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讓你內心強大的100句名言

王陽明讓你內心強大的100句名言

1、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

3、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4、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爲善去惡是格物。

5、“格物”即“慎獨”,即“戒懼”。

6、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7、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8、你看滿大街都是聖人,滿大街的人看你也是聖人。

9、心狹爲禍之根,心曠爲福之門。

10、誠字有以工夫說者。誠是心之本體,求復其本位,便是思誠的工夫。

11、無私心就是道。

12、惟天下之至誠,然後能立天下之大本。

13、謙虛其心,宏大其量。

14、千聖皆過影,良知乃吾師。

15、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功夫說閒話,管閒事。

16、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17、動亦定,靜亦定。

18、攻吾之短者是吾師。

19、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20、人人自有定盤針, 萬化根源總在心。 卻笑從前顛倒見, 枝枝葉葉外邊尋。 (《詠良知四首示諸生》)

21、心即理也,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

22、凡學之不勤,必其志未篤也。

23、 謙者衆善之基,傲者衆惡之魁。

24、處朋友,務相下則得益,相上則損。

25、故立志者,爲學之心也;爲學者,立志之事也。

26、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難,則其失之必易;其積之不久,則其發之必不宏。

27、以事言謂之史,以道言謂之經;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經,五經亦史。

28、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29、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 夜靜海濤三萬裏,月明飛錫下天風。(《泛海》)

30、一念開明,反身而誠 。

31、靜處體悟,事上磨鍊。

32、人須在事上磨鍊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那靜時功夫亦差似收斂,而實放溺也。

33、常快活便是功夫。

34、君子誨人不倦,而師道必嚴。

35、授書不在徒多.但貴精熟。

36、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則知道,知天。

37、良知者,孟子所謂‘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慮而知,不待學而能,是故謂之良知。 (《大學問》)

38、良知之外,更無知,致知之外,更無學。

39、心無外物,物以心生。

40、問君何事日憧憧? 煩惱場中錯用功。 莫道聖門無口訣, 良知二字是參同。(《詠良知四首示諸生》)

41、盡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

42、山中莫道無供給,明月清風不用錢。

43、天理即人慾。

44、天理即仁心。

45、所以爲聖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爲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爲聖人。

46、個個人心有仲尼, 自將聞見苦遮迷。 而今指與真頭面, 只是良知更莫疑。

47、勿忘勿助 必有事焉。

48、何爲第一等事?當讀書做聖人耳。

49、汝以不得第爲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爲恥。

50、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51、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52、不以聰慧警捷爲高,而以勤確謙抑爲上。

53、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

54、若己爲君子,而使人爲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惻怛之心。

55、志於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於功名者,富貴不足以累其心。

56、一有謀計之心,則雖正誼明道,亦功利耳。

57、夫精藏則太和流,神守則天光發,累釋則怡愉而靜,機忘則心純而一。四者,道之證也。

58、苟無尊崇篤信之心,則必有輕忽慢易之意。

59、夫志,氣之帥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則流息,根不植則木枯,命不續則人死,志不立則氣昏。

60、地靈則人傑,人之無良,亦足以爲山川之羞!

61、夫美質難得而易壞,至道難聞而易失,盛年難遇而易過,習俗難革而易流。

62、人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聰明,責己則昏。

63、人之善惡,由於一念之間。

64、一念改過,當時即得本心。

65、致知二字,乃是孔門正法眼藏,異此而學,即謂之異端;離此而說,即謂之邪說;迷此而行,即謂之冥行。

66、功蓋天下而莫之嫉,善利萬物而莫與爭。

67、體,即良知之體,用,即良知之用,寧復有超然於體用之外者乎?

68、能戒慎恐懼者,是良知也。

69、防於未萌之先,而克於方萌之際。

70、隨物而格,是致知之功。

71、格物致知,滅除輕傲。

72、聖人氣象不在聖人而在我矣。

73、以言語謗人,其謗淺;是以身謗也,其謗深矣。

74、外面是非譭譽,亦好資之以爲警切砥礪之地。

75、眼前路徑須放開闊,纔好容人來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無展足之地矣。

76、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77、千罪百惡,皆從傲上來。只是一“傲”字,便結果了這一生。

78、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與理而爲一者也。

79、良知良能,愚夫愚婦與聖人同。但惟聖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婦不能致,此聖愚之所由分。

