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遷之路,照亮大山裏的夢想

        風聲、雨聲、雷聲,大自然這支宏大的交響曲成了我們動員搬遷路上最富有激情和動力的伴奏。

                                                    ——題記

        在莽莽大山之中,在烏蒙山腹地——赫章縣德卓鎮,作爲一名基層工作者的我,每天與領導同事一起,奮鬥在脫貧攻堅第一戰線上。隨着脫貧攻堅工作的推進,我們開始了長達數月的易地扶貧搬遷思想動員工作。

        若不是這樣的工作機會,我還不知道有一羣苗族同胞深藏在德卓鎮尖山村褶皺的大山裏。三個月前,我們集中力量,開啓了動員搬遷工作模式。記得第一次去尖山,還沒到達目的地,就見識了那裏道路的崎嶇不平、蜿蜒陡峭,途中有多個彎道太急太陡,我們的車行駛上去了,卻又退下來,連車輪都搓磨出焦糊的味道,坐在車上的我們,每一步都感覺膽戰心驚。

        尖山整個村落都處於深溝高壑之中,組與組之間需要翻山越嶺才能連通,而德樂寨子更是處於地質滑坡地帶,根本不適合居住與生存。那一條條羊腸小道夾雜在陡峭的半山腰中,從山上俯瞰就是深不可測的溝壑,腳不小心滑一下就嚇得魂飛魄散,可村寨裏的苗族同胞們竟每天在此路上來來往往,這些路也成了孩子們艱苦求學的必經之路。交通不便,信息不暢,教育醫療條件都不發達,孩子上學徒步往返要走三四個小時,生病買藥就醫就算騎摩托來去同樣需要三四個小時,這一切註定了尖山村寨的發展落後和生活貧窮。感覺那裏與外界完全就是隔絕的,可它卻又不是幽靜的桃花源。

        我走訪動員的搬遷對象中,讓我印象最深刻也是最痛心疾首的有兩家。一家孩子四歲,從小就跟着父母外出務工,因而能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而另一家孩子,從小在尖山長大,深受成長環境的影響,八歲了不但沒有入學,就連簡單的漢語也聽不懂。可與大山朝夕相處、與土地日夜爲伴的他們,竟然沒有要走出大山的一絲願望,更沒有想讓兒女飛出大山的殷切期盼,竟異口同聲地說:生在這樣的家庭就得接受這樣的條件,我們不求大富大貴,只要孩子健康長大就好,讀不讀書都無所謂!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健康長大固然好,可孩子的成長質量、生活品質、人生理想、生命價值呢?難道他們還要走父輩走過的老路,終日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無謂的奔波上,寶劍鋒從磨礪出,卻等不到梅花苦寒來。這樣一代一代重蹈覆轍,都不敢想象我們的德樂寨子處於那種地帶,羣衆的生活環境那麼差,各樣條件那麼落後,還有什麼能夠成爲他們貧窮生活里長久的生命支撐呢?而搬遷之路,是黨和國家盡其所能地給予深山老林裏的人們最溫暖、最保障的精神支柱和政策扶持,除了讀書,這是唯一能快速幫助他們走出大山的途徑,更是脫貧攻堅時代對大山深處民族孩子最好的命運指引。

        我們沒有放棄,一直堅持着思想動員工作,挨家挨戶瞭解他們不願意搬遷的原因和顧慮,也仔細分析搬與不搬對他們將來發展的利弊。每一次都語重心長地勸解,苦口婆心地給他們講述搬遷政策,把他們的孩子抱在懷裏視如珍寶,甚至親自動手與他們料理家務、打掃衛生。可不管我們怎麼說,怎麼做,他們仍然紋絲不動,一個勁就說:“我們不搬!”

