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的盡頭是深愛?這三本書給出了不同的回答


轉眼來到春末五月,天空像是個離開了母親溫懷的嬰兒,清早開始就一直哭個不停。

我喜歡雨天。不僅是因爲類白噪音能讓我躺在牀上時可以很快睡去,也是因爲空氣中流動着的一絲落寞感能讓我靜下心來思考一些問題。

前天刷推特時看到這樣一則信息


高中時期曾有過一段非常痛苦的日子,以至於想要跳樓,當時腳已經跨在13樓的護欄上。
媽媽在那個時候察覺到了異常,一邊哭着一邊從錢包裏拿出一張“無論什麼願望都可以實現券”,那是我上幼兒園時做的,在母親節送給媽媽的禮物。
後來我和媽媽抱在一起痛哭,自那天以後我再也沒想過自殺。

短短几行文字,看完不由得在心裏感慨——時光機裏的神奇魔法。

不想站在道德高點談論po主的行爲與生命的輕重。我們都知道這世上並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尋求他人理解』這句話之所以會在影視作品、各類書籍裏常常出現,或許是在現實中實現起來真的很難很難。

當各種倒黴事於頃刻間朝自己襲來,平時裏一直被死死按住的負面情感一瞬間爆開時,往往會做出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舉動,會選擇自殺也就不足爲奇。

po主之所以放棄自殺的念頭,也許是在看到自己做的母親節禮物時,想起以前的美好,想起小時候想要讓最愛自己的母親成爲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的初心。

在這則推文裏我提煉出兩個關鍵詞

回憶、母親。

回憶殘酷而寬容,它記錄了一切,卻又默不作聲。想忘記的,不想忘記的,都在那裏,成爲束縛,成爲羈絆,有時如割裂心頭的利刃,有時如縫合傷口的絲線。

也許在某一個路口,一切閃回重現,縱使故人不在,情懷已隕,風華追憶,仍有一股暖流縈繞在心頭,給人一種他們從未離去的錯覺。

也許在某個黑暗、寂寥、靜默、不安的時刻,它會成爲照亮你心房的明燈。

回憶裏飽含情感,情感裏蘊藏力量。將這股力量激發出來的,則是po主的母親。

生活節奏加快,時間過得很快,忙碌的你可能會忘記這週日就是母親節。我在書單裏選取三本飽含回憶、母愛的書,趕在母親節到來前,想把它們推薦給你。


BOOK-1 《會做飯的孩子走到哪裏都能活下去》

不說別人的壞話。不忘記微笑。這些都是媽媽教我的。

先於孩子來到世上的父母,註定沒辦法陪伴孩子走完一生,但可以留下很多寶貴的東西來代替自己,陪伴他們走完之後的路。

身患重病的年輕媽媽千惠在離開人世前留給自己四歲女兒阿花的,是傳授她生存的本領,教會她當自己沒辦法再陪伴在她身邊時,也用純真的笑容面對這個世界,頑強茁壯地生活。

在爲安武一家的故事感動的同時,也會想象起某天自己也爲人父母時的情景。

想告訴被自己牽着的小手什麼是愛,想教會走在自己前面的身影如何去愛,以及,想看着紅了眼眶,輕撫自己臉龐的掛念如何去告別一段深情的愛。

很難體會到在千惠離世後,五歲的阿花是懷着怎樣的心情寫出那封給媽媽的信,更難想象她又是懷着怎樣的心情寫下那句

“阿花已經不哭了,我會加油哦!”