80、凡謀其力之所不及而強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爲致良知。

81、記誦之廣,適以長其敖也;知識之多,適以行其惡也;聞見之博,適以肆其辨也;辭章之富,適以飾其僞也。

82、良知不由見聞而有,而見聞莫非良知之用。

83、良知之外,別無知矣;故“致良知”是聖人教人第一義。

84、思是良知之發用。若是良知發用之思,則所思莫非天理矣。

85、君子之酬酢萬變,當行則行,當止則止,當生則生,當死則死,斟酌調停,無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86、蓋良知之在人心,亙萬古、塞宇宙而無不同。

87、不欺則良知無所僞而誠,誠則明矣;自信則良知無所惑而明,明則誠矣。

88、至誠則“無知而無不知”,不必言“可以前知”。

89、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萬物,是非之心,不慮而知,不學而能,所謂良知也。

90、天下之人心皆吾之心也,天下之人猶有病狂者矣,吾安得而非病狂乎?猶有喪心者矣,吾安得而非喪心乎?

91、《中庸》謂“知恥近乎勇”。所謂知恥,只是恥其不能致得自己良知耳。

92、此心無私慾之蔽,即是天理。

93、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94、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

95、須於心體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須反在自心上體當。即可通。心體明即是道明。

96、然天理亦自有個中和處,過即是私意。

97、道無精粗,人之所見有精粗。

98、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歸於正也。

99、至善者性也,性元無一毫之惡,故曰至善。

100、仁是造化生生不息之理,雖瀰漫周遍,無處不是,然其流行發生,亦只有個漸,所以生生不息。

101、心即理也。無私心即是當理。未當理便是私心。

102、人到純乎天理方是聖,金到足色方是精。

103、學者學聖人,不過是去人慾而存天理耳,猶鍊金而求其足色。

104、學是學去人慾,存天理。從事於去人慾存天理,則自正。

105、循理便是善,動氣便是惡。

106、善人也,而甚孝。

107、不慈不孝焉,斯惡之矣。

108、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109、萬事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

110、此道本無窮盡,問難愈多,則精微愈顯。

111、爲學大病在好名。

112、所以謂之聖,只論精一,不論多寡。

113、上智下愚,如何不可移?不是不可移,只是不肯移。

114、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

115、一者,天理。主一是一心在天理上。若只知主一,不知一即是理,有事時便是逐物,無事時便是着空。

116、人須有爲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117、人胸中各有個聖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118、人若知這良知訣竅,隨他多少邪思枉念,這裏一覺,都自消融。

119、大凡朋友,須箴規指摘處少,誘掖獎勸意多,方是。

120、與朋友論學,須委曲謙下,寬以居之。

121、學須反己。若徒責人,只見得人不是,不見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見自己有許多未盡處,奚暇責人?

122、省察是有事時存養,存養是無事時省察。

12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則不至於責人已甚,而自治嚴矣。

124、我今說個知行合一,正要人曉得一念發動處,便即是行了。發動處有不善,就將這不善的念克倒了。須要徹根徹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潛伏在胸中。

125、聖人無所不知,只是知個天理;無所不能,只是能個天理。

126、既去惡念,便是善念,便復心之本體矣。

127、學須反己。若徒責人,只見得人不是,不見自己非。

128、凡朋友問難,縱有淺近粗疏,或露才揚己,皆是病發。當因其病而藥之可也,不可便懷鄙薄之心。非君子與人爲善之心矣。

129、道心本是無聲無臭,故曰“微”;依著人心行去,便有許多不安穩處,故曰“惟危”。

130、毀謗自外來的,雖聖人如何免得?人只貴於自修,若自己實實落落是個聖賢,縱然人都毀他,也說他不着。卻若浮雲掩日,如何損得日的光明?

131、你真有聖人之志,良知上更無不盡。良知上留得些子別念掛帶,便非必爲聖人之志矣。

132、與愚夫愚婦同的,是謂同德;與愚夫愚婦異的,是謂異端。

133、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若草木瓦石無人的良知,不可以爲草木瓦石矣。豈惟草木瓦石爲然,天地無人的良知亦不可爲天地矣。蓋天地萬物與人原是一體,其發竅之最精處,是人心一點靈明。

134、聖人不貴前知,禍福之來,雖聖人有所不免。聖人只是知幾,遇變而通耳。

135、能處正是良知,衆人不能,只是個不致知。

136、良知只是個是非之心,是非只是個好惡。只好惡就盡了是非,只是非就盡了萬事萬變。

137、學問也要點化,但不如自家解化者,自一了百當。

138、人有過,多於過上用功,就是補甑,其流必歸於文過。

139、知得過、不及處,就是中和。

140、泰山不如平地大,平地有何可見?

