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50歲學畫,當年畫了1000幅,第1幅就賣了150萬,原來就因爲他!

她50歲學畫,當年畫了1000幅,第1幅就賣了150萬,原來就因爲他!

▲本文女畫家。

一個人的一生有很多結,這個結,有時候是中國結,紅紅火火的,自然是好事,事業順利,家庭和睦,順風順水。但更多的時候,這個結,是那個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的結,心頭之結,甚至是解不開的結。

▲紫氣東來。

她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很喜歡中國傳統繪畫。早在她33歲,到國畫大師範曾家中,和範曾一起同案揮毫潑墨,讓範曾另眼相看,大誇她畫得很生動,並預言她以後可以靠畫畫混飯吃。但她正式學畫卻是在十七年後。那時她已50歲。

▲靜物。

爲什麼這十七年間沒有畫?這其中就有一個十年的結,在她心中,一直打不開,也就沒有心情靜下來學畫。

在事業上她一直順風順水,同齡人只有羨慕的份,但在感情上卻是時有顛簸。

▲報春圖。

她第一任男朋友是比她大4歲的郭達,他倆相識時,她早已成名,而對方還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品演員,儘管她十分用心,也期待這段感情有個好的結果,但這段戀情還是因爲對方家人的反對而分手。後來,她與導演陳凱歌相識相愛,在一起四年卻由於一位女星的介入,而陷入感情的漩渦。在她第一本書《日子》裏,她稱“這是一段沒有自尊,失去自我的日子”。這段一度被外界看好的感情也化爲泡影。

▲荷之韻。

一直到37歲,一位攝影記者對她一見傾心,兩人於第二年結婚。在40歲那年,她生下兒子。原本三口之家挺幸福的,令人遺憾的是兒子一出生就患有眼疾,她辭掉工作,帶兒子看遍全國名醫,都沒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兒子的病成了她的心頭之痛。夫妻倆也爲了孩子煞費苦心,期間也產生了不少矛盾和積怨,這段婚姻在不斷地吵吵鬧鬧中結束了。倪萍只要了兒子,她傾家蕩產也要救兒子。

▲寶葫蘆。

後來,她終於在美國找到了一家能治癒的醫院,給兒子做了手術,每年要去美國複查一次。每次爲了省錢,她抱着孩子坐經濟艙,起飛後她把孩子放在座位下方,好讓他躺平睡覺。兒子的眼疾帶給她的痛苦,相比離婚更讓她無比煎熬。這也成了她心中的一個死結。每到晚上,她爲了排解這份痛苦學會了抽菸,邊抽邊默默地落淚。悲痛欲絕時,她時常用姥姥的話來自勉:“你自己不倒,別人推都推不倒,你自己不想站起來,被人扶也扶不起。”

也正因爲此,她沒有怨恨,只剩堅強和愛的大度。爲了給兒子看病,她花光了幾十年打拼的積蓄,都到了要賣房子的地步。她拼命拍電影,只要夠兒子的一次醫療費,不遠20個小時的路程也直奔而去。而在兒子治療的這段時間,當她有些積蓄時,卻又很慷慨地給“母親水窖”項目和青少年基金捐了200萬。二零零八,和她一起生活了五十年,已九十九的姥姥走了,扔下了她和兒子。而這一年,她爲汶川地震又捐款100萬。如果不是她後來的同事爆料,很多人都不知道她的善舉。她並非最富有,卻是最善良。

▲歡喜的柿子快樂的妞兒。

就這樣,熬到兒子10歲時,她再次帶去複查,醫生建議“下次可以在結婚時,再來複查”。蒼天有眼,在她這十年的巨大付出下,兒子終於康復了。在回國的飛機上,她淚如泉涌,告訴重見光明的兒子,我們新的生活開始了。這是二零零九年,她50歲。這一年,她心中十年來解不開的這個心結終於打開了。

▲春暖花開。

也因爲此,她開始整理和姥姥五十年來的點點滴滴,她要告訴兒子母親和姥姥故事。她和姥姥生前有過約定,要把她一生的故事和語錄寫出來。但是真要提起筆來,卻又不敢寫。這是她最愛的人,是她最瞭解的人,也是離她最近的人,可是落在紙上卻常常模糊不清。一近鄉情心就怯?她只知道“好像我就是她,她就是我。”

▲歡喜的日子。

或許在她打開心扉的一刻開始,幸運之星已降臨於她。人世間就是如此巧合,她一度陷於寫姥姥的膽怯中,卻因爲和張越、白巖鬆、敬一丹蔘加《南方週末》二十五週年慶活動而被往前推了一把。當時,他們坐在一桌,也不知誰起的頭,說來說去的話題都是姥姥,說得敬一丹大眼睛嘩嘩地流淚。而回來的飛機上,白巖鬆又和她說起姥姥。飛機落地了,還在說。白巖鬆說:“有學歷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沒學歷的人,不一定沒文化。”臨說再見,他還囑咐她:“大姐,快寫寫姥姥吧,我們需要姥姥的精神。”

