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1分鐘轉換心情,讓你擺脫消極情緒?

“別理我,煩着呢”

“這都什麼事兒,氣死我了”

“爲什麼會這樣,好痛苦啊”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越來越容易焦慮,越來越容易抑鬱、煩躁以及憤怒等等,太多的負面情緒充斥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美國密歇根大學心理學家南迪·內森的研究發現,一般人的一生平均有十分之三的時間處於情緒不佳的狀態,因此,人們常常需要與那些消極的情緒作鬥爭。

消極情緒不僅影響我們的心情,更重要的是影響到我們的健康。美國生理學家愛爾馬爲了研究心理狀態對健康的影響,曾經做了一個實驗:他把人在不同情緒狀態下呼出的氣體收集在玻璃管中,通過冷卻後變成水,結果發現,心平氣和的狀態下呼出的氣體冷卻成水後,水是澄清透明的,悲傷狀態下,水中有白色沉澱,而憤怒、生氣狀態下呼出的氣體冷卻成水後卻是紫色的,接着他把人在生氣時呼出的“生氣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幾分鐘後大白鼠就死了。

除此之外,據統計,目前70%的疾病與情緒有關。可見,消極情緒對人的影響之大。

情緒是如何產生的?

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提出了一個「情緒ABC理論」公式:A*B=C

A表示你遇到的事件;B代表你的信念,也就是你對這個事件的看法;C表示你產生的情緒和行爲結果。

在這個公式裏,A是已經發生的事實,所以A是一個定量,沒法改變,但是B是一個變量,所以B決定了C。也就是說,當你遇到一件事,你所產生的憤怒、沮喪、抑鬱等消極的情緒和行爲結果,並不是來源於遇到的不好的事件本身,而是取決於你內心的信念,也就是你對於事件的看法。

正如《愛比克泰德論說集》中闡述的思想:幸福生活的關鍵就是——明白我們只能控制自己和自己的反應。人們不能因爲某些事件而不安,而是因爲自己對這些事件的看法而煩惱。

比如,兩個人考試成績不理想,其中一個人認爲是自己沒能力,因爲自己太笨了導致考不好,所以情緒低落,對自己感到失望。而另一個人則認爲這次考試正好檢查到了他的知識盲區,慶幸不是在高考的時候才發現,所以很開心,動力十足。

這就是面對同樣不理想的事情,產生了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情緒,因爲他們對於考不好這件事的信念或看法不一樣。

如何改善情緒?

從前面我們已經可以知道,只要對內心的信念加以改變,消極的情緒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意義換框法】就是基於這樣的邏輯的一種轉換情緒的方法。

意義換框法,簡單地說,就是找出一個讓我們不太舒服的事情中的正面意義,也就是改變內心的信念,從而讓我們能夠更好地走出負面情緒的困境。

怎麼用呢?

第一步,先把負面意義的觀點表達出來;

第二步,把負面消極的意義,轉換成正面積極的意義;

第三步,然後找證據來論證這個正面意義的觀點。

簡化爲:

一開始:因爲A,所以B(B是負面情緒)

改成:A,所以非B,因爲……(非B一般是B的反義詞)

舉個例子:

因爲上司非常挑剔,所以我工作很沮喪

上司非常挑剔,所以我工作積極,因爲...... 

1、使自己的能力變得更強

2、使他無從挑剔

3、使他改變對我的看法

4、使我更有能力去找新工作

5、我要證明我可以做到

6、我要證明我可以扛住任何壓力

至少寫出六個不同版本,再找出最能接受的一句,反覆念幾遍,再感覺內在的感覺,已經有很大的不同了。 

人不是爲事情困擾着,而是被對這件事的看法困擾着。

願我們常能換個視角看待事情,不被情緒左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