141、所謂汝心,亦不專是那一團血肉。所謂汝心,卻是那能視聽言動的。這個便是性,便是天理。

142、心不是一塊血肉,凡知覺處便是心。如耳目之知視聽,手足之知痛癢,此知覺便是心也。

143、你萌時這一知處,便是你的命根;當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功夫。

144、我的靈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沒有我的靈明,誰去仰他高?地沒有我的靈明,誰去俯他深?鬼神沒有我的靈明,誰去辯他吉凶災祥?天地鬼神萬物離卻我的靈明,便沒有天地鬼神萬物了。我的靈明離卻天地鬼神萬物,亦沒有我的靈明。

145、有心俱是實,無心俱是幻;無心俱是實,有心俱是幻。

146、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無纖介染着,只是一無我而已。

147、良知即是《易》。

148、心所安處,纔是良知。固是,但要省察,恐有非所安而安者。

149、朋友相處,常見自家不是,方能點化得人之不是。善者固吾師,不善者亦吾師。

150、若人真肯在良知上用功,時時精明,不蔽於欲,自能臨事不動。不動真體,自能應變無言。

151、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152、衆皆以爲是,苟求之心而未會焉,未敢以爲是也;衆皆以爲非,苟求之心而有契焉,未敢以爲非也。

153、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1、“第一等事應是讀書做聖賢。” 故事背景: 1483年,王陽明在北京的私塾讀書。有一天,他一本正經的問老師:“何謂第一等事?”這話的意思其實就是問,人生的終極價值到底是什麼? 他的老師吃了一驚,從來沒有學生問過他這樣的問題,他看了看王陽明,笑笑,又思考了一會,才做出他自認最完美的回答:“當然是讀書做大官啊。” 王陽明顯然對這個答案不滿意,他看着老師說:“我認爲不是這樣。” 老師不自然地“哦”了一聲:“怎麼?你還有不同的看法?”王陽明誇張地點頭,說:“我以爲第一等事應是讀書做聖賢。”

2、“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故事背景: 有一年春天,王陽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間遊玩。朋友指着岩石間一朵花對王陽明說,你經常說,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這朵花,在山間自開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嗎?難道你的心讓它開,它纔開的;你的心讓它落,它才落的? 王陽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3、“這和尚終日口巴巴說甚麼!終日眼睜睜看甚麼!” 故事背景: 他在一座寺廟中看到一個枯坐的和尚。據知情人透露,這個和尚已不視不言靜坐三年。 王陽明笑了笑,就繞着和尚走了幾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後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準了和尚,冷不防的大喝一聲:“這和尚終日口巴巴說甚麼!終日眼睜睜看甚麼!”這句話就是傳說中禪宗和尚的禪機。所謂禪機,就是用含有機要祕訣的言辭、動作或事物來暗示教義,讓接收方觸機領悟。 不知是王陽明的禪機觸動了和尚,還是王陽明的大嗓門驚動了和尚,總之,和尚驚慌的睜開眼,“啊呀”一聲。 王陽明盯緊他,問:“家裏還有何人?” 和尚回答:“還有老母。” “想念她嗎?” 和尚不語。一片寂靜,靜的能聽到和尚頭上的汗水流淌的聲音。最後,和尚打破了這一死寂,用一種愧疚的語氣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4、“我以落第動心爲恥” 故事背景: 1496年,他在會試中再度名落孫山。有人在發榜現場未見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陽明卻無動於衷。大家以爲他是傷心過度,無法動用悲傷的表情了,於是都來安慰他。 他的臉上略過一絲滄桑的笑。他說:“你們都以落第爲恥,我卻以落第動心爲恥。”

5、“光不僅在燭上” 故事背景: 一個叫徐樾的弟子在岸邊如信徒朝聖一樣虔敬的希望和王陽明見面,王陽明答應了。徐樾還處於王陽明心學的初級階段——靜坐,他確信在靜坐中理解了王陽明心學,得到了真諦。王陽明就讓他舉例子說明,徐樾就興奮的舉起例子來,他舉一個,王陽明否定一個,舉了十幾個,已無例可舉,相當沮喪。王陽明指點他道:你太執着於事物。徐樾不理解。王陽明就指着船裏的蠟燭的光說:“這是光。”在空中畫了個圈說,“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燭光照耀的湖面說,”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處,“這還是光。“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興奮起來,說:“老師我懂了。”王陽明說:“不要執着,光不僅在燭上,記住這點。”徐樾拜謝而去。

