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 | 2018年IoT蓄勢待發

來源 | 地歌網

文 | 曹亦卿

編輯 | 夏廣川

 

5G前夜,IoT厚積薄發,未來是否已來?

 

2018年,互聯網圈兒大事不斷。小米與美團點評高調上市,拼多多與趣頭條彎道超車,馬雲“禪讓”推合夥人制,騰訊變革轉向2B,百度AI厚積薄發……風風火火的熱鬧背後,是百家爭鳴的勃勃生機,同時,也是行業巨輪轉舵的序章。

 

在這個大背景中,一條細分而又龐大的賽道上,也在上演着求變的新故事——在5G到來的前夜,智能手機廠商們,集體“不務正業”,一邊在智能手機擂臺上各出奇招,一邊又組團在IoT領域裏搞起了事情。它們一會兒擲出一個智能音箱,一會兒又祭出一臺智能電視,在IoT的曠野上投下一個又一個探路先鋒。

 

不僅是手機廠商,互聯網巨頭們也參與其中,從底層系統着手,搶佔終端入口、進軍車聯智能、雲端打架,試圖成爲物聯網世界中的新“水電煤”。

 

被萬物互聯的燈塔所吸引,這裏儼然已經成爲下一個戰場。

 

手機廠商近水樓臺

 

想想身邊最高頻的物聯網有哪些?

 

智能音箱?智能手錶?掃地機器人?這些都算,不過還有一個高頻、甚至很多人每天都使用的工具,被大家忽略了。

 

那就是共享單車。

 

當你每天上下班用手機定位找到最近的單車,並通過掃碼解鎖、自動扣費完成騎行的過程,其實已經實現了一次互聯網與智能硬件的完美配合。

 

再想想辦公樓、商場、地鐵站裏的無人貨架,當你通過手機掃碼選擇商品、付款之後,無人貨櫃實現的也是一次硬件與互聯網的分工協作。

 

還有,當你出門後通過手機命令掃地機器人開始打掃、回家前用手機打開電飯煲開始做飯時,物聯網的身影早已在你我身邊。

 

以上這些都是物聯網的在消費市場中的初級應用場景,並且,它們之間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手機作爲中樞實現了人與設備的溝通。

 

在消費端,手機是物聯網應用中難以繞過的節點。所以,智能手機廠商也成了物聯網賽道的中堅力量。

 

“更好的科技生活,除了智能手機,我們還能做什麼?”2018年9月17日,一加創始人劉作虎發了這樣一條微博,宣佈一加正式進軍智能電視領域。

 

看客們驚訝:連一加都準備要做電視了,智能手機廠商都開始不務正業了。之所以如此感嘆,是因爲在一加之前,第一梯隊的國產手機品牌,都已經涉足或宣佈即將進入手機之外的智能硬件領域。

 

在我國頭部手機廠商中,小米是較早進入IoT佈局的產商。

 

早在2013年,小米就實行了投資生態鏈的戰略,從手機周邊慢慢輻射到家電領域。根據小米2018年Q3財報顯示,小米IoT消費級物聯網連接設備數已經達1.32億臺(不含手機、平板和筆記本電腦),環比增長13.8%,支持超2000款設備。

 

可以說,相較於其他的手機廠商,小米在IoT領域已經通過鋪量的方式,佔據了先機。但這不足以讓小米高枕無憂,華爲、oppo、一加等先後謀局IoT的動作,讓小米也不敢掉以輕心。

 

2018年9月13日,雷軍在內部郵件中宣佈了小米集團最新組織架構調整和人事任命,這是小米上市後的首次重大調整:改組電視部、生態鏈部、MIUI部和互娛部等四個業務部重組成十個新的業務部,意欲在手機之外的互聯網和IoT業務上進一步發力。

 

在1月10日的Redmi新品發佈會上,雷軍公佈了小米“手機+AIoT雙引擎”的全新戰略,稱未來5年將要投入超100億元All in AIoT。

 

小米如此大力的背後,是強勁對手的接連入局。其中之一便是華爲。

 

去年8月份,便有消息稱華爲要開始做彩電了。消息有模有樣,稱華爲已經重設電視項目小組,並分硬件、UI等層面進行研發,將着眼於5G通訊時代8K顯示的佈局。當時華爲不置可否。

 

5個月過去了,最近第一財經又曝出,華爲電視將在今年正式亮相,時間預計在下半年;而榮耀電視會在今年4、5月份率先推出智能電視產品,頗有“試水”之意。

 

