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基本概念+數據鏈路層基本概念

一、首先是TCP-IP的協議族,如下圖所示:

TCP  向  IP:TCP段

UDP  向  IP :UDP數據報

IP  向  硬件接口 :IP數據報 

   

T C P / I P協議族分爲四層:鏈路層、網絡層、運輸層和應用層,每一層各有不同的責任。在T C P / I P中,網絡層和運輸層之間的區別是最爲關鍵的:網絡層( I P)提供點到點的服務,而運輸層( T C P和U D P)提供端到端的服務。

 

二、互聯網上的每個接口必須有一個唯一的Internet地址,稱作IP地址。

A類地址:000開頭+7位網絡號+24位主機號  可分配網絡號:2^7-2 (127的迴環地址+全爲0 )

B類地址:100開頭+14位網絡號+16位主機號  可分配網絡號:2^14-1 (全爲1) 

C類地址:110開頭+21位網絡號+8位主機號  可分配網絡號:2^21-1 (全爲1)

三、域名—映射—》IP—應用—》端口

ARP:將IP映射到物理地址,但其針對的是同一局域網的映射,非同一局域網時,將分組發送到路由器,再由路由器通過ARP映射到該局域網的物理地址,調用ARP的過程是自動的,因此用戶只用關心IP即可。

ARP相關概念可參考 https://blog.csdn.net/jxch____/article/details/78875873

RARP:用的較少,一般在無盤工作站用到。

SLIP:END+IP數據報+END。報文中若與特殊字符重複(END/ESC),則採用轉義字符處理,即用其他字節代替即可。

CSLIP:壓縮SLIP,即將TCP、IP的首部壓縮,如20*2壓縮到5*2,以提高效率。

四、下圖爲:IEEE 802.2/802.3(RFC 1042)和以太網的封裝格式(RFC 894)。

實際上在幀格式的構成上大同小異,802.3的協議在報文描述方面多一些內容。802.3規定數據部分必須至少爲3 8字節,而對於以太網,則要求最少要有46字節。爲了保證這一點,必須在不足的空間插入填充字節。

五、PPP(點對點)和HDLP(高層數據鏈路協議)

首先PPP主要爲3點:

1、提供串行鏈路封裝IP報的方法。

2、提供鏈路控制協議LCP。

3、適配不同網絡層協議的網絡控制協議NCP。(可由通信雙方協商)

區別:

PPP:面向字節;不可靠傳輸  幀格式:標誌+地址+控制+  協議+信息  +CRC+標誌   (信息中若與標誌重合,採用比特填充)

HDLP:面向bit;可靠傳輸      幀格式:標誌+地址+控制+    信息   +CRC+標誌  (信息中若與標誌重合,採用零比特填充)

六、MTU相關

最大傳輸單元MTU:以太網和802.3對數據幀的長度都有一個限制,鏈路層的這個特性稱作MTU,最大傳輸單元。

路徑MTU:兩臺主機之間的通信要通過多個網絡,那麼每個網絡的鏈路層就可能有不同的MTU。重要的不是兩臺主機所在網絡的M T U的值,重要的是兩臺通信主機路徑中的最小MTU。它被稱作路徑MTU。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