這對一個年僅五歲的小女孩而言,需要很大的勇氣與堅強。當她能寫出來的時候,也許在她腦海裏浮現出的畫面,是媽媽那一如既往的溫柔笑臉,只是這一次多了點閃爍的淚光。

回過頭看着封面那句“這是母親留給五歲女兒一生的禮物”,不由得想起曾摘抄過的一段話——

我是媽媽,把你帶到世上。
我是媽媽,將你撫養成人。
我是媽媽,爲你傾盡所能。
我是媽媽,而你,是我的孩子。


BOOK-2 《外婆的道歉信》

擁有一位外婆就像擁有一整隻軍隊。

每讀完一章我都會停下來,想起同一片天空下,和距離我570公里的外婆曾經一起度過的點點滴滴。

記憶中,外婆很有活力。她每天都會早起去爬山,去市場買菜,去和街頭巷尾當了幾十年鄰居的老頭老太們嘮嘮家常。

記憶中,外婆十分樂觀。她曾跟我提到過,在外公去世後有位許久不見的熟人問她外公的近況,她笑着說了句“已經走了”。熟人很驚訝,爲何在說到生離死別時可以如此雲淡風輕。外婆回答

“他總說,很喜歡看我開開心心的樣子。”

小時候的自己調皮不懂事,闖禍後爲了少受一頓打總會跑到外婆身後,她的表現像極了書中所說的那樣

外孫或外孫女因此獲得一項特權: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有人站在你這邊,即使是你的錯。事實上,特別是你錯的時候。

當身邊所有人都指責是自己犯了錯,內心的堅強快要被沉重的罪惡感所吞噬,這時突然有個人站出來爲你說話,內心總會受到極大的震撼,甚至一度有種想要哭出來的感覺。

有時候會想,外婆對孫子孫女疼愛有加的原因,是不是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媽媽的身影,想彌補過去因爲生活艱苦,爲了生計而沒能好好關愛女兒的遺憾。這個想法,在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書名時尤爲強烈。

在這本書裏可以深刻體會到,對一個母親而言,自己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也有了孫子孫女,無論在他們身上傾注了多少關愛,心中自己孩子的位置、份量,從始至終,未曾改變。

改變的只是表達方式,在以前也許是一句暖心的話語,到現在則是一個輕柔的動作,一個深情的眼神。

外婆爲何要寫道歉信?這個問題留給看完書的你來回答。


BOOK-3 《彩虹來了又走了》

人在年輕的時候,往往會對父母有所保留,要麼是感到尷尬,要麼是心懷怨恨,在這上面浪費了太多的時間。

這是一場母與子之間的對話,坦誠講述各自生命裏的點點滴滴。有成長,有孤獨,有傷痛,有深愛。

許多時候讓我覺得不是在讀一本書,而是在看一場面對面的訪談節目,飽含着一位母親九十一年的追憶與感悟。

不禁想到,距離上一次和母親面對面聊天是過去了多久?如今隨着手機和互聯網的普及,哪怕身處異國他鄉也能通過微信或QQ與家人聯繫。本應是更能縮短家人間的距離,爲何在意識到這點後心裏總有種很久遠的感覺?

小時候常常黏着做家務的母親說起一天裏的所見所聞,爲何長大後會覺得能聊的東西越來越少,甚至多次通電話時忘了該怎麼開口?

很多時候總覺得時間還多得很,等找到個合適的時機再說也不遲。然而世事無常,很可能到最後什麼都來不及。

到那時,或許你的同事會責備你,朋友會責備你,妻子會責備你,唯獨那個將你帶到世上來的人不會責備你,她的所思所想也和你一樣。你若問原因,她會說,因爲你是我的孩子。

我很喜歡書中解決上述問題的那段話

對於生命中重要的人——無論是父母、孩子、還是愛人、朋友——想要改變和他們的關係,永遠都不嫌晚。你只需要敞開心扉,卸下僞裝,放下始終無法釋懷的成見,還有長久以來的輕蔑態度。


回過神來,發現窗外的天空早已停止哭泣,展露出比以往更加湛藍的笑容。

隱約記得這樣的景色在小時候也看到過,那是吵着讓媽媽帶我去遊樂園玩時發生的事,後來又發生了些什麼,最後是不是由橘色夕陽描繪出回家路上母子倆手牽着手的身影,我已記不太清楚。但我知道有個人肯定記得。

比起打通電話,似乎面對面嘮嘮家常更有趣點,這麼想着的我,對着媽媽的聊天窗口按下了視頻聊天。

Fin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