其實,華爲做電視並不讓人意外。

 

早些年,榮耀和酷開合作發佈過一款智能電視——酷開榮耀A55,搭載華爲海思芯片,並能與榮耀手機進行深度融合,不僅可以用手機直接控制電視,還能將手機上的視頻、遊戲直接投屏到電視大屏中,打造無縫式互聯互通。而酷開經過多年的沉澱現已成功轉型爲系統終端服務商,二者是否會再度合作也成爲關注的重點之一。

 

而在做電視這件事上,華爲也有自己的優勢。

 

一方面,華爲在5G通信解決方案,以及4K、8K電視解決方案上功力深厚。在MWC2018大會上,華爲和京東方便已合作展示了8K超高清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華爲海思電視芯片已廣泛應用於康佳、夏普、創維、和海信等衆多彩電品牌上。

 

與此同時,榮耀也是華爲的強力助手。2015年,華爲榮耀總裁趙明就表示,希望兩到三年後,智能家居領域的收入能佔到榮耀的30%。而華爲這次進軍彩電市場,極有可能仍由榮耀充當前鋒。

 

目前,華爲旗下已經有手機、筆記本、平板、智能音箱、智能手環、路由器等衆多智能硬件設備,隨着智能電視產品的加入,華爲打造智能家居生態的戰略趨勢越發明顯。

 

電視怎麼就成了香餑餑?

 

事實上,廠商們之間比拼的與其說是電視之爭,不如說是屏幕之爭、入口之爭。

 

在5G到來的前夜,廠商們看重的是入口的爭奪和卡位。根據《中國智能家居設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報告》,我國的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在2020年將達到3576億元。

 

潛力巨大的智能家居市場,入口在哪兒?智能音箱算一個。智能電視當然也是,且具有更豐富的影音功能,還能帶動一整套智能家居生態鏈,成爲客廳裏的“霸主”。

 

這樣的“富礦”也讓收購了杜比實驗室20多項專利的OPPO蠢蠢欲動。


1月14日,OPPO宣佈成立新興移動終端事業部,並任命原OPPO首席採購官劉波爲OPPO副總裁、新興移動終端事業部總裁,同時推出“智美心品”子品牌作爲打響IoT戰役的頭炮。


1月31日,在被問及是否會進軍手機之外的智能終端或智能家居領域時,OPPO CEO陳永明表示,“我們將率先瞄準智能手錶以及智能耳機。”

 

其實,去年7月,OPPO便與vivo成立了IoT開放生態聯盟,成員還包括美的、TCL、大華樂橙、科沃斯、陽光照明和極米科技等廠商。9月,vivo人工智能全球研究院院長周圍首次對外發布了vivo物聯網戰略,推出了vivo的IoT產品:Jovi物聯。

 

除此之外,聯想也在去年9月召開了針對消費端的“個人SIoT技術產品及開發者大會”,將Smart IoT智能物聯網設備作爲下一階段的重要戰略。

 

“安全”和“IoT”的結合,也已上升到了360的企業戰略高度。智能門鎖、智能門鈴、掃地機器人和兒童手錶等智能硬件產品已經上市。

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變成了路。

 

華爲、小米、OPPO、vivo、一加、聯想、360,如此密集的動作,將智能手機廠商進軍物聯網的道路走的越來越清晰。

 

這條路的一端連着智能手機廠商,另一端連着物聯網。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物聯網,又爲什麼是智能手機廠商?

 

用最簡單的概念來表述,物聯網就是“硬件+數據”,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在人工智能如火如荼的當下,數據是一座金礦,甚至坊間有傳言稱,得數據者得天下。而數據的產生和採集,需要依託硬件。而智能手機廠商是離硬件最近的存在。

 

所以,做物聯網,對於智能手機廠商來說,可謂近水樓臺先得月。

 

如今的智能手機,源起於摩托羅拉、諾基亞等第一代純粹用於通訊的設備。那時的手機,實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連接。親人朋友之間可以通過手機快速便捷地實現溝通。而2007年蘋果手機的橫空出世,帶來了智能手機的爆發,通過網絡實現的是人與這個世界的聯繫。大家可以通過手機查詢信息、定外賣、打網約車、休閒娛樂……

 

在智能手機這一塊小小的屏幕之上,實現的功能幾乎已經覆蓋了消費者的日常生活,而產生的數據已經足以讓商家爲你推送精準的廣告和感興趣的新聞。現在,如果這塊小小的屏幕變得更大呢?比如,像彩電屏幕那樣大?再來,如果這塊小小的屏幕變得更多呢?除了手機、彩電,還有車載屏幕、智能手錶、智能音響,甚至電子秤?

