蘧祐、其父蘧景玉都頗有文名,是以世人以公孫敬稱之。可以說蘧公孫家境優越,家學深厚。其祖、其父淡泊古雅、清廉好施。蘧公孫在這樣的薰陶下長大,按常理說,應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然而,後來的情節卻讓人大跌眼鏡。蘧公孫偶得叛官王太守的幾本書,其中有一本《高青丘集詩話》,爲世間珍本,天下再無第二本。於是就動了心思,在書上添刻上了自己的名字。刻畢,刷印了幾百部,遍送親戚朋友。人人見了賞玩不忍釋手,蘧公孫隨即成了少年名士。

蘧公孫雖成名士,但其才學尚淺,這在《儒林外史》中也有所影射。後來。蘧公孫娶了魯編修的女兒魯小姐,此女才貌俱佳,精通文墨。魯小姐曾試過蘧公孫的文字功底,發現並無特別之處,而且發現其並未把舉業放在心上,不免心生失望之感。

所幸的是,蘧公孫後來自覺名士做久了也味道索然,再加上看到兩位婁家表叔半世豪舉交朋結友之事最終落得兩手空空,一場掃興。於是也漸漸沉着下來,不再去追逐虛名了。

牛浦郎,一個鄉間少年,父母早逝,跟隨七十多歲的外祖父牛老爹度日。因其聰明好學,博得了老和尚的喜愛,但他卻心術不正,從老和尚處偷來了牛布衣的詩集。然後把自己的名字,合着牛布衣的號,刻起兩方圖書印在詩集上。從此把牛布衣半生心血寫就的兩本詩集佔爲己有,在達官文人間招搖撞騙,虛晃無限。

在《儒林外史》中,牛浦郎完全是一個冒名頂替的小騙子,後來又偶遇了牛玉圃這一大騙子。小牛從老牛這裏又學到了吹牛撒謊的本事,繼續冒着詩人牛布衣的大名行走江湖,花言巧語地騙取了黃姓客商和董瑛的信任。在安東縣“三日兩日進衙門去走走,藉着講詩爲名,順便撞兩處木鐘,弄起幾個錢來。” 黃家又把第四個女兒招他做個女婿,在安東快活過日子。董知縣離任前還特別囑託新來的向知縣要照顧一下“牛布衣”,所以當真牛布衣老婆揪着牛浦郎告官時,向知縣也就判個糊塗案,牛浦郎冒名頂替的事情還是沒有被揭露,向知縣還差點爲了這事而丟了官。

在作品中,多少好人因爲牛浦郎這個騙子而倒了黴,厚道的卜老爹父女、黃姓客商、還有前面提到的向知縣。而牛浦郎卻靠着坑蒙拐騙的能耐逍遙自在,好不快活。好在,他不是什麼大人物,不能掀起狂風巨浪,要不然,其行徑早晚也會被揭穿。

在我們這個時代,也不乏蘧公孫和牛浦郎之類的沽名釣譽之人。蘧公孫類的似乎只是爲了自己的名聲,並不曾添禍害於他人,對這種人我們可以冷眼旁觀。而對於牛浦郎這類坑人利己的騙子,我們還是儘量遠離的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