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的禪機

圖/文  入戶鎖門

我直接引用了這本書的名子作爲這篇文章的題目一是因爲這本書確實是在談寫作的奧祕,二是我個題目更能吸引眼球。

《寫作的禪機》是二十世紀美國科幻小說作家雷.佈雷德伯裏寫的一本揭開寫作迷思的指導性著作。

我覺的這本書的名子,雖然有故作玄虛之嫌,但其實就像作者自己所說的,寫作這件事兒,不外乎就兩點。

寫作關乎兩種節術,第一,完成作品;第二,修改是偉大的節術。

先來談談完成作品。

爲了這第一點要求,需要你提前做些必要的準備。

第一,擁有夢想,並投入你的熱忱和激情。

這是你能夠長期堅持並最終完成任何一件難以輕易完成之事的前提。如果缺少了它,你很快就會發現,隨着時間的流逝,將會很快變得枯燥乏味,最後,你只好無功而返。

說起禪,在中國始終是與玄結合在一起的。就像老子《道德經》所說: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寫作也象參禪一樣,充滿了玄機嗎?這本書裏所說的創作指的文學創作,它讓我想起了另外一本關於寫作的指導書《成爲作家》,兩本書的共同之外在於兩位作者同樣重視潛意識。

作者佈雷德伯裏把潛意識比作作家的繆斯,它就像是希臘神話中的繆斯女神一樣,當你注意到她,刻意去關注她時,她反而像害羞的小女孩一樣躲開了。你想要得到她的青睞就不要去關注她,放鬆自己,不要思考。書中談到

自我意識是所有藝術的敵人,而只有生活纔是藝術的全部。如果你想要提高自己的內涵,就不要害怕讓人知道自己與誰臭味相投。

以上所說看起來又讓人摸不到邊際,其實簡單來理解就兩個字——真實。爲什麼作者說不要思考呢?

因爲表達的越直率,寫作越敏捷,你就越真誠。在寫作時,你太過注意自己說了什麼,就會有所顧忌,而迷失了自我。你真正應該做的就是忘掉所有的技巧,只管去寫就是了。

第二,數量最終會成就質量。

作者從十二歲時起,就堅持每天寫至少一千字,到二十多歲發表自己的作品時起碼堅持了十年以上,而且到寫本書時,已經堅持了二十多年了。有十多年的時間裏,作者至少每週寫一篇短篇小說。

數量積累成經驗,只有憑經驗才能保證品質。

板凳需坐十年冷。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任何一項工作或藝術都需要長期大量的練習,體育項目如此、手術大夫如此,寫作這件事兒難道就能特殊嗎?

即便是天才,也需要進行大量的練習。

不要說自己沒靈感、沒天分,只是你沒有真正的下夠功夫,沒有充分的練習而已。

再說說修改這門藝術。

當然,讓潛意識成爲你創作的幫手,或者說讓無意識服務於你的有意識,只是創作的第一步。寫作的第二項工作就是修改。它和第一項工作同等重要。

這與我國古代的大文學家們所說所作也是一致的。比如歐陽修在寫《醉翁亭記》時,據說開頭就改了無數次,最後才定稿爲現在的“環滁皆山也”,還有詩人賈島等。

爲什麼有的人寫了很長時間,甚至寫了幾十萬、上百萬字還是不見有多少提高,包括我自己在內,只是感覺在碼字的數量上稍有提高,但文章質量、寫作水平還是未見提升,就是因爲這項工作沒有認真去做,甚至是沒有做。

這樣下去,即使再寫上十年八年也未必能有多大長進。

正確的目標

還有一些干擾我們進步的因素也需要時時提防,也就是近年來被多次談到的不忘初心的問題。

爲什麼我們走着走着就迷失了自己呢?

答案是:不正確的目標。

你就像一塊棱鏡,折射着世界所有的光芒。

如果你希望在商業市場中獲得金錢或者是在某個文學團體中獲得名利,就比如在簡書上既想挖礦賺鑽亦或是隻爲獲得更多人的評論、點贊或者是更多的粉絲,我覺得你其實是偏離了你的既定目標,不可能產生什麼真正偉大的作品的。

要麼就一心一意從事創作,要麼就充分利用規則挖礦吧,這兩件事兒,不可能完美的統一起來!

作者的日常修煉

最後,就是想要成爲作家,除了大量的練習之外,離不開大量的閱讀。

都讀些什麼呢?作者建議有兩類作品需要每天都讀,一是詩歌;二是散文。

在詩歌中我們學習精煉的表達,就像用紙折成的花,展開後面積非常大,這和海明威提出的冰山理論也完全一致。

散文可以幫助我們提升感知力,學習充分利用我們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豐富我們的作品。


好了,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這本書所提出的幾個重點,首先要完成作品,爲了這個每天至少要寫上一千字,數量最終成就質量。其次,修改也是一門偉大的藝術。第三,要真正的熱愛寫作,這樣才能完成前兩項目標。最後,要重視閱讀,特別是詩歌和散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