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說》受教了

每年,都有這樣一個月,去到一個能保證安靜的地方,給自己發呆的時間,回到自己的內心,讓自己瞭解生命。一定要休息,寧可少掙點錢,背後是一種對生命更透徹的理解。
生命不只是使用,還需要獎勵。而我們對生命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態度?我們的口號是“活到老,學到老”,其實往往是“活到老,掙到老”,賺錢永遠沒夠。中國古人早就告訴了我們什麼是“忙”, “忙”就是“心亡”。

這是《白說》裏的一段話,感覺醍醐灌頂般透徹。

總覺得自己太焦慮,需要停下來,但是不知道爲什麼要停下來。

老有一種被推着前行的焦躁,但停下來會更焦躁的不安。

看到“活到老,學到老”的意思是“活到老,掙到老”,突然釋然了。

爲了掙錢這個目的不能說服自己,因爲覺得自己沒有那麼俗氣。

不學習會焦慮,所以要不停的學習,沒想到的是學到老的潛臺詞是掙到老,原來承認不承認自己都那麼俗氣,又何必說的那麼冠冕堂皇。

留下一個月不掙錢,也不會餓死,這麼一想好像沒那也麼焦慮了。

書裏還說:創造力需要三個條件:有一定的閒錢,有一定的閒人,還有一定的閒時間。沒有這三點,想有創造力,不可能的。

這三個條件我一個也不具備,想搞創作,想想就好了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