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斤短兩的手段越來越多,都弄得我不敢買菜了

以前我也經常逛菜市場,買點小菜回來自己做,肉是不敢買的,因爲好幾次都買了以次充好的,有一次買二兩磨肉回來煮麪條,居然還是臭的!而且,我買的價格,都要比我爸媽買的貴。

說起我買菜買水果的血淚史,可真是哭笑不得。

有一次去買柚子,我說皮就不剝了,我是買了拿到朋友家的——以前都是買好後都讓果販幫着剝皮,畢竟這樣吃起來方便,誰知,果販聽了以後,居然在秤上按了幾下,又報了一個價給我,這要比剛纔的少了四五元,愕然之際,我似乎明白了什麼。

然後,凡是買一些菜販經過一些處理,讓買主無注復秤的東西時,我都會制止他們。比如,有一次買蝦,稱好報價以後,攤主就忙着加水充氣,我說不用了,我拿回去就做,她愣了一下,我說把水倒出來吧,她無奈地一邊慢慢倒水,一邊又另外說了個價,幾十塊呢。

還有一次,買粉蒸肉,一稱完老太太就忙給我加土豆,加粉,我說不要,我不愛吃。老太太動作超級麻利,就把土豆往外倒,然後一個故意失手,把肉也“不小心”掉了好幾塊出來,她一邊說着:人老了,手不聽使;一邊把肉夾進袋子,又重新過稱,我看得出來,她另外多加了好幾片肉,但價格和剛纔只相差兩三毛。

買得比較多的是泡雞腳,稱好後我基本都不讓商家加湯和菜,有的依言不加,但會給我加幾隻雞腳,有的則勸我:加了泡着味道好,見我不理,就會把價格給減掉幾元……

最讓人生氣的一次,是買芥蘭,當時我手裏買了另一種菜,份量和芥蘭剛好一樣,拿過芥蘭後我一隻手提一樣,覺得重量有點區別,我就問菜販,結果她說沒問題,是我太矯情,不得去復秤。那個表情和語氣,讓我較上了真,走了好大一段路到菜市場門口,排了下隊復秤,果然,那女人的秤是八兩秤。

換作以前,這一兩元錢我肯定是懶得走回去的,但那天我真是被氣到了,拎着菜又折返回去“算賬”,沒讓她給我加菜,那女人一邊拿錢退我,一邊撇着嘴說:“吃不起就別吃!”

我被她吃笑了,說:“我是真吃不起你這種人賣的菜,缺斤短兩還有理了,搞得像是我欠你一樣,明明是你欠我好吧?缺德事做多了,當心遭報應。”說完我轉身就走,也不理她在背後罵得多難聽。

現在,我超級後悔,當時咋沒想到去市場投訴呢?估計是帶着孩子,不想讓她跟着我跑來跑去的吧。

有段時間我迷上吃波羅蜜,菜市場裏都是賣50一公斤,有一次到我媽那邊,看到她買了不少,當即坐過去一邊吃一邊問她買的多少錢。

我媽說,15。

我大吃一驚,強作鎮定地問:15一市斤?

我媽:15一公斤。

我胸口發悶,好半天才說:我買的咋要50?

我媽說,她是和我爸在東站那邊買的——好吧,算是給我一點小小的安慰。

我還真想不通,我買的冰紅糖要15一公斤,老爸老媽買的只是10元,有時甚至只要9元;買水果也是,我買的都要比他們買的貴上幾元,更不用說肉菜了!

我媽安慰我說:八成人家看你像是不愛計較的人,賣貴一點你也不介意,你看上去像是有錢人……

我苦笑:實際上,很可能人家看我傻吧?誰能幫我計算一下心裏的陰影面積?!

現在,我偶爾去菜市,只是買一些麪條啊調味品之類的,都是去熟了的老店,對價格也早心中有數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