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界面設計“欄”、“圖”、“控”、“框”四字要訣

任何一款App都是有共同的特點的,或者叫共同的結構、功能、規則,我總結了就四個字:欄、圖、控、框。

“欄”

“欄”指的是App界面中存在着很多欄:


(1)狀態欄:一般位於界面頂部,我們在手機上看到的手機信號、時間、通知、電量等都是位於狀態欄;

(2)導航欄,也叫標題欄:多數情況下,App每個頁面僅次於狀態欄下會有導航欄,告訴用戶你現在處於什麼位置,當然有些App的一些界面並沒有導航欄,其實並不是沒有導航欄,只是留有位置沒有文字而已;

(3)標籤欄:有很多新人容易把標籤欄和導航欄搞混了,這也許是受Web端產品中“導航”所影響,App中一般位於底部或者頂部的,用於大版塊切換的欄,就是標籤欄;

(4)工具欄:用於執行鍼對當前頁面的操作的欄,比如留言框、收藏、分享、點贊等按鈕所處的欄;(一般打開具體內容頁面時才存在,也就是微觀頁面上纔有),

(5)篩選欄:篩選欄並不是所有App都會有,一些信息維度比較多的App,比如招聘類App,會有篩選欄,支持按條件篩選,一般位於導航欄下方;

(6)搜索欄:這個很直觀了,就是執行搜索功能的欄,一般和導航欄重疊或者位於導航欄下側。(現在很多時候位於導航欄一行)

“視圖”

“視圖”,請注意“視圖”不是界面,而是代表着一種視圖結構。視圖分爲宏觀視圖結構和微觀視圖結構。

宏觀視圖結構分爲集合視圖和列表視圖

  • 集合視圖
    例如:淘寶、京東等電商類App,類似於首頁這種視圖結構屬於“集合視圖”。
  • 列表視圖
    例如:今日頭條首頁是由一條條信息、以列表形式構成的,這其實就是一種“列表視圖”。

微觀視圖結構
例如:列表視圖中每組信息可以是文本視圖(純文本)、圖文視圖(純圖片)、文本+圖片視圖,在一些較個別的App中還存在“卡片視圖”,比如探探,一個界面就一個視圖,可以以卡片形式,通過滑動切換視圖內容。

“控”

“控”指的是“控件”,說起控件,App裏面的控件真是太多了,不說具體的,就按照類別劃分:最常見的各種按鈕控件、輪播控件、文本控件、分段器控件、選擇控件、計數器控件、加載控件等。
“欄”、“圖”原本都是靜態的,可是爲什麼能有交互,就是因爲在旁邊或者上面添加了控件。

“框”

“框”要比前面三種元素出現的頻率低,一般在特殊情況下才會出現。這也符合多數情況下,App應用是穩定的、安全的,少數情況下會出現波動或者風險的實際情況。當我們要刪除一條信息,會有對話框提示,當網絡不佳時頁面加載緩慢或者失敗,會有toast提示,當需要註冊時會有註冊框等等。目前,用的最多的就是對話框和toast,ios中對話框叫做“Alert View”,安卓系統中對話框叫做“dialog”。

講到這裏,一款App,不管它的定位、性質、功能是什麼樣的,基本都離不開以上四部分,換句話說,以上四部分組成了App的界面,有了這四部分,你的App可能還不是很完美,但起碼算是完整了。對於已經有多年產品經驗的老人來說,這確實不夠,但是對於新人來講,掌握“欄”、“圖”、“控”、“框”這四字要訣,你在設計App界面時不會丟三落四,不會找不到着眼點。

想象一下,你在設計App的首頁時,從上往下要有狀態欄、導航欄、搜索欄(可選)、標籤欄,安插了輪播控件的banner位,以列表形式結合圖文形式的視圖界面,每個圖文視圖安插了按鈕控件,下拉或者上拉或者點擊標籤欄“首頁”按鈕出現了加載或刷新插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