 

在萬物相連的構想中,用戶在生活中的一舉一動都能產生數據,而這些數據最終成爲精準的服務再被反饋給消費者,這便是物聯網想要完成的閉環。

 

“水電煤”BAT

 

千億級的市場人人眼紅。

 

在智能手機廠商,BAT等互聯網巨頭也虎視眈眈。

 

電視不是誰都能做的,但智能音箱的門檻就低很多了。並且,作爲智能家居和辦公場景中的簡單高頻入口和切入場景、延展應用的抓手,智能音箱是一個輕便靈活、快速機動的前鋒騎兵。

 

所以互聯網巨頭們接連不斷地推出了多款刷新底價的智能音箱——天貓精靈,百度小度,騰訊聽聽和京東的叮咚Play——就是爲了提前卡位、搶佔未來的流量入口。

 

正如前文所說,物聯網是“硬件+數據”。

 

手機廠商在硬件端具有天生優勢,而BAT的優勢顯然便不是硬件了,但它們在數據端具備有目共睹的影響力。

 

在ABC(人工智能、大數據和雲計算)領域的佈局深耕是BAT的底氣所在。

 

一方面,BAT有強大的雲端服務能力,能夠實現覆蓋雲、邊、端的大數量級的運算支持。另一方面,BAT在搜索、電商、社交三大高頻領域以及金融、內容等相關領域積累了大量的數據,作爲人工智能和IoT的生產資料。最後,BAT本身的產品和服務能力也是IoT產業不可或缺的底層支持。

 

一個一個地說。

 

All in AI 的百度試圖實現的是底層系統的搭建。

 

在2014年,百度便推出了 Baidu Inside 創新智能硬件合作計劃,利用百度的平臺化和接口化優勢,爲硬件創業公司提供技術、營銷、數據等多方面支持,以吸引更多的硬件團隊加入到百度的生態系統中。

 

2018年3月,百度在內部宣佈正式成立“智能生活事業羣組”(Smart Living Group),時任百度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陸奇兼任總經理。按照劃分,SLG旗下的度祕事業部專注於DuerOS平臺與生態的建設及運營;硬件生態渠道事業部專注於第一方硬件的量產、電商建設和渠道拓展;Raven Studio 工作室則專注於前沿產品形態的探索。

 

過去一年多來,百度力推的ABC+IoT概念,核心在於百度的大數據能力,以及融合AI技術進行的場景落地。

 

而在端的佈局上,DuerOS和Apollo左右護法在側,百度已經完成了基礎的鋪底動作。

 

根據百度公佈的數據,截至 2018 年 7 月底,搭載百度 DuerOS 的智能設備激活數量突破一億臺,同時,DuerOS 的合作伙伴數量已經超過 200 家,搭載 DuerOS 落地的主控設備超過 110 多款。

 

在車聯網領域百度也已具備領先優勢。在去年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推出人車AI交互系統——Apollo小度車載系統,一次性開放了智能語音助手、人臉識別、疲勞監測、AR導航、HMI、車家互聯、智能安全7大AI核心能力。

 

目前,Apollo已與戴姆勒、寶馬、福特等19家車企達成車聯網領域合作,已上市合作的車型達12款。百度Apollo車聯網已成爲國內車聯網領域合作伙伴數量、上市合作車型數量、覆蓋場景、合作車企實力均名列前茅的平臺。

 

而阿里的優勢是雲端力量。

 

在杭州,雲棲小鎮的上空漂浮着“阿里雲天空物聯網”飛艇,“新制造”和IoT取代“新零售”成爲雲棲大會的主旋律。

 

此外,由馬雲親自命名的“平頭哥半導體有限公司”成立,作爲真正“生死看淡,不服就幹”的代表,“平頭哥”三個字展現了阿里對新技術時代的決心。

 

阿里的決心早已顯露。

 

2016年的雲棲大會,阿里雲IoT高級產品專家張宗峯表示,物聯網產業的發展瓶頸在於硬件生產廠商彼此間的不信任,導致了各智能設備之間不能互聯,從而形成信息孤島。而阿里雲願意作爲一箇中立的第三方,成爲統一連接規則的制訂者與推動者。

