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雨亭(11)——尾聲 篇

1、

尾聲

芒碭山前杏花飛,花籃挽帶淚欲催,黨政肅,學童隨,七十未遠英魂歸。

在文章的最後,魯雨亭得以安息,好人們得到了好果,壞人們得到相應的懲罰。

2009年起,由魯雨亭烈士後人發起的雨亭行動,每年在雨亭中學和雨亭小學選拔品學兼優的學生參加。活動以魯雨亭烈士的名字命名,以爲國儲才爲目的,促進了新一代人奉獻成長。

我認爲魯雨亭並沒有死去,他會一直活在我們心中。他的事蹟令我們驕傲,他的精神將被我們傳承和發揚。

                              ——陳佳

2、

《尾聲》:芒碭山前杏花飛,花籃挽帶淚欲催。黨政肅,學童隨,七十未遠英魂歸。魯雨亭烈士的英靈得到安息。自2009年起,有魯雨亭烈士後人發起的公益活動行動,在上海、北京,逐年舉行。“雨亭行動”,以烈士的名字命名,以“爲國儲才”爲目的,以“以雨潤才,以亭護才"爲原則,以繼承烈士,羽翼國家雨露人民的精神和志向爲號召。每年選擇雨亭中學,雨亭小學,品學兼優的十幾名同學與國內外社會各界人士,到一流大學和世界著名公司等處參觀,通過見識和體驗,促進新一代人奉獻成長。

而我們認爲魯雨亭烈士並沒有犧牲,他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他的那種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傳承。在此,我希望有更多向雨亭烈士那樣,把國家和人民放在首位,把自己的利益置之度外的雨中之亭。

                        ——陳碩

3、

尾聲:魯雨亭烈士的犧牲,換來了芒碭腳下的安寧,魯雨亭烈士的精神,影響了芒碭人民!

    自2009年起,魯雨亭後人發起了“雨亭行動”,以烈士的名字命名,通過“見識、體驗”來促進新一代人“奉獻、成長”,以“爲國儲才”爲目的,以“以雨潤才、以亭護才”爲原則,並且爲國家儲存人才。

                          ——吳婼瑜

4、

尾聲:魯紫銘先生原有800餘畝地,當年辦學造林,花去200餘畝,雨亭率隊抗敵,籌槍籌款,撫卹傷亡,又花去200餘畝。所餘三、四百畝,在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全部捐獻給永城政府,分給羣衆使用。

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魯紫銘先生爲國儲才,關心民衆,魯雨亭堅持抗戰,都體現了他們父子倆爲國做出的巨大貢獻。我們也要爲我們自己的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 張振宇

5、

魯雨亭烈士逝世後,壞人得到應得報應,好人得到益處。爲了紀念魯雨亭烈士,人們建立了魯雨亭烈士紀念館,每到清明時節,雨亭中學與雨亭小學的學生會在老師的帶領下,向烈士獻花籃。09年,魯雨亭烈士後人發起的“雨亭行動”逐年舉行。“‘雨亭行動’,以烈士的名字命名,以‘爲國儲才’爲目的,以‘以雨潤才,以亭護才’爲原則,以繼承烈士‘羽翼國家,雨露人民’的精神和志向爲號召。”這句話寫出了“雨亭行動”的具體含義,及我們要學習的精神和品質,一致向魯雨亭烈士看齊!

                  ——陳雨

6、

尾聲    魯雨亭的犧牲換來了我們大家今天安寧的生活。自2009年起,由魯雨亭烈士後人發起的雨亭行動,以“爲國儲才”爲目的,以“以雨潤才,以亭護才”爲原則,通過“見識 體驗”來“奉獻 成長”。

                          ——王曉宇

7、

英雄雖逝去,精神卻永存,魯雨亭烈士七名子女中四名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其餘子女都自覺繼承魯雨亭烈士的偉大精神,分別在祖國的軍隊建設、政務、醫學、教育等方面,勤懇工作,爲國家爲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每年清明節前後,來自蘇魯豫皖各大中小學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魯雨亭紀念館緬懷先烈,家鄉人民不會忘記烈士,他的英名與芒碭山一樣巍峨聳立在豫東大地。

由魯雨亭烈士後人發起,以魯雨亭烈士名字命名的“雨亭行動”,已歷十一屆,100多名學生因此受益,早期的已走上了工作崗位,今年有多位作爲志願者參加雨亭行動,我們的家鄉芒碭山,現在是“五A”景區,來自全國乃至世界的遊客絡繹不絕。

英靈,您可以安息了!

                          —— 朱月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