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於黃金時代,追溯婚姻之史

我堅信,婚姻是人一生最重要的選擇,沒有之一。


二十世紀初,西方學術流派像菜市場賣菜一般一股腦涌入中國,爲反抗成爲弱小民族命運,中國無數學者專心學術,將中國幾千年積累與西方科學相結合,以毫無畏懼的態度開啓了現代學術的“黃金時代”,陳顧遠先生的《中國婚姻史》便是這個時代經典作品之一,至今仍被視爲中國現代婚姻法學研究的早期經典之一。


爲了做好之前申報的農村結婚彩禮研究的項目,我便選擇了這本書以提供啓發和材料。本以爲是當代學者做的一本綜合性大作,翻開後才發現,竟是一本以文言爲體所著的民國學術論作。就像原打算去西餐館吃點七分熟的牛排,走進去才發現竟然是一家有百年曆史的羊蠍子火鍋老店,雖然食材不過都是牛羊而已,但其中滋味可大有不同。


所謂中國婚姻史,自然是在講中國婚姻形式等等在歷史上的變化,與一般學科史的脈絡不同,陳顧遠先按形式、政策、締結與離婚方式等等對不同內容進行分化,繼而在每個章節各成演變體系,而非按時間順序全本直敘。由吾觀之,此法利弊皆有。利者在於後學者方便於做細緻分化研究,如我做結婚彩禮的研究,可直接找締結婚姻的“六禮”部分及關係破裂後的彩禮返還部分即可。

而且對今人而言,這種與歷史課本不同的書寫方式更能給人獨特閱讀體驗,由人們對《萬曆十五年》的稱道就可見一斑。有利自然有弊,各分章節的構造使讀者難以形成完整的系統,讀後也很難把握大概脈絡,特別是古代社會學法學這些常人並未瞭解過多的學科,讀之尤其費力。


讀受白話文運動影響後的文言著作,於我而言還是第一次。讀之就像一盆涼水潑頭,將我過去的自大都除去了不少,本以爲藉助教育體系以及自身閱讀的培養,讀文言應當不是難事,沒想到在這裏就受了當頭棒喝,雖能粗識其意,但總覺得讀起來磕磕絆絆,就像當年第一次用左手使筷子,我還是我,筷子還是那雙筷子,菜還是那些菜,但用起來卻怎麼也不能順心。學海無涯,像我這般剛觸門徑便忘乎所以,此乃人生之大忌。

       

筆至此處,我不得不向“門戶大開”時的中國學者們致敬,很多學者不僅熟識中國幾千年的經史子集,還能廣泛涉獵西方各大學術思潮,無數“大師”因時而生,爲中國追趕世界打下了夯實的基礎。在這本《中國婚姻史》中,陳先生不僅引用了包括十三經、二十四史在內的諸多典籍,還引入了許多西方理論和體系來本土研究,尤爲可敬的是,陳先生不僅整合,還根據研究提出了許多自己的觀點,包括對先秦典籍中母系社會的記載、搶掠婚向交換婚的過度等等都於今人有啓發意義。


當然,此書已問世近百年,世界及中國學術早已大有不同,此書中的很多錯誤也會相繼被發現,但即使如此,書中豐富的史料、其研究的方式以及由著作本身引申出的過渡時期中國學術研究的面貌都值得後人去在書中不斷挖掘。人類的智慧就是這麼一代代不斷繼承和創新中發展的嘛,記得攝影家李濤曾說,人生的幸福就在於爲更高層次的集體文明而努力學習,此話還是頗值得人稱道的。

(文/嘉軒 編輯/嘉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