6、“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故事背景: 1528年陰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陽明從一個美的出奇的夢中醒來,他問弟子:“到哪裏了?” 弟子回答:“青龍鋪(今大餘縣青龍鎮赤江村)。” 王陽明又問:“船好像停了?” 弟子回答:“在章江河畔。” 王陽明笑了一下:“到南康還有多遠?” 弟子回答:還有一大段距離。 王陽明又是一笑,恐怕來不及了。 他讓人幫他更換了衣冠,倚着一個侍從坐正了,就那樣坐了一夜。第二天凌晨,他叫人把周積叫進來。周積匆忙的跑了進來,王陽明已倒了下去,很久才睜開眼,看向周積,說:“我走了。” 周積無聲的下淚,問:“老師有何遺言?”船裏靜的只有王陽明噝噝的呼吸聲。 王陽明用他在人生中最後的一點力氣向周積展現了一個微笑,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7、“你死都不怕,還在乎一條內褲麼?” 故事背景: 關於“盜賊也有良知”這個論點,王陽明並非信口開河,而是有事實依據。據說他在廬陵擔任縣令時,抓到了一個罪惡滔天的大盜。這個大盜冥頑不靈,面對各種訊問強烈頑抗。 王陽明親自審問他,他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說:“要殺要剮隨便,就別廢話了!” 王陽明於是說:“那好,今天就不審了。不過,天氣太熱,你還是把外衣脫了,我們隨便聊聊。” 大盜說:“脫就脫!” 過了一會,王陽明又說:“天氣實在是熱,不如把內衣也脫了吧!” 大盜仍然是不以爲然的樣子:“光着膀子也是經常的事,沒什麼大不了的。” 又過了一會,王陽明又說:“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內褲也脫了,一絲不掛豈不更自在?” 大盜這回一點都不“豪爽”了,慌忙擺手說:“不方便,不方便!” 王陽明說:“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還在乎一條內褲嗎?看來你還是有廉恥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並非一無是處呀!”

8、“你看滿大街都是聖人,滿大街的人看你也是聖人” 故事背景: 有一天,那個個性極強的王艮出遊歸來,王陽明問他:“都見到了什麼?” 王艮以一副異常驚訝的聲調說:“我看到滿街都是聖人。” 我們應該注意,王艮這句話別有深意。王艮來拜王陽明爲師前就是狂傲不羈的人,拜王陽明爲師後,也未改變“傲”的氣質,王陽明多次說:“人人都可以成爲聖人。”王艮不相信。他始終認爲聖人是遙不可及的,所以他說的“我看滿街都是聖人”這句話,是在譏笑王陽明的言論:“你瞧,那些在大街上的凡夫俗子都是聖人,我怎麼就不相信,天下會有這樣多聖人啊。” 王陽明大概是猜透了王艮的心意,於是就借力打力:“你看到滿大街都是聖人,滿大街的人看你也是聖人。” 王艮尷尬的一笑:都是聖人。 王陽明點頭說:對!人人都是聖人,誰也不比任何人差。

9、他一疑,事就成了 故事背景: 王陽明的這個計謀用兩個字就可以概括:造假。他僞造了各種迎接正規軍南昌的公文,在這些公文中最耀眼的就是正規軍的人數,粗算一下,大概有十萬人。公文中還聲稱,約定在本年六月二十日合圍南昌城,二十一日發動拂曉總攻。在另外的公文中,王陽明“回覆”說,不要太急躁,爲了避免重大傷亡,攻城是下策,應該等朱宸濠出城後打殲滅戰。 他還僞造了答覆李士實和劉養正投誠的書信,在信中,他對兩人棄暗投明的態度表示深深的欣賞,並且答應兩人,在平定朱宸濠後會給兩人升官發財的機會。他再僞造朱宸濠手下指揮官們的投降密狀,讓人去和平時與朱宸濠結交的人相談,在會談結束後故意把這些公文遺落。自然,這些僞造的公文統統都到了朱宸濠手裏。 有地方官員對王陽明這些造假計謀不以爲然,他們問王陽明:“這有用嗎?” 王陽明不答反問:“先不說是否有用,只說朱宸濠疑不疑。” 有官員不假思索的回答:“肯定會疑。” 王陽明笑道:“他一疑,事就成了。”

10、勝負之決只在此心動與不動 故事背景: 有弟子問王陽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用兵有術否)?王陽明回答:哪裏有什麼技巧,只是努力做學問,養的此心不動,如果你非要說有技巧,那此心不動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無幾,勝負之決只在此心動與不動。 王陽明舉個例子說,當時和朱宸濠對戰時,我們處於劣勢,我向身邊的人發佈準備火攻的命令,那人無動於衷,我說了四次,他才從茫然中回過神來。這種人就是平時學問不到位,一臨事,就慌亂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飛來的,而是平時學問純篤的功勞。