        處於滑坡地帶的大山,看似穩重,實則搖搖欲墜。它究竟擋住了多少人走向外界的視野,羈絆了多少孩子走向未來的步伐?大山養育了他們,他們對大山有着無限的不捨、牽掛和眷念,有着生於斯長於斯的情懷和滿足,於是便把自己的命運與大山緊緊相連,寧願坐在這山高路遠的地質災害區抱守殘缺,也不願意搬到縣城改變命運。他們對家鄉有着“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可以理解,但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我想,祖祖輩輩生活在大山的他們最大的使命該是“不忘初心,勇於搬遷”,踏着堅實的步伐,帶着堅強不屈的大山精神走出堅韌的品格、執着的情懷和無畏的剛強,用知識和文化反哺家鄉,用進步和發展回報大山,給大山創造更多希望和輝煌,爲大山留下歷史性的厚重感,如此,纔是這一輩父老鄉親最值得驕傲和銘刻的生命時刻,也是對大山最好的饋贈。

        每一次從尖山回來,心裏都五味雜陳。我們擔心,卻無力幫他們改變,甚至改變不了他們保守固執的思想;我們哀其不幸,卻更無力將他們帶出那深山老林,讓他們去感受生命裏不一樣的藍天。每每看到山裏的孩子赤着小腳丫在泥濘路上奔跑,且六七歲的孩子獨立帶着三四個弟弟妹妹時,心裏不由得產生一種酸楚、憐憫的情緒;每每想到在外長大的孩子三四歲就能說標準的普通話,而在山裏長大的七八歲的孩子連漢語都聽不懂時,心裏總會莫名地冒出一種惋惜、悲涼、焦慮的感嘆。

        這樣的工作狀態持續了一個月之久,可依然不見任何成效,到最後,甚至家家關門閉戶,上山牧牛,不主動與我們見面。但我們絕不能放棄,更不能就此理由讓父老鄉親們留守地勢險惡的尖山。易地扶貧搬遷動員工作任重道遠,且一直在路上!

        深思熟慮後,我們調整工作方法分成三個專班,每天起早貪黑,披星戴月,不分白天晝夜開展動員工作。夜深了,眼前漆黑一片,雨依然嘩嘩直下,道路泥濘,經常深一腳淺一腳地陷在爛泥裏;風聲、雨聲、雷聲,大自然這支宏大的交響曲成了我們動員搬遷路上最富有激情和動力的伴奏。

        白天他們到山裏牧牛迴避,我們就上山開展動員;晚上回到家就坐下來與他們促膝夜談,推心置腹與他們交流。一開始,他們對我們不理不睬,對我們的話更是不以爲然,從不用心去思考我們的話究竟有無道理,更不思考搬遷對他們有多大益處,但我們依然樂此不疲,一遍不聽就說兩遍、三遍......

        終於,苦心人,天不負。一天,我們與在外求學回來的小馬同志進行了交談後,他聚集了村寨裏所有搬遷戶與我們交流,在思想比較開明的小馬同志的帶領下,苗族同胞們終於敞開心扉與我們暢所欲言,我們坦誠相待並認真解答他們所有的疑問和顧慮,他們同意第二天就去赫章縣城看房子。就這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一步一步推進,他們看房子回來都十分滿意並積極主動選房領鑰匙。

        後來,我們對搬遷戶們作了回訪。已經不知道是第十幾次二十幾次踏入尖山,他們不再冷眼相待,遠遠地看着我們就笑臉相迎,趕緊進屋找凳子,凳子上有灰塵還趕緊用抹布一一擦乾淨,嘴裏不停地喊:“快坐!快坐!”和我們開玩笑,拉家常,教我們唱他們苗家的歌曲,把家裏的雞蛋、洋芋都拿出來招待我們。當我們再次提到搬遷時,他們說:“你們放心,等我把家裏的豬牛羊處理好,娃娃開學我就搬過去,以後我們的娃娃讀書近了,也就放心啦!”

        看着他們態度的轉變和洋溢在臉上的笑容,心裏莫名產生一種前所未有的欣慰感和成就感。此時覺得,所有跋山涉水的奔波和夜以繼日的努力都是值得的,這於我們不僅是一種來之不易的工作經歷,更是一種難能可貴的人生閱歷。而更值得高興的是,他們終於擺脫困境,改變命運,在他們泥濘人生路上看到了新的曙光。今後,他們的孩子想的不再是放牛、放羊、餵豬,而是練鋼琴、學跳舞、學畫畫......

        路在腳下,夢在前方。他們所走的搬遷之路,是一條以國家不斷髮展強大爲基石的光明之路。與他們同行的人會越來越多,大山裏的夢想會一一實現,成爲他們生命中最美好的樂章。而作爲基層幹部的我們,將繼續闊步前行,不忘初心,踏實邁入基層之路,深入羣衆之心,讓我們的人生、工作、事業與“中國夢”時代的名片交相輝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