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协议相关

一、IP:I P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报传送服务

不可靠(unreliable):它不能保证I P数据报能成功地到达目的地。

无连接(connectionless):IP并不维护任何关于后续数据报的状态信息。

二、TOS:4 bit的TO S分别代表:最小时延、最大吞吐量、最高可靠性和最小费用。4 bit中只能置其中1 bit。如果所有4 bit均为0,那么就意味着是一般服务。我的理解就是相当于就是报文信息介绍的包,其内容就是标志位1的,优先级最高。这个不重要,因为不咋用到,可以了解下。

三、校验和,这个概念最初看协议没看懂,后来查了下,参考https://www.cnblogs.com/furenjian/p/5022103.html,感觉讲的比较清楚,根据我的理解,简单说来,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先求和,再对结果反码相加。

两种场景:

1、求IP段对的校验和:将IP包头内容全部相加,然后对该和采用反码加法运算(即高位溢出位会加到低位,通常的补码运算是直接丢掉溢出的高位),就得到了该IP段的校验和。

2、对已有检验和的IP段校验:将IP包的内容全部相加,然后对该和采用反码加法运算(即高位溢出位会加到低位,通常的补码运算是直接丢掉溢出的高位),若结果为二进制全为1.则校验正确,反之不正确。

四、路由表选择

针对传过来的IP地址,1、查询是否完全匹配(网络号+主机号);2、查询是否匹配网络号(考虑子网掩码);3、默认(default)”的表目

优先级从高到低,查询到即转发。

五、子网

子网划分:是通过借用ip地址的若干位主机位来充当子网地址的从而将原来的网络分为若干个彼此隔离的子网实现的。

子网的划分缩小了Internet路由表的规模,因为许多网络经常可以通过单个表目就可以访问了。

子网掩码中:1时留给网络号和子网号,0的部分留给主机号,子网掩码有两个特殊地址,当子网掩码的主机地址全为0时,表示该网络地址,当子网掩码的主机地址全为1时,表示该网络的广播地址。

A类默认:255.0.0.0   B类默认:255.255.0.0   C类默认:255.255.255.0  该表示方法时十进制,可转换位32位二进制

变长子网:子网号从8 bit 扩充到11 b i t,把主机号从8 bit 减为5 bit 。扩展的3位子网号用来做区分以太网链路和SLIP。解决问题场景:将来或许会有更多的主机和网络,为了不让 主机跨越不同的网络就得使用不同的子网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