王陽明,被當年明月稱爲“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釋道三家,開創出了堪稱儒學新局面的心學,被認爲是可直追孔孟的大聖人,他還領兵平亂剿匪,用極少的代價閃電般地徹底擊敗了數倍於己的敵人。作爲史上極少見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王陽明爲後世留下了很多經典語錄:

1、“光不僅在燭上”

故事背景:

一個叫徐樾的弟子在岸邊如信徒朝聖一樣虔敬的希望和王陽明見面,王陽明答應了。徐樾還處於王陽明心學的初級階段——靜坐,他確信在靜坐中理解了王陽明心學,得到了真諦。王陽明就讓他舉例子說明,徐樾就興奮的舉起例子來,他舉一個,王陽明否定一個,舉了十幾個,已無例可舉,相當沮喪。王陽明指點他道:你太執着於事物。徐樾不理解。王陽明就指着船裏的蠟燭的光說:“這是光。”在空中畫了個圈說,“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燭光照耀的湖面說,”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處,“這還是光。“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興奮起來,說:“老師我懂了。”王陽明說:“不要執着,光不僅在燭上,記住這點。”徐樾拜謝而去。

2、“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故事背景:

有一年春天,王陽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間遊玩。朋友指着岩石間一朵花對王陽明說,你經常說,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這朵花,在山間自開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嗎?難道你的心讓它開,它纔開的;你的心讓它落,它才落的?

王陽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3、“這和尚終日口巴巴說甚麼!終日眼睜睜看甚麼!”

故事背景:

他在一座寺廟中看到一個枯坐的和尚。據知情人透露,這個和尚已不視不言靜坐三年。

王陽明笑了笑,就繞着和尚走了幾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後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準了和尚,冷不防的大喝一聲:“這和尚終日口巴巴說甚麼!終日眼睜睜看甚麼!”這句話就是傳說中禪宗和尚的禪機。所謂禪機,就是用含有機要祕訣的言辭、動作或事物來暗示教義,讓接收方觸機領悟。

不知是王陽明的禪機觸動了和尚,還是王陽明的大嗓門驚動了和尚,總之,和尚驚慌的睜開眼,“啊呀”一聲。

王陽明盯緊他,問:“家裏還有何人?”

和尚回答:“還有老母。”

“想念她嗎?”

和尚不語。一片寂靜,靜的能聽到和尚頭上的汗水流淌的聲音。最後,和尚打破了這一死寂,用一種愧疚的語氣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4、“我以落第動心爲恥”

故事背景:

1496年,他在會試中再度名落孫山。有人在發榜現場未見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陽明卻無動於衷。大家以爲他是傷心過度,無法動用悲傷的表情了,於是都來安慰他。

他的臉上略過一絲滄桑的笑。他說:“你們都以落第爲恥,我卻以落第動心爲恥。”

5、“第一等事應是讀書做聖賢。”

故事背景:

1483年,王陽明在北京的私塾讀書。有一天,他一本正經的問老師:“何謂第一等事?”這話的意思其實就是問,人生的終極價值到底是什麼?

他的老師吃了一驚,從來沒有學生問過他這樣的問題,他看了看王陽明,笑笑,又思考了一會,才做出他自認最完美的回答:“當然是讀書做大官啊。”

王陽明顯然對這個答案不滿意,他看着老師說:“我認爲不是這樣。”

老師不自然地“哦”了一聲:“怎麼?你還有不同的看法?”王陽明誇張地點頭,說:“我以爲第一等事應是讀書做聖賢。”

6、“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故事背景:

1528年陰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陽明從一個美的出奇的夢中醒來,他問弟子:“到哪裏了?”

弟子回答:“青龍鋪(今大餘縣青龍鎮赤江村)。”

王陽明又問:“船好像停了?”

弟子回答:“在章江河畔。”

王陽明笑了一下:“到南康還有多遠?”

弟子回答:還有一大段距離。

王陽明又是一笑,恐怕來不及了。

他讓人幫他更換了衣冠,倚着一個侍從坐正了,就那樣坐了一夜。第二天凌晨,他叫人把周積叫進來。周積匆忙的跑了進來,王陽明已倒了下去,很久才睜開眼,看向周積,說:“我走了。”

周積無聲的下淚,問:“老師有何遺言?”船裏靜的只有王陽明噝噝的呼吸聲。

王陽明用他在人生中最後的一點力氣向周積展現了一個微笑,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7、勝負之決只在此心動與不動

故事背景:

有弟子問王陽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用兵有術否)?王陽明回答:哪裏有什麼技巧,只是努力做學問,養的此心不動,如果你非要說有技巧,那此心不動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無幾,勝負之決只在此心動與不動。

王陽明舉個例子說,當時和朱宸濠對戰時,我們處於劣勢,我向身邊的人發佈準備火攻的命令,那人無動於衷,我說了四次,他才從茫然中回過神來。這種人就是平時學問不到位,一臨事,就慌亂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飛來的,而是平時學問純篤的功勞。

8、“你看滿大街都是聖人,滿大街的人看你也是聖人”

故事背景:

有一天,那個個性極強的王艮出遊歸來,王陽明問他:“都見到了什麼?”