▲歡喜中國年。

這一波剛過,《南方週末》的副主編和張英還專程來北京找她,希望她開個專欄專門寫姥姥。天時地利人和,這絕對是機緣巧合。不久,她開始動筆,從心中開始尋找“冥冥之中,又無處不在”的姥姥。也就在這一年,出版社要把寫姥姥的文章放一起,出版一本集子,書中要她配一些插圖,就因爲這個原因,她50歲開始動筆畫畫,真正進入繪畫領域。

▲姥姥的院子。

兒子康復了,這十年懸着的心總算踏實了。一身輕鬆,大步邁上新生活的她,很快投入到了書畫中,一發不可收拾,出現了井噴的狀態。就這一年,她竟然畫了1000多幅畫作。一個職業畫家也畫不了這麼多。如果沒有兒子給她帶來的希望,哪裏會有這麼大的動力,哪裏有這麼多靈感和題材。她是把這些年的經歷和內心的情感,全部畫進了畫裏,就連畫的山水景緻、花鳥果蔬也都是帶上濃濃的愛意。

▲大肚能容天下事。

在接下來的一年,她依然把熱情投入繪畫之中,推掉了拍戲,天天沉靜於自己的世界裏。畫得不好就會撕掉,有陣子不斷地撕畫,家人像撲火一樣搶救她手中畫,最多一次撕了三百多幅。

▲有餘。

第二年十二月,她講述與九十九歲姥姥一起走過五十年的日子——《姥姥語錄》的出版,成了她最感人的一部作品,一部愛之經典,讓大家分享到了樸實無華的人生智慧,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成爲了一本暢銷書,並獲得冰心散文獎。而且她的一幅插圖國畫《雪花那個飄》(見下圖),也在中國扶貧基金會慈善晚會上拍出118萬元。

▲雪花那個飄。

自己學畫才一年,一幅畫就賣出了118萬。她有自知之明,認爲自己的畫不值這個價,大家都是爲了慈善。所以她還特地專門帶了一大卷畫,給買家免費挑。她說:“賣蘿蔔,搭白菜”,自己的畫不值錢,多湊幾幅。雖說是在做慈善,也不能讓人什麼都沒有落下。而且她還說如果做慈善需要,“就跟我說一聲”,一定來爲慈善盡力!

▲仙境。

儘管這是她的畫作首次拍賣,但因爲帶有慈善性質,所以真正意義上的首次拍賣,是在一個月後,她的第一幅國畫《仙境》(見上圖)拍出150萬元的高價。但她照樣很謙虛,說自己的畫不值這個價。隨後,她的國畫《仙果一筐》被釣魚臺國賓館收藏……這年十月,她的畫集《和姥姥一起畫畫》也出版了,並在深圳舉辦了她的首次個人畫展。

▲仙果一筐。

她最繁忙的一年開始了,先後在北京、山西、天津和呼和浩特舉辦了4次個人畫展,出版了3部書。二月,榮寶齋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繪畫作品集;三月,她的第二次個人畫展在榮寶齋舉行,創下了100幅參展作品當天成交87幅的佳績,3天全部售完,總價值500多萬元,其中《歡喜中國結》賣了60萬元。五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她的散文畫集。十月,在山西舉辦了第三次個人畫展,51幅展出作品一天時間賣出了30幅,其中《送喜送福送歡樂》賣了23.5萬元。不久,移師天津榮寶齋舉辦第四次個人畫展。十二月,在呼和浩特榮寶齋舉辦第五次個人畫展,展出了103幅作品。

▲美麗的愛情。

儘管她是“半路出家”,但是她的畫一如其人,質樸細膩,清新自然,沒有束縛,放得很開,鮮活靈動,畫中充滿了她對人生的感悟、生命的歡喜和心中的愛憐,中國結、燈籠、小雞、柿子、水果、樹、荷花、仙鶴等,無論是如西洋畫般的濃抹重彩,還是如傳統國畫般的寫意,一樹、一物、一鳥、一雞,都在追求“神似”的意境。畫面恬靜,寓意深遠,尤其以清新、疏朗的筆墨,形象地描繪了“跟着日子去寫意”的藝術訴求。她的畫深受大衆歡迎和市場認可,這也不足爲奇。

▲荷花。

她對自己學畫兩三年,就畫出了這麼大的動靜,她歸結爲五個原因:一是她敢畫。她認爲表達內心纔是最重要的,畫技可以放在第二位;二是有東西畫。多年生活的積累早已讓她“成畫在胸”;三是她時刻都在關注和發現身邊的美,都將美“儲存”在心中,只要靈感一來,就能用筆畫出來;四是她刻苦“讀”畫。她從學畫開始,就開始讀古今中外名家的畫傳,博採衆長,爲我所用;五是她還有點小天分。

▲梅趣。

她不僅成爲中國畫壇的一匹黑馬,而且圈內圈外都好評如潮。加上她的畫作都取材於日常生活,並將個人感悟融於其中,所以她的畫很接地氣,大家都能看懂,很有生活氣息。連國畫大師範曾都稱讚她的畫是活的。

▲牡丹。

因爲打開了埋藏心中十年的心結,50歲學畫,井噴一樣當年就畫了1000幅,第1幅賣了150萬,如今舉辦個人畫展已達十多次,並辦到了國外的這位女畫家,就是曾經在央視工作了十四年,主持了十三年春晚的大姐大倪萍。

▲螃蟹。

(文|陳洪標 圖|來自網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