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測試的歷史 測試理論學習

軟件測試的歷史,是軟件測試專職人員,從形成、到規範、再到技能分工、技能細化的一個過程。這麼一個過程過於短暫,也過於被動,以至於我想把它稱爲“盤古開天”,從渾濁不清,到逐漸有了“天和地”。
       
        很久以來,不同的人對軟件測試是否值得存在,依然有着不同的答案。軟件測試應該誰來做,應該怎麼做,一直都貫穿於軟件生產的不同時期。但從歷史的過程來看,軟件測試確實存在了下來,從逐漸被分離,到現在的分工越來越細化,它確實是在逐漸發生的一件事情。我們現在可以明確的一件事情是,軟件測試確實存在。

能存在的歷史,就是人類分工從低級到高級的一個過程。最開始,軟件被開發出來,是沒有專職的測試人員來對其進行測試的,由於最開始的軟件過於簡單,並且沒有多少人來使用,這一過程,被軟件開發人員一同承擔。大約到了高級語言被大量使用後,軟件的使用被更多的商業化,更多的軟件被更多人使用,軟件公司逐漸發現,軟件開發人員很難保證自己的代碼不再出問題。後來,專職的軟件測試人員在生產中被分離出來,用於對開發人員的生產結果進行檢查。到目前,軟件測試崗位已經在各個軟件開發生產線上被大量使用。軟件公司總是不斷的嘗試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來保證自己的軟件質量,以此來保證自己的利益。軟件測試被分的更爲細緻,從最基本的功能測試,到性能測試、自動化測試、安全測試等等,各種測試分工被分離出來,做爲不同的分支繼續被探索和發現。

能存在的歷史,就是人類利益分配從低級到高級的一個過程。計算機的出現被稱爲人類的第四次信息技術革命,做爲靈魂的軟件,在這次革命中,爲人類利益的流通和聚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做爲回報,軟件生產本身也獲得巨大的收益,一個個奇蹟的發生,讓人們感覺到“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軟件測試做爲其中的一個質量保障環節,從事於之中的人們,也在不斷開闊利益的礦口。最開始,人們更多的是從簡單的功能測試獲取低額工資,但僅僅用了3年左右的時間,更多的軟件測試人員積累到了IT技能,他們逐漸從事更多接觸代碼方面的測試嘗試。性能測試、自動化測試等逐漸被分離,他們能獲得更高的工資收益。在另外一個方向,有經驗的軟件測試人員自己開始培訓學生,以此來增加額外的經濟收益,也爲社會提供更多的測試新人。人們通過軟件測試,不斷分享到更多的利益,追求更高級的利益。

能存在的歷史,就是人類經歷血淚不斷反思的過程。自由經濟的發展過程,往往會使得人們最大化追求利益的同時,不知不覺的損害公共利益,進而讓每個人都受到傷害。軟件測試專職,最開始被設計的目的,更多的是爲了從“第三方角度”來檢查和維護軟件產品的質量。但隨着軟件市場越來越大,軟件競爭越來越激烈,軟件公司從市場的角度,不再能夠容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保證軟件的長期穩定,更多的傾向於前期市場的合作和佔領。更多的軟件被要求快速開發,而對於軟件開發的低質量,軟件測試人員不再是“第三方角度”檢查和維護軟件質量,而成爲“第一知情者”添補和助理開發錯誤。在大多數人看來,兩者並沒有太大不同,從更深層次的思考來看,問題的本質已經發生變化,就好比社會開始默認允許一部分人無限制犯罪,而要求另一部分人來不斷的指出犯罪事實,這樣做只爲了讓大家看起來都比較“忙”。令所有人失望的是,這種方式很普遍的在更多的軟件公司發生,最終導致,軟件產品質量控制的崩潰,軟件後期維護成本極高,甚至需要多次重構。大批同質化軟件產品,不僅浪費了社會資源,也使得軟件測試變得越來越“市場化”。

軟件測試的歷史,此時此刻,依然在我們身邊續寫着。我們在不斷的嘗試、適應各種測試場景,應對各種未知的可能。軟件測試的歷史,是軟件測試人不斷開闊和改變的歷史,它至始至終,都在幫助人類在計算機的道理上排除錯誤,控制錯誤,減少錯誤。軟件測試的歷史,已經在發生,做爲其中的一員,我們無法逃避,在歷史中做一個理智而自信的人,對於很多人,其實都是極其重要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