王艮以一副異常驚訝的聲調說:“我看到滿街都是聖人。”

我們應該注意,王艮這句話別有深意。王艮來拜王陽明爲師前就是狂傲不羈的人,拜王陽明爲師後,也未改變“傲”的氣質,王陽明多次說:“人人都可以成爲聖人。”王艮不相信。他始終認爲聖人是遙不可及的,所以他說的“我看滿街都是聖人”這句話,是在譏笑王陽明的言論:“你瞧,那些在大街上的凡夫俗子都是聖人,我怎麼就不相信,天下會有這樣多聖人啊。”

9、他一疑,事就成了

故事背景:

王陽明的這個計謀用兩個字就可以概括:造假。他僞造了各種迎接正規軍入南昌的公文,在這些公文中最耀眼的就是正規軍的人數,粗算一下,大概有十萬人。公文中還聲稱,約定在本年六月二十日合圍南昌城,二十一日發動拂曉總攻。在另外的公文中,王陽明“回覆”說,不要太急躁,爲了避免重大傷亡,攻城是下策,應該等朱宸濠出城後打殲滅戰。

他還僞造了答覆李士實和劉養正投誠的書信,在信中,他對兩人棄暗投明的態度表示深深的欣賞,並且答應兩人,在平定朱宸濠後會給兩人升官發財的機會。他再僞造朱宸濠手下指揮官們的投降密狀,讓人去和平時與朱宸濠結交的人相談,在會談結束後故意把這些公文遺落。自然,這些僞造的公文統統都到了朱宸濠手裏。

有地方官員對王陽明這些造假計謀不以爲然,他們問王陽明:“這有用嗎?”

王陽明不答反問:“先不說是否有用,只說朱宸濠疑不疑。”

有官員不假思索的回答:“肯定會疑。”

王陽明笑道:“他一疑,事就成了。”

10、勝負之決只在此心動與不動

故事背景:

有弟子問王陽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用兵有術否)?王陽明回答:哪裏有什麼技巧,只是努力做學問,養的此心不動,如果你非要說有技巧,那此心不動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無幾,勝負之決只在此心動與不動。

王陽明舉個例子說,當時和朱宸濠對戰時,我們處於劣勢,我向身邊的人發佈準備火攻的命令,那人無動於衷,我說了四次,他才從茫然中回過神來。這種人就是平時學問不到位,一臨事,就慌亂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飛來的,而是平時學問純篤的功勞。

讓內心強大的8個方法

如何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強大,做更優秀的自己,這裏爲你介紹了8個方法。

1學會獨處

孤獨和獨處並不是一件事,是兩碼事,而且經常會被混淆。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爲重要的一種能力。如果說不擅交際是一種性格的弱點,那麼,不耐孤獨就簡直是一種靈魂的缺陷了。

要耐得住寂寞,不隨波逐流。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羣人的孤單。所謂的成熟,就是你越長大,越能學會一個人適應一切。在獨處的時光中,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並培養自己獨立的判斷能力。

人只有先學會愛自己,纔有能力愛他人。如果你不學着與自己對話,便更難和別人交流。越能獨處的人,越能面對和理解困境,也越能與他人相處。因爲能瞬間換位思考,更能設身處地爲對方着想。

2熱愛運動

東安大略湖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發現,持續10周,每週鍛鍊兩次的人,在社交、智力和運動方面更加出衆。

他們的外在形象和自尊心也相對更強。最棒的是,相對於能夠使得他們更自信的身體外在形象上的變化來說,鍛鍊給他們帶來的即刻的、充滿內啡肽快樂因子的積極性,纔是使得他們自信的真正因素,而自信是內心強大的關鍵。

3經歷絕望

經歷絕望的意思,就是已經走過這段歲月。也許你還未曾絕望過,並不意味着你不堅強,但一定沒有經歷過絕望的人堅強。未絕望過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絕望可能是情感、事業抑或無法面對的孤獨等等。

強大的人不是征服什麼,而是能承受什麼。一些事情,只有經歷過了,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和懂得人生的真諦。絕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勇氣和激情。經歷絕望,但不要被絕望吞噬。相反你要勝過它,如同戰勝黑暗,迎接光明一樣。

