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畫畫靠手摸鼻子聞,苦練23年上魯豫有約出國展覽,卻被專家否定

他是一個神奇的盲人,染了一頭棕紅色,穿着阿迪達斯的體恤。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很難相信他是這樣畫畫的。

▲他在用食指定位,摸着畫荷花。

他先拿出碟子、盤子、小碗和大碗,按從小到大擺好。再拿墨汁往小碟子裏倒一點,往小碗裏倒多一些。又拿起水壺往小碟子里加水,玩大碗里加了大半碗。這時他彎下身,把鼻子湊近,一一聞了個遍,依次擺放的是淡墨、舔筆調幹溼的空盤、濃墨和潤筆的清水。

▲他在蘸墨準備落筆。

然後,他抽出一張宣紙,熟練地在臺案上展開,然後,他把雙手放在紙上,向兩邊摸,摸到紙邊就停了一下,隨之嘴角動了一下,他已知道這張宣紙的大小是四尺對開。

▲他喜歡畫竹子。

接着,右手拿起毛筆,伸進清水的碗裏,有個兩三分鐘的時間,才把筆拎起來,往碗沿颳了刮筆頭,再往左手裏拿的餐巾紙上沾兩下,毛筆上多餘的水就沒有了。這一套醒筆潤筆的動作,做得很熟練。

接下來,左手放在宣紙上,上下左右摸了一摸,用食指在一個位置停下,右手拿筆在小碗裏蘸了一點濃墨,直接落在食指前的紙上,不偏不倚剛剛好,這樣就開始畫了。每次落筆到起筆離紙,一氣呵成,沒有像一般的畫家一樣,這裏不足補筆,那裏太濃用清水潤一下。他畫每一筆,只有一次機會。沒多久,一幅水墨竹畫就躍然紙上。

▲他在畫竹子和江中的小鴨子。

靠手摸鼻子聞,就是他畫畫的技法。

他今年55歲,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的雙眼全盲,也就是說,他從未用眼睛看見過我們這個多彩的世界。他在盲人聾啞人學校學了盲文和按摩技能,養活了自己和家人。但是在他30歲那年,這一切發生了改變。

當時,他帶着5歲的小女兒去繪畫班學習畫畫。女兒告訴他這裏還有一個班,是專門教盲人畫畫的,她想爸爸也去學。他當時聽了覺得很驚訝,眼睛都看不到,怎麼能學畫畫呢?他沒有答應女兒。

▲他畫的國畫習作。

後來,繪畫班教師找他談,意思是讓他把在這裏陪女兒的時間利用起來,也學學畫。他連連擺手,一是不好意思,二是這件事聽起來不靠譜,盲人畫畫有些不可思議。老師就告訴他,學畫畫不是爲了當畫家,也不是靠它來謀生,就是讓自己平時除了聽之外,多一些生活的樂趣,就當是玩。

▲他在畫竹子。

於是,他就試着拿起筆來,隨意在一張宣紙上畫了幾筆,沒想到卻聽到了老師的連連稱讚。這讓他很意外。另外,爲了女兒,給女兒做個好榜樣,最後他決定學畫畫。一開始,他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對於加水調墨汁,是濃是淡,只能通過鼻子聞來辨別。從第一筆在哪裏落筆,收筆後,第二筆從哪裏開始,都要靠左手來摸,確定位置。

▲他的獲獎作品《野趣圖》。

他喜歡畫竹子,畫竹明志,希望要像竹子一樣,不屈不饒,節節攀升,改變自己!他爲了畫竹子,用手去摸竹竿、竹節、竹枝和竹葉的各自形狀,通過觸摸具體的竹子終於留在腦海裏了,再動手去腦海中的竹子還原。

就這樣,他剛開始只爲了玩卻真正喜歡上了。他告訴自己既然選擇了畫畫,就要全力以赴,平時的業餘時間都用來練畫畫。這一練就是23年。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國畫在全國和省市的殘疾人藝術比賽中屢次獲大獎,先後被送往英國、德國、美國等地展出,還被中國盲文圖書館等收藏。

▲他的獲獎作品《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香港鳳凰衛視的著名欄目《魯豫有約》給他做了一期專訪《盲人的光明世界》。在舞臺上,他面對著名主持人魯豫侃侃而談,並拿出了事先給魯豫畫的頭像。魯豫看到這幅畫,激動地拍着腦門說不出話來。魯豫問他你都沒見過我是怎麼畫的,還畫得這麼像?原來是他女兒口述魯豫長什麼樣,而且特別強調,要把腦門畫大一點,因爲魯豫是很聰明的人,聰明的人腦門都很大。這一說,又把魯豫逗樂了,也讓魯豫看到了他的樂觀和陽光!

▲他在節目中給魯豫的畫像。

成名後,他不僅自己繼續畫畫,而且免費教盲人孩子學習畫畫,教他們如何在心中建立自信,擁有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先後幫助了200多個殘障家庭及其子女,在他的努力幫助和感染下,改變了許多孩子的命運。爲此,他還被選爲廣西殘聯主席和廣西盲人協會主席。

▲他寫的書法。

這個神奇的盲人畫師就是廣西南寧市的陶進。陶進學畫的努力和成績有目共睹,但偏偏有專家卻給予否定,認爲這種學畫的精神不值得倡導。首先“盲人畫畫是一種獵奇”,只是爲了證明盲人也能畫,並不比常人差。其次,藝術的評判不會因爲你是盲人而降低標準,而盲人的先天不足對畫畫是最致命的,沒有人能倖免,所以從搞藝術的角度,盲人畫畫註定沒有多大藝術價值,只是浪費時間精力和金錢。最關鍵的是對他的國畫不以爲然,說是根本沒有入門,國畫講究構圖和意境,這些常人都很難做到,他一個盲人怎麼能夠做得到,就是畫到吐血,也註定不會成功。

▲他畫的習作。

對此,陶進卻不這麼認爲,他遵循老師所說的,盲人畫畫,不需要像與不像,只要畫出你心裏的畫就可以了。至於藝術性,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通過畫畫,可以讓盲人重新去接觸和觸摸這個世界,從中去嘗試一些新東西,增添生活的樂趣,尤其是通過戰勝自我,樹立信心,把自己投入到更積極樂觀的生活中去。

對此,你覺得陶進說得對,還是專家說得對?歡迎你發表看法。(文|陳洪標 圖|來自網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