 

在2017年的雲棲大會上,YunOS系統正式升級爲AliOS系統,成爲面向汽車、IoT終端、IoT芯片和工業領域研發物聯網操作系統,實現“人找服務”的模式。阿里雲總裁胡曉明表示,“阿里想要定義一個不同於PC和移動互聯網的物聯網操作系統。”

 

去年3月,阿里高級副總裁胡曉明在雲棲大會深圳分會上宣佈阿里巴巴全面進軍IoT,IoT將會是阿里巴巴集團繼電商、金融、物流、雲計算之後的第五大主賽道,且阿里雲IoT物聯網平臺設備接入網已超3000萬。

 

如今,阿里的人機交互系統AliGenie則在支持阿里自身的天貓精靈外,面向企業及個人開發者開放提供語音賦能工具,涵蓋了音箱、電視、玩具、OTT 盒子、投影儀和汽車等智能終端。

 

由此可見,在雲端施法的阿里,也不忘腳踏實地往前走。

 

再看騰訊,2B的決心雖晚卻不遲。

 

在2017年的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騰訊推出車聯“AI in Car”系統。這是騰訊官方首次宣佈,全面開放基於AI的連接能力和生態資源:智能語音服務、場景化服務、內容服務、社交服務以及運營增值服務。

 

此外,騰訊體系內相繼推出了騰訊雲小微和騰訊叮噹兩個智能語音人機交互系統,騰訊的聽聽音箱則採用了後者作爲操作系統。此外,騰訊還發布了“騰訊叮噹生態夥伴計劃”,試圖覆蓋車載、電視、音箱、機器人、可穿戴、手機等六個場景,並與國光電器、長虹、TCL通力等家電廠商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在去年秋天掀起巨浪的組織架構調整中,新成立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羣(CSIG)負責整合騰訊雲、互聯網+、智慧零售、教育、醫療、安全和LBS等行業解決方案,推動產業的數字化升級。

 

自此,IoT在騰訊內部的戰略地位得以提升,成爲騰訊2B轉舵的重要抓手。

 

無論是百度的技術突破、阿里的雲端施法、騰訊的後來追上,對於BAT來說,硬件廠商之間的信息孤島狀態都是絕佳機會。

 

在ABC領域擁有強大能力的BAT,有能力通過提供連接融入IoT的佈局,併爲其提供基於IoT+ABC的智能化解決方案。這也是在2B的產業互聯網浪潮中,BAT作爲“水電煤”的存在所具備的意義。

 

未來已來

 

物聯網的發展趨勢是確定和迅猛的。

 

2019年被稱爲5G元年,按照計劃,我國下半年將開始發放5G臨時牌照。到了2020年,我國將要實現全國範圍的5G大規模商用。而5G的應用場景之一便是物聯網。

 

在運營商端,針對物聯網的籌備工作已在同時進行。

 

中國電信成立了天翼物聯科技有限公司專注物聯網發展,物聯網連接數已突破1億,NB-IoT基站超過40餘萬個。2018年中國移動拿出了20億元進行物聯網專項補貼,全國NB-IoT連接數超過5000萬。而截至2018年5月,中國聯通已完成30萬個NB-IoT基站升級工作,覆蓋了全國範圍。

 

隨着全球範圍內5G進程的不斷推進,IoT終端將逐漸佔領市場。

 

根據產業研究機構資策會MIC研究指出,全球具自主反應功能的IoT主動式裝置在2015年時共有129億個,2020年突破到212億個, 2025年時預計達到342億個,呈現穩定成長的趨勢。同時,該報告預計,全球人均IoT數量2020年爲1.3個、2025年將達2.69個,IoT終端將進一步得到普及。

 

此外,據易觀國際數據,2019年智能家居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950億元。而Gartner的預測數據認爲,2020年全球IoT設備數量將高達260億件;一個典型的智慧家庭中將會部署500多個智能硬件產品,從更長的時間段去展望,僅智能家居就將成長爲一個萬億級的大市場。

 

諸多數據都說明,IoT的市場潛力巨大。

 

然而,物聯網技術涉及傳感器、通訊、互聯網、軟件、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通過量變達到質變的節點還遠未到來。不過,在推進物物相連的過程中,物聯網技術本身終將成爲新的“水電煤”,成爲所有行業的新工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