4熱愛生活

羅曼羅蘭在《米開朗基羅傳》裏寫道:“生活中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生活中的壞事總是不斷髮生,可還是有很多辦法來解決困難。永遠不要忘記熱愛生活,拓闊胸襟,追求真善美。人生所有煩惱的會不多不少永遠追隨,只不過熱愛生活可以使一個人更加理智冷靜地分析處理這些難題而已。

5學會說不

舊金山加利福尼亞大學一項研究表明,你越難拒絕,就越有可能感到壓力、力竭,甚至是抑鬱。內心強大的人知道拒絕是健康的,他們不卑不亢並有先見地清楚表達拒絕。

應該說不的時候,內心強大的人會避免使用這樣的詞彙“我覺得我不能”或者“我不確定”。他們自信地說不,因爲他們知道拒絕一個新的承諾是對現有承諾的尊重,並且這給予他們成功完成現有任務的機會。

內心強大的人也知道怎麼通過自我拒絕來實現自我管控。他們延遲滿足,避免衝動會造成的傷害。

6保持自信

“不管你認爲自己能還是不能——你都是對的。”——亨利·福特

內心強大的人理解福特這句名言的意思爲,你的想法對你能否成功的能力有着巨大的影響力。這個概念不僅是一個激勵工具——而是一個事實。墨爾本大學的一個最新研究表明,自信的人比不自信的人來說,更可能進一步升職加薪。

心理學:四個方式告別討好型人格,喚醒內心強大自己

1、爲何我們會喜歡取悅他人

我們之所以喜歡去討好他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內心的恐懼還有內心不自信, 我們之所以喜歡別人的表揚和安慰,往往來說由於沒有足夠正面積極反饋,那麼我們就會努力改變自己行爲,努力去取悅他人。

就像小時候特別懂事的孩子,他們其實用自己的懂事換取父母的表揚,即使他們內心不是設想這樣。一般有取悅症的孩子往往是小時候沒有得到足夠的疼愛,所以他們希望用討好別人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他們害怕衝突,竭力做一個老好人,維持周圍表面和諧。

2、取悅症並不是最佳人際關係

很多人以爲取悅型人格會很受歡迎,但是心理學發現有取悅型人格,在人際關係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受到尊重。人際關係最受歡迎的反而都是我行我素,堅持做自己的人。在生活中其實最受傷害也都是喜歡迎合別人性格的人,他們因爲在討好別人中,發現如果別人並沒有想象中開心,他們會產生新的怨恨,從而導致彼此的關係進入僵局。

另一方面,喜歡討好別人的人往往因爲精力集中在他人身上,所以無法發揮自己全部潛力,更重要的是因爲他們習慣讓他人感到滿意,自己的需求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他們內心是受傷害的,事後需要更多的精力去修復。

3、做最真實的自己纔是最有力量的

之前我在一篇文章講述過,喜歡取悅別人的人往往內心是最脆弱的,所以與其取悅別人,不如做最真實的自己,心理學發現,那些敢於做自己的人才是內心最有力量。

一個作家曾經講述自兩姐弟的故事,姐姐從小被教育要謙讓,即使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她也不敢爭取,而弟弟從小就敢於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她則是那個懂事的孩子。

後來弟弟長大了,也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成爲一名知名的導演,而她發現自己內心自卑,後來姐姐的事業發展也受挫就是因爲不敢爭取內心的東西,導致人生困難發展重重,所以這意味着你一時的退縮,你以爲換回是和諧,但其實卻是步步倒退。

4、四個方式教你告別討好型人格

正如前面所說討好型人格對於我們自身來說是一種很大的傷害,而如何告別討好型人格,其實就是發現真正的自己:

a:對於任何討好型人格來說,首先需要明白的是其實在生活中我們費心取悅每個人實際上是在浪費時間,你不是人民幣,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而你需要是尊重自己內心的情感和感受,即使其他人生氣也並沒有什麼,一個心理健康的人都有能力管控自己的情緒,他人生氣是他自己的事情和你無關,不要把別人的情緒壓力揹負在自己身上。

b:認識你自己比討好他人更重要

認識你自己內心,以及發現自己內心感受比盲目去討好他人更重要。很多職場女性經常面臨這樣境況到底是做一個全職媽媽,還是依然繼續做職場人,如果我們只是想討好自己丈夫,

可能會立即選擇做全職媽媽,但是對於一個成熟的人來說,她首先尊重是自己感受,思考自己是事業型女性還是家庭型女性,從自己內心出發,你纔會對自己的選擇真正負責,而不是拱手把決定權交給自己的丈夫或者其他人,這樣是對自己最大不尊重。

