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旅行記

這次去了贛南旅行,走了走江西省的南部井岡山和興國附近的一些地方。

江西是我一直想去的,以前很喜歡李白的《廬山謠》,加上對江西的一些歷史的瞭解,對這個地方充滿了好奇。這次實地看了看,也覺得十分新奇有趣。

1 井岡美景

井岡山的雲海十分漂亮,不管是白天還是夜晚,登山到足夠高的地方,就感覺雲海彷彿是腳下。坐車上山的時候,也能經歷頭頂是雲,身邊是霧,最後穿雲而出,到了更高的山峯的感覺。

氣候也是非常的潮溼,下雨很多,此處有一個小貼士:去井岡山玩,除了帶好傘或者雨衣,穿好運動鞋,鞋的防雨套也是很實用的。因爲一旦灌了水,想晾乾鞋太難了,就會一直穿着溼噠噠,很不舒服。

2 興國山歌

興國山歌,江西省興國縣地方傳統音樂,客家代表文化,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這裏的山歌相傳是秦末興國上洛山造阿房宮的伐木工所唱的歌。用的大都是客家話,各個村鎮也有不同。

每首歌開頭一句“哎呀嘞”,先聲奪人,開頭就特別高,特別響亮,後面才慢慢音調降下來,聲音放柔和。歌詞裏經常還有“同志哥”這樣的詞彙出現,因爲流傳下來的一般都是紅歌,宣傳參軍、土改等等當時的風貌的主題。導遊和各個展區的講解員都會唱,感覺這裏的人嗓子都是亮的不行不行的,唱歌都大氣帶感。

隨着音樂家的採風和時代的發展,後面很多電影電視的插曲也是選用了興國山歌的調子,配上普通話的歌詞,隨着宣傳,更加廣爲傳唱。

3 建築與堪輿

參觀了很多保存下來的老建築,主要是原來一些富裕人家的大宅、宗祠、寺廟等等,既有傳統的宗族文化,又有紅軍根據地的風貌。

這些宅子都很有設計感,並且蓋的時候都是真材實料。

像有個大宅是原來的富商的家,都是用的青磚,爲了成爲防禦工事,窗戶幾乎沒有,採光通風都靠天井。

下面兩張圖是在一個很漂亮的建築羣裏照的,清朝時是書院,後來是中學,培養了本地的好多人才,成爲紅軍的農講所之後,也培養了大量的領導和名人。這裏的木製建築非常精美,天井也大很多。

這個地方時興房頂是“花轎頂”,也就是八個角的風格,配上繪畫雕塑,真的是很漂亮。

贛南主要是客家文化,祠堂都得到很好的保護,既有歷史風貌建築的保護,又有當地人常來祭拜,文物不僅是文物,還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生活,挺棒的。

客家人崇信風水,每逢婚喪喜慶,蓋房子、打竈、挖井、選墳地仍至於修橋築路等,都要請風水先生勘地利,看風水,擇良辰吉日。這種風俗,自古至今,長盛不衰。

風水術,又稱勘輿術,是一種從古代沿襲至今的擇吉避兇的風俗。它隨着客家先民的南遷而傳入贛南的。

從客家地區風水術士們世代相傳的口碑資料中,有一個人不得不提,他叫楊筠鬆。楊筠鬆又名楊救貧,屬唐末避亂南遷的客家先民。他由長安來到贛南以後,就在興國三僚村隱居下來,尋龍追脈,從事風水術的實踐活動,並授徒傳術。他繼承和發展了風水術中的形法理論,創立了江西形勢派(實際上是贛南派)。他的主要弟子有曾文辿、劉江東,二人都是於都縣人。自從楊筠鬆在贛南授業傳徒之後,風水術就成爲客家地區世代相傳的職業,楊筠鬆也因此成了風水術士共同尊奉的祖師,興國三僚村也就被稱爲中國風水第一村

4 客家美食

紅米飯南瓜湯 ,狗牯腦茶很清香;

杜鵑花嚼着吃 ,雞鴨鵝肉特紮實。

我自己隨口一謅的順口溜。

在贛南的這幾天,吃飯挺享受的。這邊的食材感覺口感好好,像南瓜很甜,紅米飯是那種紅色的帶殼的米,做出來的糙米飯。當年紅軍經常吃,也有歌謠唱過,但當時估計米的含量很少,都是糠了。而現代版的食物又好吃又有營養。

狗牯腦茶是綠茶的一種,當地有座山叫狗牯腦山,產的茶因而得名。喝起來非常清香宜人。

小吃杜鵑花是一種類似蜜餞的食物,整朵的杜鵑花加糖醃製,嚼起來口感很像杏幹,甜甜的,很好吃。我拿來泡茶也不錯。

當地的飯菜裏肉主要是雞鴨鵝,我們在興國的村子裏走的時候,雞都滿地跑,怪不得飯館裏的雞肉感覺很彈,吃起來比一般雞肉更香,都是運動量足夠的雞啊。興國的特產還有鵝,餐桌上鵝肉的菜也不少。吃起飯來是很幸福的。

贛南與我生活的地方氣候、習慣、風土人情都又很大的差別,吃飯的話辣的菜比較多,衣服也不好乾,生活久了會不方便。但聽聽興國山歌,爬爬井岡山,聽聽歷史故事,一生很值得來贛南一次,體驗體驗,拓寬視野的邊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