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名钓誉

这段时间在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深深折服于其中的白描叙写。吴敬梓先生在不动声色、不加臆断的描写中把书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进而讽刺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书中有两个人物引起了我极大的关注,一个是蘧公孙,另一个是牛浦郎。这两人都曾经有过欺世盗名、沽名钓誉等为人不齿的行为,只是后来二人的发展趋向有所不同。蘧公孙在历经世事之后,越来越看淡名利,而牛浦郎在名利之路上越陷越深。

蘧公孙,名来荀,字𬳽夫,其祖南昌太守蘧祐、其父蘧景玉都颇有文名,是以世人以公孙敬称之。可以说蘧公孙家境优越,家学深厚。其祖、其父淡泊古雅、清廉好施。蘧公孙在这样的薰陶下长大,按常理说,应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然而,后来的情节却让人大跌眼镜。蘧公孙偶得叛官王太守的几本书,其中有一本《高青丘集诗话》,为世间珍本,天下再无第二本。于是就动了心思,在书上添刻上了自己的名字。刻毕,刷印了几百部,遍送亲戚朋友。人人见了赏玩不忍释手,蘧公孙随即成了少年名士。

蘧公孙虽成名士,但其才学尚浅,这在《儒林外史》中也有所影射。后来。蘧公孙娶了鲁编修的女儿鲁小姐,此女才貌俱佳,精通文墨。鲁小姐曾试过蘧公孙的文字功底,发现并无特别之处,而且发现其并未把举业放在心上,不免心生失望之感。

所幸的是,蘧公孙后来自觉名士做久了也味道索然,再加上看到两位娄家表叔半世豪举交朋结友之事最终落得两手空空,一场扫兴。于是也渐渐沉着下来,不再去追逐虚名了。

牛浦郎,一个乡间少年,父母早逝,跟随七十多岁的外祖父牛老爹度日。因其聪明好学,博得了老和尚的喜爱,但他却心术不正,从老和尚处偷来了牛布衣的诗集。然后把自己的名字,合着牛布衣的号,刻起两方图书印在诗集上。从此把牛布衣半生心血写就的两本诗集占为己有,在达官文人间招摇撞骗,虚晃无限。

在《儒林外史》中,牛浦郎完全是一个冒名顶替的小骗子,后来又偶遇了牛玉圃这一大骗子。小牛从老牛这里又学到了吹牛撒谎的本事,继续冒着诗人牛布衣的大名行走江湖,花言巧语地骗取了黄姓客商和董瑛的信任。在安东县“三日两日进衙门去走走,借着讲诗为名,顺便撞两处木钟,弄起几个钱来。” 黄家又把第四个女儿招他做个女婿,在安东快活过日子。董知县离任前还特别嘱托新来的向知县要照顾一下“牛布衣”,所以当真牛布衣老婆揪着牛浦郎告官时,向知县也就判个糊涂案,牛浦郎冒名顶替的事情还是没有被揭露,向知县还差点为了这事而丢了官。

在作品中,多少好人因为牛浦郎这个骗子而倒了霉,厚道的卜老爹父女、黄姓客商、还有前面提到的向知县。而牛浦郎却靠着坑蒙拐骗的能耐逍遥自在,好不快活。好在,他不是什么大人物,不能掀起狂风巨浪,要不然,其行径早晚也会被揭穿。

在我们这个时代,也不乏蘧公孙和牛浦郎之类的沽名钓誉之人。蘧公孙类的似乎只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并不曾添祸害于他人,对这种人我们可以冷眼旁观。而对于牛浦郎这类坑人利己的骗子,我们还是尽量远离的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