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的7種科學治癒法

無人倖免,拖延症總是陰魂不散。


Piers Steel有一個等式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拖延症。

動力=(期望值*價值)/(衝動*延遲)

動力就是工作意願,也就是拖延症的對立面。

分解這個等式,期望值就是你對某任務的成功渴求,也就是次任務的回報。你越追求成功,就越不會拖延此事。

價值是你有多享受做某任務,同時享受此任務的回報。某任務對你的價值越高,或回報越高,你直接去做此任務的可能性就越高。

衝動是你被不想關事物分散注意力的傾向,高衝動會把你從工作身邊引誘去刷手機。

延遲就是得到回報的時間間隔。延遲時間越長,你就越可能拖延。你會覺得,還是待會再做吧。

我們最大化期望和價值,因爲它們是正相關的。並且要儘可能減少衝動和延遲,因爲它們與動力是負相關的。

我們現在來看看根據這個等式能採取哪些措施,克服拖延。

1.把大任務分割爲各個小任務,逐個完成,提高成就感。列時間表

任何任務都可以,無論是複習考試,還是一個項目,把它切割成小任務。這個可以增加我們的期望值。

因爲小任務總是比一個大任務容易些。

各人的有效措施都不同。有的人會列一個超級詳細的時間任務單,把所有事情放到一個慣用app或者excel表,用任何你順手的工具。

2.保持任務的簡單性。

萬事開頭難

可以利用番茄工作法,工作25分鐘,休息5分鐘。

每一個間隔,你都只做一個小任務。

也許你會疑惑,怎麼就能幫助我開始呢。如果我坐下,讓後告訴自己要學5個小時,我肯定會很容易走神。

但你告訴自己,我只要學一個小任務,25分鐘,它就沒有那麼難了。能使你起步時沒那麼艱難。還能幫你集中25分鐘的注意力。

3.設置低門檻

把目標定得低於你的能力。例如,做冥想聯繫上。

當目標設定每天冥想20分鐘,每週只會冥想幾次,不是每天都能完成20分鐘,很少能完成這個任務。

之後將目標降爲每天冥想2分鐘,將門檻降低後,發現每週冥想的次數變多了。

4.發現學習的樂趣

你覺得學習很無聊嗎

如果你無法立即享受到任務的結果,比如不知自己想要什麼,或者你不知道該先做什麼。這些都是低價值的例子。

提升價值能幫助我們克服拖延症。

所以,如何能提升價值呢?

一種方法是,完成一個任務就給自己一個獎勵或者可以提升工作本身的體驗。可以考慮安排一下學習環境,或者聽些工作音樂。

5.利用帕金森定律

“過一會兒再幹”這個想法可以毀掉世界上最有工作效率的人。

帕金森定律是什麼呢?

它闡述了工作時間與規定時間的關係。

如果你有30分鐘的工作要做,但你有兩個小時的時間,你就會完全地把兩個小時都用掉。

用這個技巧來設置截止時間,強迫自己更有效率的完成任務。

這些截止時間能夠減少公式中的延遲,同時減少拖延的可能性。

技巧是,設時間限的時候別太激進,那會增大你的壓力。

有時間限制你就會對時間把握更精準,一個人任務的用時,以及如何利用帕金森定律。

6.學習環境的考量

我們知道效率最大的敵人是注意力不集中,長期靠意志力避開干擾是不大可能的。

一個方法是製造一個干擾最少的地方以做預防。如此我們就能減少衝動了。

比如,把手機開飛行模式,電腦開請勿打擾模式,並且把手頭的工作放滿屏。

如果在家工作會干擾你的話,那就是圖書館或者咖啡店。確保能最小化電子干擾。

任何其他的干擾,在電子設備的小紅點下都顯得小兒科了。

7.自己認知

普通建議的問題在於,一個提議可能對一個人有奇效,但對另一個人毫無作用。

前6點中,一個都不適合你的可能性很小,我也相信,有些會比另一些更有用。

現在,最優化生活中的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效率,或者學習環境,節食,鍛鍊或任何其他,就是了解你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