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留无意,唯心而已。——游•川西

为什么会想去色达?导游也特地说了,她的团里面,最多的就是失恋的人,其中以姑娘为主。还有就是生活或者工作上出了问题。或许是单纯的想散散心,将眼前的生活短暂地置在一旁;或许是想在这通往佛教圣地的旅途中,寻找一个答案;或者,想寻求另一重心境,不至于继续在自造的桎梏中挣扎。而我,还真是带着一身轻松自在去的,在城市里待久了,就想去看看高山草甸、牛羊骏马。所以,挑了川西,最终选了挺特别的色达。


“去色达,是精神上的天堂,身体上的地狱。”在第一天,导游就真诚地“警告”了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做好吃苦的准备。本身是可以吃苦的人,且对于环境的承受和接受能力很高,所以也就一笑置之。此行,时间短暂,行程很赶,在车上的时间比在景点的还多。每日六点左右动身,九至十点回住所。再者,这里地处偏远人烟稀少,又是高原地区,因气候地势等因素,基础设施有些落后,在吃住上必然比不上城市。高原反应也是一个不定因素。代价这么多,收获的自然也不少。


风景如何,其实不用赘述。川西是怎样的美,大概都是知道的。但于我而言,尤为惊艳的,不是俯瞰色达佛学院鳞次栉比的红房子,也不是远眺与茫茫草场相接的层层云海,而是途中大巴偶然停下的一处。因司机师傅已经开了4小时的车,照例要停车休息20分钟。下车短暂走动,只有一条路在丛山之间蜿蜒,也算不上山,应当叫山丘,不高,但是布满了邃绿的植被。丘顶弥漫着乳白色的雾气,在那邃绿的衬托下更显形态。路应该是刚翻新,沥青还是干净的曜黑色,亮黄色的行车线是这里最明艳的颜色了。天色略显阴沉,但是布满了块块棉云。所见之处,只有一户人家,是木制的小楼,就在路边,应该是给路人提供方便的。四下安静,仿佛能够听见浮云流动的声响,只是偶尔会有疾速驶过的轿车带来的一阵摩擦声。深吸了一口气,果然,这里的空气也是这么冷清。很干净的冷清,没有沾染什么人世气,是自然本来的样子。


直到现在回忆起来,在这里短暂的十多分钟,却是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自己觉得,可能这个地方本来就与众不同,它不是景点,也不绝美。但是,它足够真实。真实在,它是真正的川西的一部分,是去掉我们的想象滤镜的川西的一部分,是最普遍最寻常的。就像你家门前的那条老街,除了这街上的住户,其他匆匆而过的路人是很难注意到它的。然而,我无意间停留了,也就观察到了。看清楚了,所以觉得惊艳。有些地方啊,真的是可遇不可求。


还有,就是一顿饭,一顿藏餐。算是临时加的环节,参加的原因也是本着那句“既然来都来了”,所以就随大流去了。可能是为了增加体验感,吃饭之前加入了很多吃藏餐的仪式。戴哈达、净手、熏草(用火堆将草叶烧出浓烟)、转经筒。是挺特别,但是在形式上也其实是中规中矩,一种流水线的体验,即为了感受民俗风情而感受。大家是乐呵呵,但走没走心,很少有人会去细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没必要。


直到进了餐厅,人挺多堵在门口,服务员也急急忙忙把我们都安排到有空位的桌子前面。坐下来,往桌对面的人一扫,全都是互相不认识,这也是我第一次和这么多陌生人拼桌。多数都是两人为伴,或是情侣,或是夫妻。左边那对,一位看起来伶俐活泼,一位性格逗趣。右边那对,女生温柔娴静,男生踏实稳重。对面的苏浙人士,自带文雅气质。靠右是三位姑娘,我则独享自由。一桌菜上齐,热菜凉菜、特色糕点酸奶俱全。大家也不多客气推让,自然地动筷了。最后上了块整牛肉,配着把小刀。大家笑问,这可怎么下手。那稳重的男生主动拿起小刀切割,刀工很好,力气也很大,一盘牛肉即成。“看样子,在家是做饭的,厨艺很好吧?”一人笑着调侃,我们也打趣地望向那男生。他有些羞涩地轻轻点头,那很温柔的女生扶了扶眼镜,声音很是软糯,笑着答了句:“平时是他做饭。” 我拿着囊蘸了蘸酸奶,那位伶俐的女生睁大眼睛,很是新奇地问:“还可以这样?” “觉得没味儿,这样可能好吃些。” 实际上是,那酸奶实在是过于“原生态”,一股膻味冲上脑门儿。没办法,只能硬咽下去。一桌人渐渐地闲聊起来,完全没有我想象中的拘谨和沉默,不知不觉间融入了这轻松的氛围。


吃到一半,一阵喧闹的音乐响起,几位穿着藏族传统服饰的姑娘各自持着一壶青稞酒,为我们斟满了面前的酒杯。一位藏族小伙子唱着歌走进来,那藏族女人很是“霸道”,让我们放下碗筷,跟着音乐拍子挥舞哈达。全场人都配合着拍手、挥哈达。几曲完毕,大家情绪高涨,欢声笑语。一位有些沉醉于吃饭的小胖被那女人逮住“嘿!我说了不打拍子要接受惩罚,来,上酒!”另一位拿着个脸盆大小的“碗”,那小胖连忙摆手,但不知为何脸上笑得颇为灿烂。我们开始起哄“喝喝喝!” 好在他“愿赌服输”,拿着那盆儿咕噜噜喝了许多。下面的人拍手称赞,这幕实在是逗趣。然后是全场举起酒杯,干杯祝愿。我们一桌也单独干了一次杯,不知是谁说了句“相逢即是缘分”,我也是会心一笑。继而又是歌舞和互动节目。那天晚上,是真的沉浸进去了。旅行有过那么多次,能真正投入和触及到感情的,其实不多。和一群不那么熟识的人,有浅淡但是真诚的交往;和途经地的花草树木、人人物物,有片刻但是真实的接触。这可能就是值得的旅行吧。


现在觉得,旅行,也可以尝试着不抱任何目的。可能这样,少了一些先入为主,还能看到得到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什么由来已久的企盼和向往,那就意味着会有幻想破灭的风险。而且,就我个人经历而言,这风险真的很大。常常会觉得,还不如把种种幻想永远地放在心里,白月光还是不要“奔现”了。


所以,背上包,不问所求。走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