c:學會說不

當別人提出一項請求需要幫助的時候,你不要馬上進行承接,而是先跟對方說自己再思考下,你需要考慮是做這件事對於你內心感受是什麼,是否你發自內心的向做,並問及是否有時間、另一方面學會說不也是一門技巧可以參考心理學:情商高的人必懂的三大溝通技巧,提升自己的情商,即使拒絕別人,也不一定讓對方難受。

d: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

取悅型人格因爲常常壓抑自己內心感受,而要變成一個有力量的人一定要大聲說出自己內心感受,當你說出自己感受時候,別人纔會真正把你當作一回事,說得通俗點,只有你自己把自己當回事的時候,別人纔會真正注意到你。 也請你記住一個最客觀的事實,即使你力求討好所有人,你依然無法讓所有人滿意。

和大家分享一個經典寓言:父子兩個人駕着小毛驢在路上走着,忽然旁邊有人說,這兩父子真傻,有驢都不坐,後來父子受到旁邊人刺激,於是讓兒子坐在小毛驢身上,父親趕着小毛驢,隨後又人旁邊人說,這兒子也太不孝順了,竟然讓老子趕驢,自己坐小毛驢上。兒子一聽覺得似乎也有道理,然後他自己下來,讓父親坐上小毛驢,自己趕着,然後又有人說了,這個父親竟然讓兒子趕驢,自己坐在毛驢上,太欺負小子了。

這個故事估計許多人都很熟悉,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我們怎麼做,都無法讓所有人滿意,而一個人最重要是找到自己立足社會的信仰與選擇,只有你自己滿意了,你纔會更真誠對待其他世界,當你明白,你不必讓所有人滿意,你就會越獨立,越自信,你也會有更多精力去實現自己的目標,你也會擁有更健康人際關係與更強大的內心。

心理學:提升自信,擁有氣場,內心變得強大的三個方法

肯定自己,不卑不亢,將自信的判別權交個自己

一個人的自信來自於自我的評價,簡言之就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不總是那麼真實,跟其他的感覺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評價標準。可是我們總是會拿別人的標準去給自己的感覺下定義。把原本屬於自己的東西拱手讓與別人,這樣的事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肯定不願意去做,可是不知不覺中,在對待自信與否這樣關乎自己內心安寧的事,交予別人。

切記不要拿着自己的短處跟別人的長處比,以缺點對優點

如同田忌賽馬一樣,拿着自己的缺點跟別人的優點比,這樣肯定是完敗的,人各有異,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我們在看別人的時候,通常是盯着別人的優點在看,在無形中比較權衡,企圖驗證自己內心的觀點,爲自己的失敗找到一個合適的理由,在心理學上這就是一種心理防禦,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些人也是一個個普通人,血肉之軀,他們內心的強大也是一步步累積而成,所以看他們的起點,而不是一眼看到他們的終點,甚至一眼看過去,只有他們成功時的樣子。

腳踏實地,先從一件件小事做起,積攢自信

腳踏實地地去做事,先從一件件小事開始,積累自信,而不是只看到別人成功的樣子,別人光鮮的樣子,別人在舞臺上是如何多姿多彩的釋放,且不要忘了他們也是從一件件小事開始,纔有了後來做大事的機會,一開始就要做出個阿里巴巴,一開始就要成爲李嘉誠,且不如看看隔壁開超市的阿姨他們是如何應付每天的出貨入貨,流水入賬,夢想是要有的,但夢想是需要用一滴滴汗水來澆灌的,沒有點滴的成功,就沒有點滴的自信,談何有強大的內心呢?

沒有自信的積累,就沒有內心的強大,更不用說擁有自己的氣場了。也許自信、內心的強大、人際交往中的氣場是讓人羨慕的品質,但終歸這些都是別人的,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去找尋自己的自信,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強大,表現出自己的氣場,這纔是我們應該做的。

《讓內心強大的8個方法》給出了8個功能強大的方法,讓我們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實現我們的夢想。

本書字字句句之間皆透露出強大的力量,揭示了人類如何在亙古不變的時空中茁壯成長的終極祕密。尤其讓人讚歎的是作者有能力將這些課程以深入淺出的形式呈現出來。她的文字平易近人,恰恰是我們所亟需的那種精神食糧。她將古人的智慧成功轉化成爲當今的工具。不只如此,在這過程中,她仍然能夠保持住自身的篤定,運用我們從未見識過的、最具獨創性的筆觸,將“讓內心強大的8個方法”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完整地表達出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