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写于青春的时候

这阵子我脑袋像沉睡着,好在即使“睡着”也还有那种灵性。

我都感到我的写作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了,它开始没有生机,开始陷入一种泥潭里了。

我的生活偶尔会吹来清新的风、照进耀目的光,这是可庆幸的,还是悲哀呢?

就像前天课间我照例到外面去,我跑着接近了门口时有宜人的风吹来;我立即领略到一种无忧无虑的幸福,好似曾经某个时候;像童年一般美丽、像桃花源里的人一样吧——可是显得好脆弱,它转瞬即逝了。而我可不甘心说它脆弱就完了,事实也是如此,它还是被我留住了,一定将变为现实的。

20周岁的生日还没过呢,我的生命里向来都是充满生命力的元素、充满面向未来而显现的朝气、充满再熟悉不过的稚嫩的活力,却能“当局者清”,认识到已拥有的哪些是上天的厚赠、是不可多得的。认识到过去的人将怀着怎样欣羡、惋惜、留恋而不可即的心情看待我拥有的青春的哪些特质,对啊,哪些特质才会是经历过年轻、尝试过青春的人们回头来看弥足珍贵而无限美好的——这些美好的东西不可名状,是上天的杰作;那些体质我现在就把握到了、看清楚了呀。

那么多的歌,是年轻有朝气、前途未卜的人才有“资格”听的。是为还有闯劲、似乎可能性无限的青年们准备的,真性情的青年。

对,振奋,以及此类的精神气质,激情开拓未知、发掘精神的宝藏并不断的收集一颗颗闪烁光芒的钻石。原来精神的那片空间生机四射,也是个大熔炉,什么样绚丽的闪电都有可能产生!这些我倒觉得不足提,我有的是更洒脱、更明媚的青春特质。

本来嘛,思想世界富有生机但凡有点灵性之人不论什么年纪都可以享受这种幸福的。我在写作时,心头一出意思就赶紧直截了当地搬在纸上,这应该不叫直白朴素或实在的笔风,而是能力不大、在表达时的捉襟见肘造成的,如果我可以不太费力地恰当描述想法,就能把即时的注意力转移一些到再加工这一部分了。这样,别人看起来就会更放松、舒服一些,没有像到了陌生地处不自在的情形。我现在的水平就像画毛笔画缺乏了最后几步,虽然看起来也能以为是画完了,其实人家还会接着画呢;也像尚未雕刻的玉石……算了,这两个比喻我想已经把事情的不同特质表现出来了。不只怪能力不够或经验缺乏,也是我不够沉静、专注,没有使上吃奶的力气,就比如说要拔开一个东西,你试了试说不行,其实未必呢——你把吃奶的力气也用上看看?

青春的美妙,这么说谁可意会呢?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听了恐怕不太以为意,只有过去的人才意识到原本视为理所当然的境状随着美妙的青春过去也自然地永远被尘封。

而这只会让我们偶尔地感叹,并非一生的遗憾。

青春是鲜活的那段人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