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懷利器,殺心自起

心懷利器,殺心自起

語出李鴻章

光緒六年,俄國皇太子送給李鴻章一把金質手槍,李鴻章愛不釋手,經常帶與身邊。一次外出狩獵之時,便不由自主想一試身手,突然望見了周圍的寂靜村莊,就此停住,不再使用手槍。幕僚好奇,詢問原因。李鴻章回答:這是我想提醒自己,身懷利器,殺心自起,慎而重之。

其實,這背後更是一種心法和思維模式。就像查理芒格所說:當你手中握有一把錘子的時候,你看所有的東西都像釘子。都會忍不住想要去拿手裏的錘子去敲一下。

在常識看來,世間所造任何物品皆有“可用”之處,不會憑空造出一個“無用”之物。否則不但是一種極大的浪費,亦是給別人和世界添堵之物。有用性是物品的第一也是首要屬性。以包包爲例,雖則比如在許多男同志看來,女生買那麼多包包, 無甚用處不說,不但死貴,而且還特浪費。但在女同志看來,包包可不是可有可無的“三無產品”,它不但可以裝下各種女性必需品,更是社會地位和名望的象徵,或者是虛榮心的外化。可謂真的是包治百病。西方先哲薩特也說:存在即合理。看似無用的包包,其實在虛榮心上的滿足比實物的滿足更能讓女同志心滿意足的同時貪得無厭。

利器,或者寶劍亦是同理。

它不但是一把殺人的武器,更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而且世間萬物,皆有靈性,主客體在一定條件下,亦會互換或者顛倒。君子無罪,懷璧其罪。利器本無害,但手握利器之人,卻絕不會把它當成無用之物。就像心理學上所講的“鳥籠效應”:作爲鳥籠和利器的主人,自然會賦予鳥籠或利器以意義和價值,自覺或不自覺的便會買只鳥,或擁有殺心。

佛家有云:斷舍離。

其實捨棄和丟棄一件物品,不只是丟掉物品那麼簡單,丟掉的還有貪嗔癡慢疑。感情亦是如此,一段讓你疲憊和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的感情,最重要的是快刀斬亂麻,否則它不但會成爲一種牽絆,更會成爲一種殺人的利器,讓你愈陷愈深、欲罷不能以至於成爲感情的奴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