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定製實現機制的思考

大規模定製已經成爲企業運行的常態或者趨勢,不管是帶有一定批量的,還是走到極端的單件生產,企業都在自發的摸索,但其實這方面也感覺到,在學術理論上面所提供的支持,還是有所欠缺的,尤其是能夠指導企業進行落實的工程技術,更是匱乏。本文就自己的一些粗淺認識,進行一下梳理。

(1)抓住需求源頭,做好需求預測
產品的定製一定是要有意義的定製,否則一切無從談起。
如何獲取用戶的個性化定製需求?對於任何企業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這方面已經有了很多非常好的實踐,比如在服裝、帽子、家電、家居等行業,很多企業都有了自己的用於獲取需求的定製平臺。
對於生產來說,用戶需求的預測,也是非常重要的。現在對於很多企業來說,所接到訂單的交貨期,是小於訂單的生產週期的,如果秉持那種”不見兔子不撒鷹”的生產方式,(甚至機械的照搬所謂的JIT這種方式,而不考慮前提應用環境和條件,也是不合適的),其實是滿足不了交貨期要求的,而如果喪失了快速響應的這種特點,大規模定製的意義或者效果,其實就基本喪失了。

(2)正確理解客戶訂單分離點
提到大規模定製的時候,我們一般都會說,客戶訂單分離點,希望以此來界定一下生產模式,是面向訂單的生產、面向庫存的、還是面向設計的。但對於實際生產來說,很難說一種模式,能夠覆蓋企業所有的業務的,企業一般都是多種模式混合的,而任何的混合都涉及到一系列的決策,會帶來生產流程組織以及資源配置方式的極大變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