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村調查》學運營

在《農村調查》這篇文章的序言中提到了“開調查會”的方式,非常生動有道理,節選了一部分見下:

東張西望,道聽途說,決然得不到什麼完全的知識。

開調查會,是最簡單易行又最忠實可靠的方法,我用這個方法得了很大的益處,這是比較什麼大學還要高明的學校。到會的人,應是真正有經驗的中級和下級的幹部,或老百姓。

我在湖南五縣調查和井岡山兩縣調查,找的是各縣中級負責幹部;尋烏調查找的是一部分中級幹部,一部分下級幹部,一個窮秀才,一個破產了的商會會長,一個在知縣衙門管錢糧的已經失了業的小官吏。他們都給了我很多聞所未聞的知識。

使我第一次懂得中國監獄全部腐敗情形的,是在湖南衡山縣作調查時該縣的一個小獄吏。興國調查和長岡、才溪兩鄉調查,找的是鄉級工作同志和普通農民。這些幹部、農民、秀才、獄吏、商人和錢糧師爺,就是我的可敬愛的先生,我給他們當學生是必須恭謹勤勞和採取同志態度的,否則他們就不理我,知而不言,言而不盡。

開調查會每次人不必多,三五個七八個人即夠必須給予時間,必須有調查綱目,還必須自己口問手寫,並同到會人展開討論。因此,沒有滿腔的熱忱,沒有眼睛向下的決心,沒有求知的渴望,沒有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必須明白:羣衆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瞭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

對與運營來說,怎麼觸達客戶,怎麼調研產品的實際情況,與當年農村調查所需的工作是可以類比的。

運營中問卷的設計是經常遇到的。我們想做活動的調研,也就兩三個人在一起合計了一下,就設計了調研問題。

我在其中負責查詢問卷工具的使用,把問題錄入到工具平臺上,然後自動生成問卷,進行一些測試工作,從填問卷的人的角度看是否好答,問題是否有歧義,點擊填寫是否順暢。

我負責的另一個工作是和一些羣主進行溝通,是否可以在這些羣裏發我們的問卷,講明白自己的調研是什麼,降低大家答問的疑慮程度,和這個羣的調性和氣質是否合,都要做一些針對性的改進。

還比如說要考慮對羣友佔用資源和時間的補償,要設計一些溫馨的引導語,發一些紅包,紅包的個數與金額要有所設計,不能太少。

我在做這個工作的過程中有個很大的感觸,我開始並不明白問卷的主設計人的核心思路,比如他會把潛在客戶的地點信息作爲一個重要的收集信息,因爲這個可以爲線下活動的選址做好準備。還有一些問題的設計,都儘量是用是否、選擇選項就可以答的,我們只是要統計各個分類的權重,爲後續的決策做準備。

在做調研的過程中,就如同農村調查,要找一些看起來不起眼但其實信息收集豐富的節點,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慢慢的實踐中摸索出來的。想調研的事不同,找的角度也自然不同。

但毛主席有句話說的很對必須要有滿腔的熱忱、眼睛向下的決心、求知的渴望、沒有臭架子、甘當小學生,做到才能總結規律,不斷創新。

這就是農村調查與運營問卷結合,我的感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