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如火如荼,你真的瞭解麼?

2019年1月1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工業互聯網網絡建設及推廣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南》依據《國務院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的任務要求,有針對性地解決企業建網用網、建標識用標識的突出問題。旨在加快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及推廣。

從2015年到2018年,國務院每年都會出臺政策推動互聯網與製造業的融合,打造以“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相互促進的經濟新增長點,加快中國製造的產業升級。工業互聯網分爲四層架構:①海量的終端工業設備、②接入層通信設備、③工業互聯網平臺、④上層工業應用

其實這種技術架構對於IT人士來說並不陌生,其和智慧城市以及物聯網有着類似。工業互聯網網絡是構建工業環境下人、機、物全面互聯的關鍵基礎設施,通過工業互聯網網絡可以實現工業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管理、服務等產業全要素的泛在互聯。

工業互聯網的困難之處不僅在於讓各種工業設備互聯互通,還在於各種各樣的個性化工業應用場景。

互聯互通方面:傳統前端工業設備例如射頻手持、穿梭機、機器手臂、傳感器,不同品牌,不同供應商,不同時期採購。NB-IOT、LORA等窄帶物聯網的興起及各種物聯網平臺的發展讓這一問題逐步得到解決。比如中國通信服務集團的CCS開放物聯網平臺就能夠實現設備幾乎零改動的接入物聯網平臺,通過輕量級的sdk或通信模塊對設備改造即可。

個性化應用場景方面:根據統計局數據,我國工業分爲41個大類行業,上百個小類,每個小類應用場景千奇百怪。能把網搞通的人又不一定能夠懂應用場景,比如遇到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電廠巡檢,也會讓人摸不着頭腦。如何根據不同的介質及工況,採用通過泄漏電纜、聲壓計、視頻識別、紅外測溫等技術,自動判斷現場水、酸、鹼、氣、汽跑冒滴漏。正如任正非先生所說的“我們不要炫耀鋤頭而忘記了鋤地”。

 工業互聯網現在存在許多怪象比如:互聯網思維失效,因爲工業互聯網不是靠快速擴張及高額補貼就能夠發展起來的,現實是有錢都不知道該怎麼花。參與者狂熱,包括傳統IT公司運營商互聯網巨頭系統集成商傳統工業企業。阿里巴巴—阿里雲、浪潮—浪潮雲、徐工集團—徐工工業雲、海爾—COSMO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中國通信服務集團—CCS開放物聯網平臺、三一重工—樹根雲。列舉兩個較有代表性的平臺:

海爾集團——COSMOPlat平臺:該平臺是海爾基於家電製造業的多年實踐經驗,推出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以用戶爲中心的大規模定製化生產模式。目前,該平臺已打通交互定製、開放研發、數字營銷、模塊採購、智能生產、智慧物流、智慧服務等業務環節。

中國通信服務集團——CCS開放物聯網平臺:2019年7月10日,中國通信服務集團“工業互聯網推進小組”在北京正式成立。將對下游市場渠道合作、服務商合作出具具體合作細則。根據生態合作細則,持續提供服務,如供需對接服務、詢價報價服務、產品選型服務、方案支撐服務,產品推廣服務。工業互聯網推進小組將會持續拓展生態合作伙伴,進一步增加CCS開放物聯網平臺生態圈產品的豐富度。爲了打通工業互聯網全產業鏈,該平臺從南向兼容各類設備廠商共同整合資源,通過能力開放和服務支撐體系,吸引北向的應用集成商,打造了以智慧園區、智慧安防、智慧停車、智慧家居、智慧大樓等等典型應用。

那麼工業客戶的情況又如何呢?第一類是嘗試落地意願最強的電力、汽車、家電、電子行業,他們都有一個明顯特徵是生產過程可以高低機械化和流水化。第二類是觀望的中小企業,觀望的原因是無法精準評估投入產出效益、預算有限、不放心把核心生產數據放到“雲平臺”上等。

工業互聯網的市場足夠大,政策也足夠給力,2019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將達到4800億元,預計2035年,5G營收的80%來自工業互聯網的貢獻。羣雄競爭中,孰強孰弱還尚未可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